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缘何盛产专精特新企业

《财经》杂志 文/辛仁周  

2022年10月24日 13:47  

本文5652字,约8分钟

苏州优质企业之多,尤其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上市公司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既源于良好的区位优势、融资条件、营商环境,也基于其经济规模和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更在于实施专精特新培育工程的后备资源以及固有的工匠精神

纳微科技董事长江必旺博士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实验室内。

 

2022年8月9日,在江苏省工信厅公布的第四批42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苏州市再添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3家,占据江苏省公示名单总数的28.9%,坐稳省内第一宝座。

苏州不仅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多,上市公司也相当多。截至今年8月末,苏州境内外上市公司233家,其中境内A股上市公司190家,位居全国第五、地级市第一;科创板上市公司46家,位居全国第三;境内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约1.8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七。在北交所首批上市的81家公司中,有4家来自苏州,仅次于北京。2022年上半年,苏州新增A股上市公司14家,仅次于北京,与上海并列全国第二,苏州市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已迈入“一线城市”行列。

作为地级市的苏州,优质企业之多,尤其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上市公司数量位居全国城市前列,有必要进行探析与解码。

 

一、实施培育工程,为产生省级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后备资源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强调“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苏州落实并制定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013年,苏州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2015年,苏州在江苏率先建立了“专精特新企业导向指标评价体系”,实施专精特新培育工程,每年滚动入库培育企业1500余家,运用“十八般武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不断完善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形成了区(市)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四个层级的培育梯队,以及财政、土地、金融等多维度政府服务支持体系,及时发现一些有可能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好苗子,进行精准周到的培育和政策支持。

苏州各区(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2018年12月,张家港启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项培育行动,出台了《张家港市小巨人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点扶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领军人才类小巨人企业发展。2019年2月,昆山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强化整体部署和协同推进,有目标、有重点、有计划、分层次地精准指导培育,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供专项资金支持,针对市级以上各类专精特新企业给予认定奖励和培育奖励。2020年,常熟制定了《常熟市“百企引航”计划实施方案》,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强化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集中项目、人才、资金等政策资源,扶持一批企业成为国内细分市场领域的“单项冠军”“配套专家”和“行业小巨人”。苏州工业园区通过“搭建一个平台、培育一批企业、形成若干集群”,加快建成具有园区特色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体系,加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对首次认定为国家、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专精特新各类荣誉称号的企业,分别给予奖励。太仓对新获得国家单项冠军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分别给予不同奖励;对新获得省级“小巨人”企业的、新获得省专精特新产品的、新获得苏州市专精特新企业的、新获得太仓市“小巨人”企业给予奖励。苏州全市上下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增强了政策合力,提高了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效率和成功率。

 

二、庞大的经济规模和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供了市场需求和良好的配套条件

据苏州统计公报,2021年苏州GDP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7万亿元,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被称为“最强地级市”。苏州工业规模也相当可观,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4万亿元,达到41308亿元,略逊于深圳,位居全国第二。作为地级市的苏州,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涵盖了35个行业大类、171个行业中类和505个行业小类,并拥有16万家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2万家。苏州制造业供应链、创新链体系较为完备,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强,是长三角地区乃至国内很多产业循环的发起点和连接点。这样的经济规模和工业体系,在全国地级市中是唯一的,在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中也属罕见。这为苏州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需求、良好的零部件供应商以及上下游配套体系,为专精特新企业搭建了难得的发展舞台。

如果说庞大的经济规模和完备的工业体系,为苏州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和发展提供了丰厚沃土,那么新兴产业的快速成长将其送上了专精特新发展的快车道。“十三五”以来,苏州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大力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根据苏州统计公报,2021年全市制造业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23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4%。目前,苏州已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行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培育产生了391家“瞪羚企业”、9772家高新技术企业、17226家民营科技企业的科创企业群体,这些企业不少是细分领域头部企业,为苏州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后备军”。目前,苏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占比超过97%,全部属于四大新兴产业集群,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分别占23.3%、7.7%、43.2%、25.8%。

 

三、良好的融资条件,有利于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短缺瓶颈问题

为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老大难问题,苏州成立了多种形式的投资基金,并引进了国内外众多投资基金,注重通过市场化的方法解决中小企业这一问题。例如,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控股、江苏省国信集团参股的元禾控股,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苏州市营财投资集团公司共同投资创办的国发创投,苏州高新区直属国有企业集团和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组建的毅达资本,还有苏州产投集团、苏州科创投、苏州天使母基金、苏州基金等一批国有资本和政府基金,这些具有政府背景的基金,既投资知名企业和大项目,也扶持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此外,苏州所辖区(市)也推出了相应的融资产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例如,吴中区有“东吴贷”“东吴知识贷”等融资辅助产品;昆山综合风险池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增信,使其享受低息、快捷贷款服务和“昆链贷”金融产品服务等。苏州还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2021年11月,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有关单位发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发展研究》显示,上市“小巨人”企业数量前十位城市中,苏州以1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位列第四,与第三名的北京仅差一家。目前,苏州已有4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

