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出口量已超德国 科技创新加速自主品牌“走出去”

作者 | 《财经》新媒体 王婧雅 编辑 | 舒志娟  

2022年10月15日 13:09  

本文1798字,约3分钟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车企加速走出国门。近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中国汽车出口总量同比增长44.5%至191万辆,成为仅次于日本、超越德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事实上,自2021年开始,中国汽车出口量便呈现出强势发展的态势,这背后既有偶然性也是必然趋势。“俄、乌冲突导致海外市场供给短缺、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促使汽车产业技术升级,以及新能源汽车转型提速与海外品牌差异化博弈等成为了促使我国汽车出口量上升的重要因素。”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财经》新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发展新能源汽车被视为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弯道超车的重点策略。随着政策不断推进,新能源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数据显示,2022年1至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471.7万辆和456.7万辆,同比增长1.2及1.1倍,市场占有率达23.5%,提前实现了2025年新能源产业发展目标。

政策决定了汽车市场的整体发展方向,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合资车企、互联网汽车等纷纷入局,新能源赛道日渐拥挤。与此同时,消费需求变化也加剧了车企间的竞争。某车企内部人士告诉《财经》新媒体记者,除新能源车占比不断提升外,受疫情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呈现出两个极端的变化,导致各个品牌不断向上,高端化成为了中收入阶层的新选择,但更多的消费者购买力正在下降。

当类似智能驾驶、百米加速、智能语音等技术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再是个“新鲜事”,为了提供满足消费者“性价比”需求的产品,建设完整产业链、发展自研技术成为了车企角逐新能源市场的关键。崔东树认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我国车企技术能力不断提升,进一步加强了在全球范围的竞争力。

目前来看,各个车企正在借势加速海外建设。与以往整车出口第三世界国家的策略不同,在技术优势下,中国车企正在进入欧洲等汽车工业较为完善区域,同时在澳大利亚、南美、东南亚等市场也出现了发展机遇。

以长城汽车为例,其9月海外销售超1.8万辆,占总销量比五分之一。长城汽车方面告诉《财经》新媒体记者,从出口量来看,长城在车企中排名第二,接下来仍将坚定出口战略。下周,长城将参加巴黎车展,摩卡PH EV、欧拉好猫、闪电猫将在欧洲上市。

“出海是市场需要。”比亚迪方面在接受《财经》新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能源汽车加速替代燃油车,全球市场都需要极具竞争力的产品。而龙头企业所提供的安全可靠、性能优异、极有竞争力的产品,更易满足市场需要。

不容忽视的是,中国汽车出口规模曾出现过较长的发展平台期。按照乘联会跟踪,在2006年以前,中国汽车出口呈现高速增长期,从2007年开始,进入百万级台阶的徘徊阶段直到2020年左右的水平,2020年下半年,中国汽车出口进入了快速出口的高增长期。

崔东树认为,海外市场布局变化与中国车企海外出口国有关。面对俄罗斯、巴西、阿尔及利亚以及伊朗等存在巨大波动市场,中国车企形成了游击战的特征,基本没有站稳脚跟。为了更加顺应海外市场发展,除了整车出口,在海外建设工厂或研发中心,对车辆进行出口国本土化改造成为中国车企另一个发展趋势。

此前,上汽乘用车曾借助东南亚布局及收购名爵品牌,在中国、东南亚生产后的汽车返销到英国及欧洲市场,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表现。这一策略吸引了其他车企纷纷跟进,继而使得中国车企在海外布局日渐完善。

比如吉利在欧洲获得了沃尔沃汽车、英国伦敦出租等产业项目的支持;长城在东欧获得了生产基地;蔚来在柏林建立创新中心;比亚迪在泰国建设电动汽车生产工厂;江淮汽车在哈萨克斯坦建立汽车生产工厂……

不过,中国汽车出口增长态势能否持续仍是业界较为关注的为题。针对中国车企未来出口表现,崔东树预计将呈现出波动发展的趋势,今年中国汽车出口规模有希望达到300万台。由于世界出口大国日本和德国电动车发展呈现相对缓慢的发展态势,所以中国车企走向世界有着差异化竞争的布局和提升的机会。未来,中国汽车出口将以电动化为代表进行推进。

崔东树进一步表示,总体来看,中国有机会替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关键在于在海外建立根据地,融入当地市场与产业链在海外布局,形成产业韧性,确保国内市场以及欧洲市场本土化的布局得到保障,让产品进得去、待得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