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企业活跃A股市场

作者 | 《财经》记者 张建锋 实习生 许如邯 编辑 | 王立峰  

2022年10月14日 18:19  

本文5339字,约8分钟

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及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德州企业在A股市场日渐活跃,民营企业正在成为该市资本市场的主力军

“这几年,村里变化挺大,每年春节回家感觉都在变,村里的土地基本都被承包了。”在北京工作的王奇(化名)谈及乐陵农村老家变化时感慨,家里在搞新农村建设,隔壁几个村都拆了,去住社区楼房。

“工厂明显多了起来,包括糖厂、轮胎厂等。”王奇表示,村里年轻人基本都进厂,五六十岁的老人去给工厂看门、做饭、打扫卫生,或者给路边的绿化带浇花、浇树,每个月有一两千元的收入。

王奇所在的乐陵市,属于德州市,其家乡的变化也是德州经济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德州地处黄河故道,为黄河冲积平原,德州之“德”源于“德水”,德水为古黄河别名。作为山东省的北大门,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德州市区距北京310千米,距山东省会济南120千米。

新时代的德州,迎来了两大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2015年,德州被正式纳入京津冀经济圈,成为山东省唯一一个列入京津冀国家发展战略的城市,并明确了“一区四基地”的战略地位,即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

依靠战略和地理位置优势,德州经济近年来快速崛起。2021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万元,相对于2012年的2.24万元、1.28万元,增幅均超40%。2021年,该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居山东省第3位。

居民收入增长的背后,是德州近年来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2022年上半年,德州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高于全国和山东省。

随着经济的发展,德州企业在A股(包括主板、创业板、科创板,下同)市场逐渐活跃,2017年该市有4家公司登陆A股,创历史新高。截至2022年10月10日,有2家德州公司的排队IPO,5家企业进入辅导备案登记受理阶段。

民营企业家的崛起,让德州在资本市场不再孤单。《财经》记者统计发现,11家已上市公司和2家排队IPO公司中,11家公司为民营企业,9家公司实际控制人为60后,为绝对主力。

上述企业家从业经历,颇为丰富。既有曾兼任湖南大学校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索通发展(603612.SH)实际控制人郎光辉,亦有曾任乐陵机械厂厂长的金麒麟(603586.SH)实际控制人孙忠义,还有辞去地方房地产管理局局长创业的金能科技(603113.SH)实际控制人秦庆平。

经济高增长

2022年上半年,德州市生产总值为1804.5亿元,同比增长3.8%,分别高于全国、山东省1.3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

同期,德州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42.7亿元,同比增长5.4%。把稳工业作为稳定经济运行重中之重的德州,上半年规模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高于山东省2.5个百分点。靓丽数据的背后,是该市加快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聚焦七大制造业。

2021年,德州经济表现不俗。当年,该市生产总值为3488.72亿元,同比增长8.3%,生产总值由山东省第11位提升至第9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6.92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1435.0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1686.8亿元,增长8.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8:40.2:49调整为10.5:41.1:48.4。该市第三产业占比,距离山东省该数据超50%的占比,尚有些许差距。


资料来源:德州市统计局

从细分行业来看,德州经济也表现出较强的韧性。2021年德州农业发展稳中有进,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7.11亿元,同比增长8.7%。工业生产持续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86.8亿元,同比增长8.8%。

从工业门类来看,德州行业增长面持续扩大,尤其是制造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12.3%。其中,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8.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6.1%,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均取得双位数增长。

德州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既得益于政府对于加快产业转型的支持,也与近年来该市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化有着密切联系。

一方面,政府加快取缔落后产能。数据显示,德州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深入推进。退出炼铁产能129万吨、焦化产能80万吨、地炼一次加工能力350万吨,关停淘汰落后煤电机组9台。

另一方面,新动能培育明显提速。如2020年,德州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8.8%,占工业投资的比重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化工和医养健康产业投资分别增长33.2%、41.3%和21.5%。

动能转换的成效显而易见。在《2022年德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德州市代市长朱开国(现德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在谈及“过去五年和2021年工作回顾”时表示,德州“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29.8%,年均提高2.4个百分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40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98家。

作为山东省唯一一个列入京津冀国家发展战略的城市,德州亦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引进京津冀过亿元项目491个,有研、中化等央企和新希望、中粮等国字号龙头企业落户。

民企挑大梁

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及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德州企业在A股市场日渐活跃,民营企业正在成为该市在资本市场的主力军。

万得(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9日,山东省共有42家企业在排队IPO(未包含终止注册、终止审查、审核不通过、终止(撤回))。其中,德州有两家企业排队IPO,与聊城、潍坊两市并列,位居山东16市IPO申报数量的第六名。位于德州经济开发区的德石股份(301158.SZ),于2022年1月登陆创业板,该公司长期为油气工程企业提供专用工具及设备。

《财经》记者根据万得数据整理,截至2022年10月9日,德州有5家企业进入辅导备案登记受理阶段,包括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等。

二级市场,德州公司队伍也在扩容。截至2022年10月9日,注册地位于德州的上市公司共计有11家。其中,2017年,德州共计有包括金能科技在内的4家公司登陆A股,创历史新高。2019年和2021年,德州分别有2家、1家企业成为A股中的一员。

2022年上半年,德州11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421.68亿元,占该市同期GDP比例约为23.37%。

