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酒、国台等酒企扩大酱酒产能 产业进入新一轮调整期

作者 |《财经》新媒体 舒志娟 编辑 | 潘西  

2022年10月14日 20:59  

本文2564字,约4分钟

金秋十月下沙季,白酒企业纷纷扩产引发业内关注。近日,据《财经》新媒体记者梳理后发现,目前已有郎酒、国台酒业、习酒、金酱酒业、珍酒等多家酒企官宣投产量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下沙季,酱香企业投产量相较2021年增长近20%。

下沙投产总量大增,意味着2023年度加码生产酱酒成为共识,而酱酒竞争态势或将更为激烈。与此同时,面对前期整个行业的大扩产,产能过剩与优质产能不足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在业内看来,随着此轮扩产,中国酒业将进入新一轮产业调整阶段。酱酒行业的竞争将朝着品质化、深度全国化、渠道全链条等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带来行业存量挤压,行业淘汰赛加速。那些拥有文化、品牌、技术、品质、流通、服务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会受益,从而获得极速的成长。

酒企下沙季密集扩产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下沙是酱香酒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制酒工人把整年酿酒用的一半高粱通过开水润透,高温蒸煮、摊晾,加入大曲堆积发酵,然后入池封窖发酵,标志着一年一轮回的酿酒活动的开始。今年下沙季引起了行业广泛关注,原因在于头部及中部酱酒企业纷纷扩大产能。

 10月13日,《财经》新媒体记者从国台酒业方面获悉,国台三个生产基地同时新增投产6个智能酿酒车间,新增产能7000吨,年总投产1.7万吨,实现国台下沙投产总量的跨越。

据郎酒方面介绍,6万吨酱香酒投粮下沙,同时郎酒二郎滩、黄金坝、两河口、吴家沟、盘龙湾五大核心生态酿酒区全面投产,预计到2026年郎酒不同年份基酒储量将达到30万吨。

除国台、郎酒外,2022年下沙季,贵州珍酒酿酒投产3.5万吨,新增酿酒产能1.4万吨;金酱酒谷制酒车间下沙投产,金酱酒业将新增2000吨产能。

虽然有部分酒企未官宣下沙的体量,但是进入2022年以来,上市酒企密集扩产。贵州茅台于1月26日率先公布41.10亿元扩产计划,不到一周,五粮液表示,为新增原酒产能,拟投约27.50亿元对制曲车间进行扩能改造。

2月18日,今世缘披露拟投资90.76亿元实施南厂区智能化酿酒陈贮中心项目;3月17日,山西汾酒宣布拟投资91亿元建设原酒产储能扩建项目;7月,泸州老窖子公司拟投资约47.83亿元实施泸州老窖智能酿造技改项目。据不完全统计,酒企产能扩张金额已超400亿元。

“与以往的扩产有所不同,此轮酒企扩产更多是头部酒企。竞争焦点在于通过扩产来做实做高年份酒、老酒产能与储能概念,为未来的企业产品结构升级、消费扩容后中高端市场的竞争,以及中高端产品与高端产品的持续性发展,提供品质概念与品质支撑。”知趣咨询总经理蔡学飞对《财经》新媒体记者表示,也有一些企业的扩产,是出于对产区产能的提前占位,特别是对酱酒产区概念的加固,这是名酒针对未来竞争的提前布局。

产能引发过剩担忧  机遇风险或将共存

在各大酒企纷纷扩产的背后,业内人士担忧,扩产后产能难以消化、盲目扩张导致资金短缺以及疫情常态化下对酒类市场消费冲击的不确定性,或将带来一定的市场风险和隐患。

今世缘2月宣布扩产,扩产后总产能将达到6.5万吨,是现有年产能2.7万吨的1.4倍,总投资为90.76亿元,资金将分五年投入。今世缘称其所需资金将由今世缘自有资金及其他融资方式自筹解决。

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今世缘的销量分别为31564吨、31755吨、31994.8吨,从数据可以看出,今世缘近三年的销售量几乎持平,在量上并无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在销量没有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今世缘进行了大量生产,2019年-2021年期间生产量分别为31848吨、31037吨、36536.54吨。大量的生产却没有销售出去,也导致了今世缘的库存量出现堆积。2019年-2021年期间,今世缘的存货金额分别为21.51亿元、26.04亿元和31.94亿元,呈现持续攀升的状态。

对此,今世缘方面解释称,新增产能项目是分步实施的,新增的浓香产能不会过剩。此外,公司的清雅酱香型白酒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大概率不会出现卖不出去的情况。

同样的质疑也出现在泸州老窖上,对于产量增幅不及销量增幅、库存量增长,市场担忧泸州老窖的扩产是否必要,未来产能是否存在“过剩”隐忧。

泸州老窖方面在接受《财经》新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白酒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对手异军突起,但同时也蕴含较大的市场机遇。随着项目的建成投产和新技术的运用,该公司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提高,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形成规模效益,有助于增强公司的竞争力来抵御市场风险。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秦书尧指出,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在贵州很多酒企开始扩大生产,储备基酒。按照酱酒五年生产周期推算,从今年开始,优质坤沙大曲酱酒产量将迎来持续释放,这也意味着酱酒品质迎来新的飞跃,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在此背景下,缺乏品质竞争力的酱酒,将难以在市场立足,而品质根基深厚,酿造实力雄厚的酒企,将收获巨大回报。

马太效应凸显 行业分化加剧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此轮产能的扩张,酱酒行业的竞争态势或将更为激烈,行业分化加剧,新一轮的洗牌即将来临。

白酒行业营销专家肖竹青指出,本轮名酒厂扩产会进一步导致市场份额向强势品牌集中,而伴随名酒企业们的产量增长,未来将进一步挤压基酒供应商以及小酒厂的市场空间。

“任何行业经历过超高速发展之后,当行业体量与产业规模的急剧扩张达到一定量级,进入分化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蔡学飞指出,目前,中国酒行业的分化表现为基于产区与产业链的品牌分化、价格分化、品类分化与渠道分化。

此外,虽然酱酒在2021年下半年遭遇了一场“降温”,但酱酒泡沫的风险仍然存在。

在目前市场上,除了少数头部酱酒企业,不少企业在品牌、文化、产品上并没有精耕细作,但定价却远高于浓香头部酒企的核心产品。而部分酒企为了赚钱,多次调价导致产品价格过高、虚高。

在酒业升级和重构之下,企业的破局之道是什么?这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北京卓鹏战略咨询公司董事长田卓鹏指出,深度全国化、渠道全链条、价格带全卡位,有望成为酱酒新的增长极。

秦书尧表示,酱酒的市场增长方式主要体现为大招商、大开发,由此基本覆盖白酒消费主流市场,未来随着渠道的全面升级,强化管理,精耕细作才能寻求持续、持久的业务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