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十几亿人次核酸检测能力背后

作者 | 《财经》记者 信娜 曹钰婕 编辑 | 孙爱民  

2022年12月06日 18:28  

本文2913字,约4分钟

冷、累、加班甚至连轴转,是他们的工作常态;居民的不理解、舆论的猜疑,也是他们每天工作要面对的“日常”

近期,全国多地正在推进疫情防控优化工作。截至2022年12月5日,浙江杭州、宁波、河南郑州等地已发布公告,停止常态化核酸检测,一般性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阴性报告和扫码。

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10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会上说,中国已经具备了强大的核酸检测能力,每天可以有1亿多管的单管检测能力,也就是说如果是1∶10混检,一天可以检测十几亿人。

这项庞大的工作是由数十万工作人员完成的。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13日,全国有1.3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开展核酸检测,15.3万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核酸检测的技术工作。

他们的工作状态是怎么样的?各地疫情防控优化,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哪些变化?《财经》记者与几名身处其中的工作人员聊了聊。冷、累、加班甚至连轴转,是他们的工作常态;居民的不理解、舆论的猜疑,也是他们每天工作中要面对的“日常”。

北方某三甲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我们都是被“嫌弃”的人

当地一旦出现疫情,我们科室几乎每位医生都要参与到社会面核酸检测。一般是每三天去做一次核酸采样工作,时间并不固定。一般在前一天晚上11点左右收到核酸任务及采样地点,第二天早晨5点40在医院集合,由统一车辆送至采样地点。

其实核酸检测采样本身的辛苦倒还好,主要是太冷了。最近刚好赶上寒潮,零下十几度。我们都是穿着秋衣秋裤,套上毛衣,穿上羽绒服,外面再套上防护服。女同志怕冷,会贴很多暖宝宝或者放一个暖水袋。

手上戴着无菌胶皮手套,每采样一次,就得消毒。喷消毒液以后,会带走身体的热量。几个小时站着采样后,整个人的身体都是冻到麻木的,适当蹦一蹦,跳一跳,才慢慢感觉到全身的酸疼。

每一次都负责一个小区的采样,早上六点半开始,一直到中午十一点半,下午从一点到三点。人多的时候采约1500人次,人少一点也有500多人次。

中午休息时,需要把样本和物品收集起来,脱掉防护服,消毒,再把物品拿到社区。简单吃过饭以后,稍微休息几分钟,就得开始下午的采样。一天的采样结束,会先将采样管封管封箱。然后自己为自己采样,自己将单管样本送到医院。

一般到家下午四点多了。因为平时要去核酸采样,我们都是被医院和家人“嫌弃”的人。家里人提前和亲人住了,我回家以后是一个人。消消毒,晾晒衣服,躺一会儿就睡着了,顾不得吃饭。有时醒过来,已经是大半夜,随便找一点吃的再继续睡。在被窝里,因为身体太冷,根本感受不到身体,只有麻。一段时间后,麻的感觉渐渐消失,才感觉到酸。

一天采样结束,第二天去病房上班,治疗组本来有两名医生,十几名患者。但另一名医生被封控在小区内,只剩我一个医生。早上去病房收集病人信息,早班结束就要去做手术,一般下午两三点出来,再去查病房。

2022年11月,医护人员在社区支援核酸检测 来源/受访者提供

我们原本做好了个把月连轴转的准备。2022年11月30日,群里就有一些小道消息,提到医生以后就不用去做核酸采样工作了。当时我们不敢相信,晚上沈阳官方就发布了通告,提到不能挤占医疗资源、医护人员不用再去采核酸。

我们一个500人的医生群里,大家都在群里欢呼。我们终于可以回归到正常的诊疗工作了。

某连锁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负责人: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被问责

核酸检测任务和工作量,是由省市卫健部门和疾控系统根据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的要求分配的。我们在全国有20多家检验所,各区域检验所分配到的检测量各不相同。

检测流程很严苛,我们需要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规定实行,规定很详细,所有质量控制的环节都有要求,比如人员资质、数据记录、影像资料监控、驻点监督人员配置等,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被问责。

一旦遇到疫情大面积爆发、人手不足的情况,大家就会非常辛苦,加班、超时工作等会时常出现。公司尽量控制协调基层的工作强度,毕竟当工作人员达到一定疲劳程度时,工作质量就会存在一定风险。

协调归协调,各地工作量确实都不小。基层人员都挺辛苦,三级防护衣穿上不到两个小时就会被汗浸透。在疫情初期,很多人都是24小时连续工作,当时很多“大白”累了只能躺地上睡一会儿就接着工作。

最近看到网上很多舆论对核酸检测机构和基层“大白”的猜测怀疑,说不影响情绪是假的,但是也没有多么气愤和委屈,毕竟每天工作任务还很多,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辩解。

所有的检测,理论上都会有类似“假阴”和“假阳”的情况,这在理论上是可以容忍的。且不谈人工失误的情况,新冠检测任务是数以亿计的,这样庞大的检测量中存在仪器、设备等导致的失误或纰漏。

疫情快三年了,我们经历了很多次“逆向奔赴”,乘坐过无数列空无一人的高铁,上过无数次空无一车的高速,但仍然义无反顾。

陕西某县社区工作人员:最长连续工作46小时

11月22日凌晨1:40,我从睡梦中被急切的铃声惊醒。疫情又一次席卷全城,距离上次平息还不足半月。“一个小时之内全部就位。”疫情工作任务重,社区人手不足,需要各单位协助社区完成工作,类似包联单位模式,全县所有的单位和每个社区都有对接。

这次疫情,我被分配到一处小区,13万平方米的住宅面积,目前只入住了50%左右的住户,大概900多户。小区在正门、后门和中央设置了三个点位,值守人员加上我,一共18个,相比其他社区的工作人员数量,算多的。

到了小区,第一项工作是挨家挨户排查人员信息、家庭情况,包括有无行动不便的特殊成员等。我们这里不通暖气,这两天最低温度到6℃左右,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爬到顶楼早已汗流浃背,呼出的水汽一次又一次模糊了防护面罩。不能擦拭,只能在半模糊状态下工作。

工作任务并不复杂,但很忙碌。每天早上组织做核酸,发放核酸已检测的当日小票,如果社区疫情风险程度升级,就需要工作人员到每家每户上门做核酸;下午我们便每户核查检测小票,防止漏检,并为家中不方便出行的人员补测。核酸样本由医院派专车,每小时由专人取,再送回医院,采样结束后防护用品由医生用专业垃圾袋消毒后带回医院由医院专门处理。

23日凌晨00:00,我终于可以闭上眼睡个整觉。此时,距离22日凌晨被叫醒,已经连续工作46小时。我睡在车里,夜里太冷,冻醒又睡着,反反复复。

凌晨2:00,后勤处加班加点将物资送到,是简易床和被褥。我们几个人一起搭好帐篷,铺好床铺,一切事毕,时针已走向凌晨3:00。没时间闲聊,赶紧休息,第二天早上6点还得起床组织集体核酸。

三餐倒不用担心,单位后勤保障处联系了送餐点,一日三餐,虽然比较简易,但也终归饿不着。记忆比较深刻的是有天下午送来一碗面,我喜滋滋打开却发现已经完全坨了,无法下口。

像我这样外出的社区工作人员,还有很多。由于在外接触人流量大,我们防疫期间只能住在社区里的帐篷中,防止回家增加家中人员的感染风险。每日倏忽之间步数便达上万,也有异常疲惫的时候,比如遇到一些不配合、不理解工作的、态度很差的居民,也会委屈,但我们都会平复心情,尽量劝导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