为吸引和方便投资机构在苏州进行投融资活动,苏州设立创投基地,吸引大批创投基金、投资机构和知名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前来入驻。诸多国内一线投资机构在苏州积极布局,如启明创投、毅达资本、高瓴资本、礼来亚洲基金、君联资本、中银国际等,还有一些头部产业资本,如哈勃投资、字节跳动等。数据显示,2020年末该基地注册入驻的金融投资机构已达342家。目前市场上众多数得上名号的投资机构,除了布局北上广深,基本上都在苏州有办公室,苏州已成为除北上深之外投资活跃度最高的城市。近年来,VC/PE(风投/私募)资本正加大在苏州的投资力度。据有关机构统计,2017年至2020年,苏州每年发生的融资事件超过200起,在2021年上升至352起;2022年前八个月,苏州的一级市场融资事件已达218起,接近2020年全年融资事件数量。苏州资本市场已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有特色、强活力”的态势。这些投资基金的设立和引入,为苏州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目前,在苏州17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379家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有许多企业获得过资本融资。

 

四、良好的营商环境,形成了有利于专精特新企业产生和发展的生态

营商环境就像水,投资者就像鱼,哪里营商环境好投资者就到哪里投资创业。早在2013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就主动对标先进,制定政策,更好地服务企业,主动当好企业“店小二”,自觉做好投资者的服务员,出台了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系列政策。苏州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从2018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造良好创新生态行动方案》,到2022年出台的《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2》,全方位、多维度推动营商环境从营造“六个环境”1.0版本到推进“四个优化”2.0版本,再到打造“苏州最舒心”3.0版本迭代升级。2020年,苏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打造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投资目的地。2022年3月,印发了《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苏州成为江苏省内第一个发布营商环境法规的城市,《条例》规定每年7月21日为苏州企业家日,彰显了对企业家和创新创业者的尊重,增强了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苏州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报告2021》中,苏州被评价为“表现优异”,排名全国第六。2022年6月,全国工商联组织开展“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苏州营商环境在全国排名第三,其中政务环境和市场环境位居全国首位,创新环境位居第二位。正是苏州拥有优良的营商环境,国内外投资慕名而来,优质企业纷至沓来,不少北京的疏解非首都功能项目跨过黄河、越过长江落户苏州。投资者认为,苏州各级政府没有了“玻璃门”“弹簧门”,告别了对企业的过多干预,更多的是对企业周到、贴心、精准服务。这都有力地促进了专精特新企业的产生和成长。

 

五、优越的区位条件,叠加改革开放和长三角一体化的政策红利,苏州拥有打造专精特新企业的多重优势

20世纪80年代初,苏州借助上海人才、技术、市场等条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并和无锡、常州等地创立了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苏南模式”,成为我国乡镇企业的摇篮,同时也增强了市场、创新、实干意识,以及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再加上长期形成的崇文厚德、诚实守信良好传统和多年沉积的“工匠精神”,为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20世纪90年代,苏州抓住扩大开放的机遇,建设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吸引外资,引入三星、西门子、强生、葛兰素史克等世界知名大公司,不仅引进了资金、技术、管理、理念,还带动了相关产业上下游企业发展,并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创造了条件。2018年以来,苏州抢抓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主动提出沪苏同城化理念,成为上海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与其他城市相比,苏州离上海更近,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创业者落户苏州,既能利用上海的资源和优势,又能叠加苏州的优惠政策和要素成本优势,甚至比在上海生产经营更好。因此,借助上海优势并与上海联动,苏州在实现产业创新发展、产生专精特新企业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多重优势。

天时地利人和成就的苏州专精特新企业,是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和内驱动力,蕴藏着不可估量的动能,肩负着攻克核心技术短板和发展高端制造业的重任,担负着苏州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使命。近年来,苏州“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质量效益、创新能力等指标明显优于行业平均水平,是苏州成为全国工业第二大市的重要功臣。

苏州专精特新企业在规模和素质上仍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应当着力解决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培育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企业,提高品牌知名度。2022年3月,苏州印发的《“苏州制造”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培育一批“苏州制造”知名企业,到2023年新增专精特新企业300家。今年8月,苏州印发《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在提升创新能力、促进链式聚集融通发展、强化质量品牌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方面发力,切实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实现苏州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随着这些举措的落实,苏州将会产生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并涌现出更多“单项冠军”企业、“链主”企业和享誉世界的知名品牌。

(作者为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特邀副会长;编辑:张燕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