德州民营企业家正逐步崛起,在该市经济发挥的作用愈发明显。如正在排队IPO的山东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德州扒鸡”),其实际控制人为崔贵海、陈晓静夫妻,及两人之子崔宸。

与保店驴肉、乐陵金丝小枣并称为德州三宝的扒鸡,兴起于绿皮火车年代。1999年,山东德州扒鸡总公司改制为内部职工持股的山东德州扒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扒鸡集团”)。

1963年出生的崔贵海,曾任职德州地区商业局基建科科员等职位。1996年,33岁的崔贵海进入任职山东德州扒鸡总公司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1999年7月至2008年11月,其历任扒鸡集团副董事长、副总经理、总经理、党委委员,并于2010年德州扒鸡成立至今,任公司董事长。

2010年8月,扒鸡集团、崔贵海、焦林杰等110名发起人,共同发起设立德州扒鸡,扒鸡集团、崔贵海持股比例分别为51%、27.25%。彼时,扒鸡集团股东人数为42名,控股股东为崔贵海。2012年6月,扒鸡集团将其持有的德州扒鸡股份4080万股转让给崔贵海等39名自然人,本次股份转让完成后,崔贵海直接持有公司64.21%股份。

另一家提交招股书的德州企业--山东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福洋生物”),主要产品包括玉米淀粉及其副产品等,该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张雷达。

张雷达工作初期,与玉米淀粉并无关联,主要从事纸业工作,职位包括平原县造纸东厂职员、山东照东方纸业集团有限公司综合部长。直到2003年,34岁的张雷达任职德州福源生物淀粉有限公司总经理,进入了淀粉行业。

2009年,张雷达作为第一大股东,与其他11位股东共同设立福洋有限(福洋生物前身),开启了其在玉米淀粉行业的创业之路。在张雷达的运筹下,通过引进外部投资者等措施,福洋生物业务快速发展。2021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增至36.08亿元。根据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统计的行业数据,2019年至2021年,福洋生物葡萄糖酸钠产量位列行业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均在30%左右。

除上述两家公司,德州民营企业崛起,在二级市场也有迹可循。《财经》记者梳理各公司招股书发现,已上市(主板、创业板、科创板)11家德州企业中,招股书披露时,除2002年上市的华鲁恒升(600426.SH),其余公司实际控制人均为自然人。

上述民营企业家的经历,也颇为精彩。部分企业家曾有体制内履历,如百龙创园(605016.SH)实控人窦宝德曾任禹城市伦镇供销社主任。金能科技实际控制人之一秦庆平,曾任寿光市寒桥乡副乡长、寿光市房地产管理局局长等职务,其在35岁时辞去公职创业。

亦有民营企业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如奥福环保(688021.SH)实际控制人潘吉庆、景津环保(603279.SH)实际控制人姜桂廷。有趣的是,奥福环保另外两名实际控制人于发明、王建忠,两人不仅是武汉工业大学的师兄弟,还曾是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的同事。

2020年,因股权变更,通裕重工实际控制人由司兴奎变更为珠海市国资委,但该公司注册地址仍位于德州。在已上市11家德州企业中,有9家公司为民营企业。

2022年上半年,上述9家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合计为227.57亿元,占该市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总额比例约为53.97%。同期,上述民营企业归母净利润合计为13.9亿元,占德州上市企业该数据比例为约为23.12%,盈利能力有待加强。

德州民企在A股市场的崭露头角,与该市扶持民企发展密不可分。根据《德州年鉴2021》,该市通过“四升”壮大民营企业群体规模,完成“个转企”3449家,“小升规”282家,“规改股”72家,“股上市”12家,并建立民营企业家调查库,入库企业1832家。

制造业强市

2021年常住人口为560万的德州市,有众多名片,如“中国太阳城”、“中国功能糖城”等。作为国家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德州也被命名为“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

从所属证监会行业名称(门类行业)划分来看,德州已上市公司11家公司均属于制造业。其中,7家公司登陆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公司数量分别为3家、1家。

2022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位居德州上市公司首位的华鲁恒升(600426.SH),前身是德州化肥厂。纵然化工行业存在较为明显的周期性,但深耕行业多年的华鲁恒升盈利表现依然突出。在2021年业绩大涨后,2022年上半年华鲁恒升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仍取得双位数增长。

德州已上市企业产业分类高度集中的背后,是该市将制造业升至战略高度。

2021年,德州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实施“三三倍增”行动计划,出台支持先进制造业强市25条意见。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8家、瞪羚企业16家。2家企业获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17家公司入选山东省单项冠军。

所谓“三三倍增”,即优先抓生物医药、食品加工、高端装备(包括体育产业) 三大优势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三大战略先导产业;现代物流、会展经济、医养健康三大新兴服务。

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效果,在A股市场已有所体现。所属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奥福环保于2019年登陆科创板,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德石股份于2022年初登陆创业板。

万得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德州11家上市企业研发费用7.41亿元,占营业总收入比例约为1.76%,相对于2021年0.67%有大幅提升,但相对于同期山东省A股公司的约2.44%占比,尚有一定差距。

虽然制造业快速发展,但德州也面临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产业链能级不高、制造业总体高端化不够等问题。

德州《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未来五年,该市坚定不移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聚焦电子信息及材料、绿色化工及复合材料、食品加工、高端(环保)装备、生物医药、体育器械、特色轻工纺织七大制造业,有效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先导产业跨越。培植壮大“双50强”和链主企业,力争千亿级企业实现突破,500亿级2家以上,100亿级10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