青岛再当重任,试点养老储蓄意义何在?

作者 | 王惠 编辑 | 冰山  

2022年08月29日 15:00  

本文3360字,约5分钟

继去年成为养老理财试点城市之后,青岛蓄势而动,再次成为五大养老储蓄试点城市之一,借助合规金融减轻社会养老难题。

继去年成为养老理财试点城市之后,青岛蓄势而动,再次成为五大养老储蓄试点城市之一。

近年来,青岛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三支柱养老体系发展不平衡。这个时候推进个人养老储蓄发展,可以使多支柱养老体系真正发挥其作用,有利于解决社会养老难题。

业内专家分析,由于投资理财类项目购买渠道有限,老年人经常会成为不法分子“围猎”的目标。随着养老储蓄试点政策的推出,对于社会上各类非正规的养老理财产品可以具有正本清源之义。

青岛“尝鲜”条件具备

近日,银保监会和央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自2022年11月20日起,由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在青岛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为风险偏好较低、对流动性要求不高、追求固定收益的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青岛为什么能获批成为首批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城市呢?山金智库特聘专家、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分析:

首先,青岛是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城市,且老龄化发展速度快、基数大、程度高、高龄化。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目前青岛常住人口1025.67万,其中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204万人,老龄化率20.28%;8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28.8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4.1%。从第四、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青岛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比分别是10.98%、13.23%、14.75%,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据青岛市民政局披露,青岛每年有5万多人口进入老龄化。

其次,青岛是全国唯一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利用这一国家战略布局,青岛养老金融已走上快车道。2019年,青岛入选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2021年9月,青岛就探路养老金融,入选“四地四机构”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今年7月份,青岛获批全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全国共6个副省级城市入选,除青岛和宁波,其余均为省会城市。

最后,青岛环境适宜、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城市吸引力显著。不仅多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在中国科学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中,青岛的综合宜居性评价位居全国第一。

养老金融发展不足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截至2021年末,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8亿,占总人口的18.9%; 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 2.01 亿,占总人口的 14.2%。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2010-2020年中国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65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分别增加 8637万人、718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5.4个百分点和4.6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程度持续加深。

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数据表明,未来10年到2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将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速度展现在我们面前。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养老需求日益增长,但养老金融市场开发有限,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趋势持续加大,结构失衡。

在养老金制度上,中国借鉴国外成熟经验,采用了政府、雇主和个人共同分担责任的“三支柱”养老体系。截至2020年末,使用期末累计结存额测算,中国养老保险体系“三支柱”占比分别为58.16%、35.45%、6.40%。对比美国,其养老保险第一支柱占比10%,第二支柱占比61.9%,第三支柱占比28.1%。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养老保险第一支柱一支独大,已达到广覆盖水平。根据《202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末,中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突破10亿人,占15岁以上总人口数的比重接近90%。

当前养老保障体系严重依赖第一支柱,导致国家养老金支出压力越来越大。根据《中国养老精算报告2019-2050》测算,如果将财政补助也纳入口径之中,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将在2027年达到峰值,并于2035年耗尽。

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展较为缓慢,且只有部分企业提供,覆盖范围小,参与主体有限。人社部发布的《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中国企业年金实际运作资产金额为26063.95亿元,建立年金的企业数量达到约12.22万家,同比增加12.09%;参与职工2925.41万人,同比增长5.27%。

第三支柱方面,主要有养老储蓄、商业养老保险以及养老理财等金融产品,但上述产品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及占比极低,亟待发展。例如,截至 2022 年 4 月末,税延型养老险和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产品累计保费收入约15亿元,在三支柱规模占比仅 0.01%,远低于美国第三支柱 39.0%的占比。

根据中保协2021年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预计未来5年至10年时间,中国将有8万亿元至10万亿元的养老金缺口,亟须商业养老金融产品补足。

养老储蓄恰逢其时

中国的老年人群体不仅拥有较大的人口基数,还具备较高的消费能力。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增长至33%。且部分老年人群体受教育程度较高,财富积累及消费能力较强,拥有理财及消费金融服务需求,由此可见,中国养老金融市场空间巨大。

现存的养老金融产品十分单一、收益低、针对性差,从而制约了用户的选择。“养老储蓄试点基于我国公众储蓄偏好来创新产品和服务,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与养老理财、养老保险和养老基金等产品形成补充。”董希淼表示。

特定“养老储蓄”产品选择上相对比较灵活,分为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整存零取三种类型;产品期限较长,有5年、10年、15年和20年四档;产品利率较为适中,略高于大型银行五年期定期存款的挂牌利率;此外,《通知》里提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可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和君家办(青岛)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傅志鑫表示:“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储蓄偏好明显,有风险的理财、基金、股票、期货等投资方式,一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养老储蓄比其他养老金融产品更受老年群体青睐。根据《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1)》披露的数据,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选择银行存款作为财富积累的手段。因此,养老储蓄试点的推出恰逢其时。”

养老诈骗有望“靠边”

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近年来,针对老年人“量身打造”的养老骗局时有发生,例如投资理财项目类骗局、社保与养老金类骗局、以房养老诈骗、提供养老服务骗局、开展虚假养老帮扶、公检法网络电信诈骗、销售保健产品骗局、“黄昏恋”骗局等,手段多样,无奇不有。

在投资理财项目类骗局方面,犯罪分子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打着“国家扶持”“政策补贴”等招牌,虚构理财项目或夸大投资收益,以高利息、高回报、低风险为诱饵,专门针对老年人进行诈骗,不少老年人缺乏必要的辨别的能力,血本无归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为什么老年人是犯罪分子“围猎”的首选目标?一方面,老年人上了年龄,警惕意识和防范意识低,对集资诈骗等认识不足,另一方面,老年人手里有一定的闲散资金,想通过投资寻求一定的养老保障,但投资渠道不多,并且部分老年人贪图小利,容易落入投资理财诈骗陷阱。

中国银行青岛分行零售银行部相关负责人建议,老年人投资理财应认准银行或有资质的证券公司等正规机构,不要投资业务不清、风险不明的项目,也不要在一些来历不明的网络平台上投资。同时,老年人对超高收益的投资要保持戒心,不要被暂时的高收入迷惑双眼,切勿轻易相信所谓的“稳赚不赔”“无风险、高收益”类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