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年金融看人民币缘起与崛起 | 《财经》书评

作者 | 邓宇 编辑 | 臧博  

2022年11月06日 19:10  

本文3863字,约6分钟

《人民币崛起》一书,将人民币放置于百年中国金融史的脉络,呈现了人民币发展的历史完整性,折射了不同时期人民币的创新,并延伸到货币政策的调整、金融制度的演变等,凸显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自主性

  《人民币崛起:从红色货币到国际货币》

袁满编著,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10月

来,中国现代金融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谱写出中国各界有志之士革故鼎新、勇敢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符号,人民币从缘起到崛起,象征着中国社会变迁和国际地位提升。

百年中国金融,人民币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断演进。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红色货币在革命根据地孕育生根;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主权货币;中国不断崛起的过程中,人民币成长为国际货币,踏上走向世界的新征程。

回顾百年历史可知,人民币的整个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式现代化的缩影,探寻人民币的发展可谓意义非凡。现有关于人民币的著作中,大多是从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汇率以及人民币金融产品等视角出发进行研究,极少以人民币作为发展主线,深入分析人民币背后的历史线索、发展逻辑以及诸多生动的人与事。《人民币崛起》这本书的出版不仅填补了学界空白,也为我们理解人民币的发展史开拓出广阔视野。

红色金融与人民币缘起  

《人民币崛起》的整体逻辑线索非常清晰,即叠合大历史观与历史细节考证,辅之以经济史研究法,以及历史大事记的笔法,将人民币发展的时间线索与宏观经济的时代背景有机结合,勾勒出中国现当代社会经济金融的发展与变迁,探讨人民币崛起背后的逻辑,展望人民币走向世界的前景。

从本书的叙事逻辑中可以发现关于人民币的两大特征。一是人民币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变迁紧密相关。无论是早期的苏区红色货币、新中国成立后的主权货币,还是当前乃至未来的数字人民币,在不同历史阶段,货币的发行和管理均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紧密相关。人民币的功能设计、信用建设、货币政策等均源于当时的经济社会环境所需,以满足现实需求为出发点。二是人民币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变化。不同历史时期,人民币的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而是遵循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经历了大量实践探索的考验。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人民币的发展提出了不同要求,驱策人民币不断进化,而人民币的功能和配套政策也较好地因应了各种挑战。

综观全书,关于人民币的一系列历史纪实兼具宏观视野与故事性。例如,书中对苏区货币的发展脉络、前因后果均提供了详细史料,以生动历史细节呈现红色金融从创建到发展的筚路蓝缕,读来令人感慨。

红色政权在发行苏区货币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各地工农银行采取的措施既“接地气”,也非常有说服力,包括以一定数量黄金、白银作为储备基金,广泛宣传纸币的好处,保证随时可兑换等种种措施。上述举措体现了当时红色政权的群众思想,以实际行动和符合金融发展规律,又贴合根据地现实需求的政策,赢得了群众信任,使红色货币成为根据地的通行货币,稳定了红色区域的金融市场。

再如书中对解放初期确立人民币本位制的梳理与考证,呈现了这场金融领域艰巨斗争的曲折、复杂历程。解放后首先要解决的金融问题是国民党统治期间遗留下的惊人高通胀。彼时通胀高企,迫使民间盛行以物易物,涉及黄金、银元和外币为的投机行为更是严重干扰金融秩序。治理全国各地的货币乱象,成为人民政府面对的当务之急。此后通过一系列坚定、有效措施,规范了货币流通,确立了人民币的发行权和信用创造权,树立起人民币的权威性,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高通胀问题,同时打击投机倒把行为,最终促成财政、物资、现金的平衡,为人民币的立足创造了稳定环境。

本书区别于同类金融专著的另一大特点是,在每一章后附有“睿视角”板块,汇聚诸多名家之作,对该章节正文部分之所论,进行系统总结提炼,并多有生发拓展,两者堪称互为补益,有助于读者从不同角度深刻理解百年金融史以及人民币的发展进程,极大地丰富且精炼了如红色金融、革命金融、人民币汇率改革等核心知识,其中的细节值得玩味。

