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网

《财经》杂志   

2022年11月07日 11:17  

本文1826字,约3分钟

数字经济与生产过程融合的特征; 谭莹 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编辑推荐·《财经网》述评/对话

http://www.caijing.com.cn/review

 

数字经济与生产过程融合的特征

刘世锦: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效率与公平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和生产领域融合,呈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信息密度空前增加。数字经济产生的前提是数据信息或数据资源若干个数量级的提升。与数据增加相伴随的是节点之间网络式连接的形成,这大大提升了整个世界的连接程度。当实体被镜像化以后,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从空间和时间上进行优化。信息密度的增加,网络式的连接,空间、时间的优化,可能是数字技术应用到实体经济并转化为数字经济后需把握的几个关键性变量。

二是从消费到生产领域依次深入。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下称“数实融合”)开始于消费领域,尤其是面对消费者的零售领域。之所以始于零售,是由于个人交易过程尤其是决策过程较为简单。在通过支付平台解决信任问题后,商家对消费者的交易成本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这种形态的数实融合迅速发展,并对整个零售环节的商业组织带来较大冲击,原有组织结构解构或者重组,形成一种新的商业形态。如果说进军消费领域是数实融合的上半场,那么下半场就是进入生产领域,也就是面向商家。相比于“对消费者”模式,“对商家”模式在交易费用和交易环节上会发生很大变化,比如,交易费用将大幅提升、交易环节更加复杂。

三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预测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在数实融合中的作用越来越强。时间序列预测从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转向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在效能优化方面具有很大潜力。例如,利用深度学习进行高频模拟,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和把握外部世界运转状况。基于去中心化特征,区块链技术在防止欺诈方面可以发挥较大作用,为降低交易成本和减少机会主义行为提供有力手段。

无论是消费领域还是生产过程,都有可能通过高度数字化实现信息打通,大幅减少采购、生产、销售成本,优化业务流程,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或缓解市场盲目性问题。

考察数实融合进程或阶段,可以引入一个概念:实体经济的数字化率。“不同阶段适宜的数字化率”将有可能成为我们设定并为之努力的目标。数实融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制造业比重下降的情况。制造业比重过快下降固然要引起警觉,但也要避免一种倾向,即只把制造物品的部门叫实体企业。现在实体经济中真正有竞争力的,是被数字化改造过的企业。

除了制造业,值得关注的另一部分是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信息与通信技术部门)。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合计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或许能更准确地体现实体经济的制造能力。两者不仅在逻辑上,而且在地理空间布局上紧密联系。从制造业数字化率角度来理解制造业发展,才更切合实际,更有利于我们把握数实融合的真实境况。

 

学术观点

 

谭莹 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李昕 杨紫 张勋 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

“加征关税如何影响中国劳动力市场”

《世界经济》2022年第9期

 

本文探讨了中国为应对贸易摩擦所采取的对等回应(即加征关税)对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显示:第一,尽管最终品关税加征有利于促进国内制造业就业增长,但中间品关税加征对制造业就业需求的削减效应更大;第二,加征关税对可替代成本较低的脆弱性人群、市场势力较小的企业及开放度较高的地区影响更显著,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有利于缓解加征关税的负面效应;第三,从影响机制和经济后果看,最终品关税加征通过削弱进口最终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增加了国内企业的销售规模与劳动力需求,也提升了企业利润;中间品关税加征通过提升生产成本削弱了国内企业竞争力,降低了国内企业的销售规模、劳动力需求和利润。

 

关注度

加征关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上期新媒体关注度排名

(10月24日-11月4日)

1制造苏州

2苏州制造的发展路径

3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如何巩固独特优势

4实体经济:苏州的坚守与创新

5生物医药,十五年磨一剑

6打造“新昆山之路”

7制造重镇的开拓之路

8内外联动 共生共赢

9做好企业服务需要“产业思维”

10 工业园区:苏州模式的先行者

资料来源:《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