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称将努力缓解买药难,未再点名“连花清瘟”

作者 | 财经E法 樊瑞 编辑 | 郭丽琴  

2022年12月16日 08:31  

本文2156字,约3分钟

工信部:将加大重点药物市场供给,将有关生产企业和重点配套企业纳入“白名单”管理;帮助企业“一药一策”制定增产扩能方案。

 日前,一则落款为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的公函在市场上流传并引发争议。工信部于12月14日上午向财经E法确认该函件属实,并在当日下午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回应了相关事宜。

在这份全称为《关于商请协助推荐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委托生产企业的函》(下称《商请函》)中,工信部要求各省市工信部门,为石家庄以岭药业生产的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对接委托生产事宜,并表示会牵头协调相关生产合规手续,承诺产品将会得到优先销售。

“可以生产同样功效的药企很多,为什么只关注以岭药业一家?还承诺委托生产的企业优先保障本地需求?”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商业法研究会副会长邓峰认为,《商请函》针对特定企业作出特殊政策,涉嫌违反《反垄断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行政许可法》等法规的相关规定(详见文章:商请各地扩产连花清瘟引争议,工信部:将公开回应)。

12月14日上午,财经E法联系上工信部办公厅新闻处,对方确认该函件属实,同时透露,14日下午3时,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相关负责人会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相关具体情况。

随后的12月14日下午3时许,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和药品生产供应有关情况。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在发布会上表示,为了满足群众用药需求,将加大重点药物市场供给,将有关生产企业和重点配套企业纳入“白名单”管理,帮助企业“一药一策”制定增产扩能方案。

工信部:加大重点药物供给

12月14日下午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介绍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和药品生产供应有关情况。

周健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总体看,我国新冠治疗药物产能能够满足患者用药需求。随着近期患者人数增加,用药需求激增,部分地方、部分品种出现了紧缺。工信部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千方百计推动企业迅速稳产达产,扩能扩产,加大重点药物市场供给,引导合理有序精准投放,努力缓解买药难的问题。

一是聚焦重点,全力以赴保障稳产达产。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中提到的相关药物,进一步加大了对这些生产企业的生产要素保障,将有关生产企业和重点配套企业纳入“白名单”管理,确保生产供应稳定有序。派出驻企特派员,会同当地有关部门,保障重点药物的生产供应,及时帮助解决物流、用工、用水、用电、原材料采购等方面的困难,支持企业加班加点、争分夺秒,开足马力,迅速进入满负荷的生产状态。

二是多措并举,加快推进重点企业的扩能扩产。帮助企业“一药一策”制定增产扩能方案,通过技术改造、新建生产线和委托生产等方式,想方设法挖掘现有产能,进一步提高产品产量。指导企业科学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将解热镇痛药作为重点,坚持日调度、周报告,建立应急值班值守和快速响应机制,千方百计提高质量。

三是精准投放,确保重点人群用药需求。抢购与囤药,会导致真正需要药物的患者购药困难,面对当前大量需求,药品的精准投放是解决资源错配、避免药物浪费的关键。指导各地有关方面制定工作方案,按照患者优先、精准投放的原则,优先保障医疗机构、养老院等重点场所药品供应。同时,组织大型网上药店开发患者线上购药平台,经实名认证,上传抗原检测证明等方式,可及时向患者配送药品。

专家解读:工信部未提及“连花清瘟”,态度有微妙变化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认为,工信部围绕药品保供问题公开了其相关工作部署,及时而有针对性地回应了公众和舆论关切。整体而言,该部门从推动重点药物生产企业迅速稳产达产、加快扩能扩产和引导精准投放三方面,合理有序推进药品保供工作,加大重点药物市场供给,意在缓解部分地方和部分品种出现的“买药难”。

邓峰则向财经E法分析指出,发布会中提到的“将有关生产企业和重点配套企业纳入白名单管理”已经显示出官方表态的微妙转变。邓峰称,与此前点名某个具体企业不同,这次官方以“白名单”替代,“‘白名单’究竟是指一个还是一类企业,这是接下来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

其实,这不是工信部在疫情期间首次提及“白名单”管理。

朱克力指出,在疫情期间,工信部围绕防疫医疗物资、居民生活必需物资、农业生产重要物资、战略性产业关键物资等四大领域,对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进行“白名单”管理。他进一步指出,进入到“白名单”的企业通常是一些市场信用好、生产经营规范的企业,可在疫情期间获得诸如行政许可容缺受理、优先办理等有利于进入市场的便利。

此外,工信部有关“一药一策”的表态也值得关注。推进重点企业的扩能扩产,帮助企业“一药一策”制定增产扩能方案,方案中包括这次引发争议的“委托生产”方式。其中,工信部“将解热镇痛药作为重点”,但并未提及某个具体药品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