例如第二章的“睿视角”是一段关于“革命金融”的专访,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这篇对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的访谈,为我们揭开了井冈山时期“革命金融”的历史,并点明坚定的金融创新是革命金融的重要属性。王巍先生总结了革命金融的三条经验,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守人民利益与国家金融安全、坚定金融创新。这些原则和方法为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人民币崛起》用两章的篇幅对早期的人民币发展进行比较详细的描绘,揭示了人民币在百年金融发展历程中所表展现的显著特性,例如坚持币值的稳定、人民币的信用以及功能与需求的匹配等,而这段历史正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雏形。虽然说现代金融学科以及理论体系大量出自西方经济学,但并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准”,人民币从初期的实践就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当时被证明是正确的,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并且某些创造性的提法丝毫不输于西方金融学,放在今天也并不过时。  

以唯物史观看待人民币发展进程   

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来看,本书所提供的史料以及展现的逻辑有很强的说服力。本书作为通识意义上的学术著作,其中传达出的宗旨弥足珍贵,即保持客观评价,坚持唯物史观。此外,编者用一个新颖的框架重述一些历史事件,更是别具缘旧事发新义的眼光。

本书将人民币放置于百年中国金融史的脉络,呈现了人民币发展的历史完整性,折射了不同时期人民币的创新,并延伸到货币政策调整、金融制度演变等,体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自主性。自红色政权到新中国成立前后,再到计划经济时期,最终到市场经济时期,中国始终立足国情特色,坚持与时俱进,持续完善货币政策制度、金融体系、监管框架,最终找到了一条兼具国际视野、凸显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回过头来看,正是早期的探索实践为中国现代金融发展打下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现代金融体系走过高速发展、高度专业化的历程。本书认为,人民币从计划经济走出,重新成为国民经济运行中重要的润滑剂和加速器,同时也在某些时候成为导致经济波动的振荡器。这一时期也被称为金融转轨的特殊时期。本书对1978年后的金融改革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描绘了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中国金融的发展脉络。

《人民币崛起》用较大篇幅阐释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金融的改革发展进程,而正是这段时期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循序渐进的改革探索,为人民币汇率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自1993年起,人民币汇率改革始终坚守循序渐进的模式,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基本原则。时至今日,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均以此为原则,遵循基本经济规律。反观一些拉美国家和东南亚国家,由于汇率改革过于激进,过快放松汇率管制,在不具备可靠条件和良好基础的情况下贸然实施自由化政策,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因此,人民币汇率改革汲取了各方面的经验教训,在深化改革和稳步扩大开放的总基调下,取得了积极成效,基本上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如本书所言,要真正成为国际货币,人民币不仅要依托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还要及时抓住有利契机。  

人民币国际化的可靠路径  

依据国际经验,货币国际化需要具备比较成熟的条件,除了一国的综合国力,国际贸易、国际货币支付结算体系、汇率制度、外汇市场等也是关键要素。各界对人民币国际化有不同的理解。在人民币真正开启国际化进程之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历经艰辛探索。

本书“睿视角”所收录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的文章《从人民币汇率改革见证共和国经济巨变》详细梳理了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如文中所述,从1973年人民币汇率由钉住单一货币转向钉住一篮子货币,其后外汇调剂业务逐步发展起来;20世纪80年代实行“双重汇率制”;20世纪90年代经济转轨时期人民币汇率管理进入新阶段,1994年初汇率并轨,经过十多年发展,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水平稳步提升。近年来,中国外汇管理改革明确提出,审慎有序推进资本开放、构建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市场管理等举措。

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加快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成为绕不开的话题。2009年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启动之年,其后进入发展期。至今,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份额、全球外汇储备中均达到2%以上,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的权重则上调至12.28%。总体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相对稳健。

本书梳理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从搭建跨境结算与离岸市场,到人民币入篮跻身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提升的同时,汇率弹性优势逐渐增强。近几年,面对全球疫情、地缘政治以及大国博弈等不确定性,相较于其他非美元货币,人民币的稳健性更强。

应该看到,人民币国际化虽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需要改革的地方。第四章“睿视角”收录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的《人民币国际化的成就、问题与前景》,该文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着相对忽视人民币计价职能的提升、相对忽视在岸金融市场开放、相对忽视培育境外人民币真实需求等三大问题。这几点也是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努力的方向。

总而言之,《人民币崛起》这本书所呈现的是一部红色金融发展史,充分展现了人民币在服务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贡献。

人民币从边区货币成长为国际货币的历程,就是中国百年金融发展的缩影,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见证。回顾人民币的发展历史经验,既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现代金融独立自主的实践探索的伟大意义,更能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深远意义。

(作者为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本文谨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