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总裁4天套现9000万元

作者 | 《财经》记者 顾翎羽 编辑 | 刘以秦  

2022年09月17日 18:33  

本文4565字,约7分钟

以合理的理由进行个人减持是常见行为,此事的蹊跷在于“一直没有回应。”

四天时间内,理想汽车执行董事兼总裁沈亚楠两次减持股份。

港交所网站文件显示,9月6日,沈亚楠抛售了理想汽车60万股港股,套现787.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452万元,持股比例从1.71%下降至1.68%。

4天前的9月2日,沈亚楠已经减持了理想汽车港股40万股,交易均价为13.2221美元,套现528.88万美元,约为人民币3661万元。

沈亚楠累计减持100万股,累计套现1316.3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约9113万元。

9月14日,一则“浙江理想汽车有限公司正在进行简易注销公告”的消息不胫而走,企查查数据显示,该公司在2020年11月9日成立,注册资本为10亿人民币,由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法人兼执行董事为沈亚楠。

对此,理想汽车方回应称,该公司无任何实际业务,所以注销属于常规的企业经营行为。

沈亚楠是理想汽车仅次于创始人李想的二号人物,2015年起担任公司总裁,一手搭建了理想汽车的供应链体系。企查查显示,沈亚楠的关联企业有117家。9月16日,理想智造汽车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理想汽车100%控股,沈亚楠任执行董事。

一位接近理想高管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对于减持之事,管理层未有公开讨论,一切如常。他认为此事的发酵是有人在蓄意抹黑。

近期,理想汽车也遇到了一些麻烦。今年8月,理想汽车销量较去年同期拦腰斩半;因产品过渡不畅,公司遭超过1000名车主集体投诉。9月15日,一张疑似理想汽车供应商的爆料截图显示,理想汽车疑似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对此,理想汽车回应为情况不实,“已启动司法程序维权”。

自去年12月31日以来,理想汽车股价从122.70港元跌至最新的99.100港元。9月16日,理想汽车港股股价跌幅扩大至5%,是自今年6月初以来首次跌破100港元。

多位分析师向《财经》记者表达了同一个观点:以合理的理由进行个人减持是常见行为,此事的蹊跷在于“一直没有回应。”

理想汽车和沈亚楠究竟发生了什么?《财经》记者就此事询问理想汽车,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减持风波

减持理想汽车,沈亚楠并非是唯一。

去年年底,理想汽车完成赴港上市,根据当时的披露文件,美团创始人王兴持股22.89%。据理想汽车最近披露的2022年中报,王兴及美团仍为理想汽车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下滑至22.81%。

今年3月29日,王兴减持40万股理想汽车股份,3月30日又先后减持40.49万股和37.6万股,两日三次交易行为累计分别套现大约2137.66万美元和4366.85万港元,按照当天汇率计算,王兴累计套现约1.715亿元人民币。

蔚小理(蔚来、小鹏、理想)的股价在2020年开启腾飞,这是资本、市场、公司表现等共同作用的结果,2021年,它们迎来声誉的顶峰,在销量上遥遥领先于对手,代表产业转型方向和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雄心,在资本市场上受到热捧。

不过,这一高光并未持续太久。除却宏观环境变化,竞争对手从四面八方涌来。对比一年前,蔚小理三家公司美股股价分别为34.9美元、36.8美元、27.1美元,目前三家股价分别为20.2美元、14.6美元、24.1美元,下挫明显。

多数情况下,高管减持或是由于个人需求,或是高管认为公司股价处于下跌前的高位。

此前,中国电动车行业里,因与华为合作而一夜腾飞的赛力斯也出现过高位减持的先例。和华为联手之前,赛力斯在大众认知中几乎没有存在感。双方合作官宣始于2021年3月,随后赛力斯股价半年上涨10倍。当年11月底,控股股东小康控股减持赛力斯股票。

这是自其上市以来,控股股东首次以自己的名义抛售股票,减持比例占公司总股本的2%,变现约16亿元。此后,赛力斯股价出现明显回落,半年内一度腰斩。

近日,巴菲特减持比亚迪同样引发关注。8月24日,巴菲特名下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出售了133万股比亚迪H股,出售均价为277港元/股,套现近3.7亿港元,持股数量降至2.19亿股,持股比例从20.04%降至19.92%。这是2008年开始投资比亚迪以来,巴菲特第一次减持。

随后,巴菲特继续减持,共计套现约8.19亿港元。目前,巴菲特持有2.0714亿股比亚迪股份,已累计减持1786万股。

这一举动波及了资本市场。舆论关注巴菲特减持,焦点在于其是否对中国电动车市场降低信心。一些观点认为,巴菲特的举动受到8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案》影响,该法案拨款3600亿美元用于美国能源安全和气候投资,将间接对中国电动汽车在北美发展产生影响。受上述消息影响,A股新能源板块一度动荡。

除却国际环境变化,一位不愿具名的造车新势力前高管曾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提到,当下新能源市场过热、存在“被催肥”的情况。他表示,与市场高涨情绪不同,公司高管们普遍要冷静得多。由于多重因素叠加,竞争加剧,大家在私下里流露出更明显的危机感。

今年9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在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部分省市确实存在着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的情况。但是,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随着产业的成长、成熟,这些问题都会逐步得到消化解决。

泡沫正在退潮。从去年12月开始,沈亚楠多次减持,持股数已经从3200万股下降至现在的2900万股。如此背景之下,高管套现的行为引起外界对理想未来发展和人事变动的猜想。

