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冬:以专业理性坚守直面时代的极端不确定

来源 | 财经智库   

2022年09月02日 10:13  

本文2845字,约4分钟

我们身处高速变化的动荡时代,面临前所未有的极端不确定,我们既要看清复杂时代非线性变化的冲突性和关联性,又需要我们以专业、理性、坚守的精神与姿态应对时代,更需要我们以更开放的心态、更坚定的意志和更强大的综合能力来直面变化。 ——《财经》杂志执行主编兼《财经智库》总裁张燕冬

以下为张燕冬在第二十三届《财经》杂志奖学金、第十二届《财经》法律经济奖学金开学典礼上的发言全文

又是一年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在这美好的时节,我们《财经》奖学金班迎来了新一期学员,而且这一届是我们实行面试的第一年,祝贺你们!从朗润园到承泽园,《财经》奖学金项目已经进入了第24个年头,我们始终坚守于媒体职业的专业性和理性精神,我们从未离开。

这里要特别感谢上汽通用多年来的一路同行与鼎力支持。近几年疫情反复冲击,尤其是今年春天上海的封城管控,给总部位于上海的上汽通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但他们仍在艰难的时刻选择连续第七年支持《财经》奖学金项目。这种坚守,令我们敬佩,感恩!

去年的开学典礼上,我曾说“新冠疫情深刻影响了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的重构,我们应在大变局时代保持清醒与定力,需要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用深邃的眼光和宽广的视野对全球和国家大事做出判断。媒体肩负的责任重大,我们要清醒的看到自身认知的局限,更要为打破认知局限做好充分准备。”回首过去一年,全球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所遭受的冲击仍然是超预期的,可谓“极端不确定”,目前维持经济大盘的稳定、增进市场信心已成为当务之急。

国内层面,受超预期因素影响,中国经济不容乐观。持续的动态清零政策对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了诸多影响,特别是二季度上海大规模的中心城市封城管控,致使中国经济增长经历了最严峻的考验,而由于经济增长、收入增长预期的减弱,预计下半年在疫情防控措施平稳后获得大幅反弹难以顺利实现;房地产、双碳政策调控,以及平台经济监管等领域的政策变化,进一步增加了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财经智库》刚刚结束了对苏州的深度调研,深深感到政策执行层面的一刀切对经济运行的深刻影响。从实践的层面,如何理解经济社会非线性变化的系统性与关联性,处理好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始终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国际层面,各国为应对疫情而采取的强刺激政策后果显现,全球经济受通胀冲击,增长明显放缓。中美竞争进一步复杂化,甚至全面化,导致全球经济社会秩序的不确定性;俄乌冲突的影响外溢到外交、军事、能源、金融等多个领域,加剧了全球发展的不确定性;而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的重大不确定性;人类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模式的反思与调整也刻不容缓。

极端不确定的大环境对传媒行业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判断悟性以及政治敏感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媒体人,我们不仅需要迅速反应、持续待机,捕捉记录时代和历史的波动与趋势,还需要理性描述中国在变局中所处的真实位置,精准把握国际政经发展脉络,推动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理性思维与科学判断;更需要培养我们自己应对复杂挑战的智慧和能力,以更深入地调查研究厘清逻辑关联,助力政府决策优化的环境。

作为媒体人,我们还需要应对来自行业内部的剧烈变化。一方面,人工智能等高科技辅助报道工具迅猛发展,对媒体人专业技能提出了新要求。例如北京冬奥会,“AI智能内容生产剪辑工具”可以在极短时间实现内容的批量剪辑和精准分发,替代了部分媒体人的基础工作。另一方面,新媒体、社交媒体迅速崛起,传播载体日渐多元化,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日益降低,监管环境趋于严格,也需要当代媒体人拥抱变化,提升个人硬实力。

今天大家聚首这里,就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夯实硬实力,这也是《财经》奖学金项目设立的初衷。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财经》奖学金项目的基本情况。《财经》奖学金项目创立于1999年,迄今已经24个年头。作为中国新闻界最受尊敬的奖学金项目,已经培养出近400名通晓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的优秀骨干,把从北大吸取来的专业知识向更广阔的大众群体传播。

24年来,我们既与时俱进,也坚守教学宗旨的连续性,在夯实新闻职业观、表达能力、敬业精神的同时,注重强化学员的专业精神和理性思维,不断拓展学员的视野广度、思考深度,真正做到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

24年来,《财经》奖学金项目锐意进取、积极变革,项目质量不断提升,项目影响与日俱增。在《财经》奖学金项目基础上,2011年,《财经》又与北大国发院联合推出了《财经》法律经济学奖学金项目。12年来,我们不忘初心,始终遵循《财经》奖学金的高规格和高标准,以经济学与法律学结合的理念阐释法律体系,让学员深入理解与经济和法律相关的公共政策,以法学视角观察分析经济现象。目前,两班同时开课、平台互通、内容共享。

24年来, 奖学金项目除了“高浓度”的课堂知识,还为学员提供了丰富的专项实地考察机会。包括赴香港参观港交所、立法会等机构;赴贵州赤水进行领导力实地培训;赴上海考察自贸区、上交所、通用汽车;还有丝路游学项目等。

近几年,《财经》奖学金项目紧密结合时代经济热点,为学员安排了更多样化的走访活动,例如:深入人民日报新媒体运营中心,学习党媒央媒引领新媒体的转型思路;奔赴武汉深入交流,亲身感受这座曾身处疫情风暴中心的城市如何走过至暗时刻;参观百度大厦,现场试乘无人车、对话机器人;走进华为业务线,深度探讨工业互联网、云业务以及6G的前景与展望等前沿热点话题。

24年来,这些课程和活动的组织,为学员创造机会,实地考察、真实感受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与关联性,使大家具有更为开放务实的思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更为接近事实的把握。

今年入选的学员,仍然保持了一贯的高水准和高素质,超过一半的报名者由各单位总编、副总编直接推荐。本届学员中,既有从业近20年仍奋斗在传媒前沿的媒体老兵;还有90后新生代,正逐步崛起为各大媒体平台的骨干,为传媒行业迅猛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今年入选的学员,多元化色彩浓厚,既有央视等中央级媒体,也有福建日报等地方传统媒体,还有腾讯、凤凰、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南方周末、封面新闻等市场化媒体;此外,还有2位自媒体学员入选,他们分别专注于科技互联网和汽车科技领域,还有外媒如FT中文网等。同时,今年的选拔环节竞争非常激烈,央视、新京报、北京青年报、南风窗、每日经济新闻、澎湃等多家媒体,同时推荐2-3位学员报名,其中央视报名的就有6名。由此可见,奖学金项目在国内新闻界的影响力日益深化,国内媒体业态也逐渐呈显出多元化、精细化、专业化趋势。

我们身处高速变化的动荡时代,面临前所未有的极端不确定,我们既要看清复杂时代非线性变化的冲突性和关联性,又需要我们以专业、理性、坚守的精神与姿态应对时代,更需要我们以更开放的心态、更坚定的意志和更强大的综合能力来直面变化。同时,工作之后还能重回校园,既是难得的体验,也是优渥的机会。希望大家能把在北大国发院三个月的学习作为新起点,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思考并总结出更为积极的传播方式,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正向发展。

《财经》奖学金将继续伴随时代与媒体业的发展,一如既往给予媒体人更加专业、有效的支持,为培养优秀的中国媒体从业人员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