多事之秋

理想正处于多事之秋。

根据今年8月乘用车销量数据,新能源车销量达到63.2万辆,同比增长103.9%,渗透率已经达到30%。然而,在乘联会的销量排行榜上,新势力当中只有走平价路线的哪吒和零跑上榜前10。理想汽车已经跌出前15名。

理想汽车的优势是成本控制,也是三家公司中最先实现季度盈利转正的企业,这与其战略有关——三年以来,仅拥有理想one一款车型,且采用增程式路线,技术投入长期在三家中处于最低。

对当下的理想来说,需要同时面临两大过去未有的挑战——开启多个产品矩阵,同时加大技术自研。

这是其亏损加大的主要原因。二季度财报显示,季度净亏损为6.41亿元,为史上最高,甚至2021年全年亏损都要多。按照第二季度交付28687辆计算,每卖出一辆车理想就会亏损2.2万元。

今年6月,理想L9上市,理想开启了多产品战略。CEO李想曾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从理想L9上市起到明年,理想汽车将推出3款产品。

在产品过渡上,理想汽车暴露问题明显。理想ONE的销量已经开始萎缩,今年7月,理想ONE交付1.04万辆,环比6月1.3万辆跌近20%。在二季度业绩电话会上,沈亚楠曾表示,公司已经注意到了理想ONE订单数量的放缓,认为主要原因是随着新产品陆续进入零售店,消费者的注意力更多地被理想L9所吸引。

9月1日,理想汽车官宣理想L8将在11月初发布,当月即开启交付。随后,理想汽车被曝因为即将换代,理想ONE售价下降2万元,后续会逐步退出,让位于新产品的生产销售,引起了近期刚刚原价订购理想ONE车主的不满。在维权平台上,有超过1000名理想ONE车主发起集体投诉。

如何补课

今年,理想汽车CEO李想发表了一篇长微博——《节奏把控对于创业的重要性》。在微博中,他将创业分成了三个大阶段:1、从0-1的验证期;2、从1-10的成长期;3、从10-100的成熟期。他认为,这三个阶段对于能力和资源的要求都是完全不同的,能力、资源与阶段错配,往往是企业失败的根源。

李想称,从0-1这个阶段企业的特长是最重要的,管理者的专业特长是最重要的。而2021年后,理想汽车将进入1-10的成长期。成长期标志性的特质在于规模会增长10-100倍,有两点基本上决定了生死:放大原有优势、补齐新的短板。两者缺一不可。

对当下的理想汽车来说,这像是一个隐喻。

今年以来,理想汽车在研发投入上保持着三位数的增速,同时,常州、重庆和北京的理想工厂均处于扩建或改造之中。可以预见的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随着三款车型逐渐开启交付,理想还将面临产能爬坡的困境,同时,未来纯电动车型的推出,意味着届时理想汽车需要自建目前几乎一片空白的充电体系,这又是一场大考。

明势资本曾连续7轮投资理想汽车直到上市,合伙人夏令此前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的环境已经与理想汽车崛起时发生了极大的不同。综合来看,从底层的油电平价,到高渗透率、高增长的主流市场,再到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新能源汽车已经是靠市场驱动,且越来越考验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市场。

夏令认为,从竞争格局来看,智能电动汽车主要分两个阶段的竞争,第一阶段为“电动化”的竞争,主要是2014年—2025年;第二阶段为“智能化”的竞争,是2025年之后。

对蔚小理这类交车量已经突破10万台大关,销量靠前的早期厂商来说,在未来两年如何继续扩大产能与销量,在主流市场与特斯拉竞争,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越晚进入者,挑战难度越来越大,窗口期越来越短,则对应市场出牌的机会越来越小。

2025年以后,市场就将由“电动化”转入“智能化”的竞争。届时头部公司都会推出L4级或准L4级的自动驾驶,对人机交互的驾驶体验带来的是质变。而要做到L4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销量是前提。同时,对于主机厂来说,要想达到这一目标,自身没有软硬件结合的全栈能力,单纯依靠Tier1(一级供应商),难度极大。

因此,蔚小理们拼命地去卖车、加强智能化的研发,就是为能在第二阶段竞争中生存下来做准备。第二个阶段整个行业会再次洗牌。到那时候,竞争格局将与传统燃油车有所不同,可能只有5家-6家车企,共同占据80%的市场份额。

按照李想此前的个人思考,未来公司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增强自研能力,扩大产品布局,以补齐短板的同时,还要继续保持此前高效的投入产出比。

天风证券认为,智能汽车时代下,以特斯拉为首的新势力品牌所展现的估值溢价背后的核心来自产业链重构后超于传统车企的盈利能力和单车毛利率。以此逻辑去推断理想汽车在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处境,不难预见任务艰巨。

“0-1的时候,产品力、市场存在感、品牌的价值都做起来了,但是1-10的时候留给他们的时间太短了。实在是不能不着急。”一位券商分析师对《财经》记者表示。

为了扩大销量规模,进入主流市场,蔚小理必须“补课”。然而,这一阶段恰逢消费端疲软、电池原材料和芯片价格的上涨、再叠加二线造车新势力的冲击,造成如今蔚小理“补课”并不容易,似乎正变得越来越平庸——可以预见的是,这种阵痛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一位曾服务于理想的招聘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今年以来,为了降本增效,理想汽车裁员已过三轮。当前内部OKR考核严格,按照头部20%、腰部60%和尾部20%的比例对各职级员工进行绩效评定,“大家都怕被淘汰,人心惶惶”。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意味着加快脚步。采访中,他感慨,“创业难,守业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