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里米·里夫金:寻找新的生存方式,用能源革命替代地缘政治

作者 | 《财经》记者 张明丽 编辑 | 王延春  

2022年12月20日 21:33  

本文2995字,约4分钟

地球正处于第六次生物大灭绝阶段,这与“人类应该主宰自然”这一西方文明思想有关。但我们必须适应自然,而不是让自然适应我们 

2022年,全球经济陷入悲观期。通胀高企、能源危机、经济增速放缓,就业问题严峻,加速普通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

最近几年,经济秩序遭遇重新洗牌,地缘政治秩序正被迅速改变,全球局势动荡,黑天鹅事件不断,地缘冲突、新冠病毒变异、气候异常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相互交织为背景,体现在事件上则为能源危机、经济衰退、通胀高企等一系列不利于经济及人类发展事件。

在12月18日举行的《财经》年会“2023:预测与战略”上,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总裁杰里米·里夫金提出了思考问题的新角度,他表示,人类需要一套新的行动纲领,以及新方法,来构想人类在地球上的位置。

地球正处于第六次生物大灭绝阶段,急需寻找新生存方式

“我们正在面临气候变暖,且将持续变暖。全球升温将超过1.5摄氏度的红线。” 里夫金开头即提出了人类发展的严峻命题。他表示,即使我们让碳排放趋近于零,环境也难以回到过去。

这将带来的严峻后果是,地球正处于第六次生物大灭绝阶段。上一次大规模物种灭绝是6500万年之前。里夫金解释,受全球变暖影响,地球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大气吸收地面的水分就会增加7%,热量迫使水汽进入云层,导致水汽在云层中越来越集中,进而导致猛烈、极端、无法控制的降水,造成诸如北极和南极的融化,以及春季的洪水泛滥,夏季干旱、热浪和风暴,秋季的飓风和台风等极端天气。在地球的四大圈层中,水圈是最重要的,它的变化会深刻影响其他生物圈内。

人类为何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逼至如此境地?里夫金解释,这来源于人类应该主宰自然这一西方文明思想,它带来了社会的进步,也将我们带到灭绝边缘。如果要改变这一切,就需要构建出一套新的管理体系,重新思考治理概念,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为了化解可能到来的灾难,人类叙事模式已经从“发展”转为“韧性”,我们正迈入一个韧性时代。里夫金认为,在此前的时代,人类社会都是以适应地球为主,直到工业时代,人类坐标轴发展到了驯化自然,并希望自然配合我们。因此,在过去的200年,人类社会变成以效率为导向,对地球资源的开发也越来越多。

里夫金给出的数据显示,人类仅占地球总生物量的不到1%,却消耗了整个地球初级光合作用产生的24%的能量。到2040年,这一比重将提高到44%,这个比重十分不合理。

“人类将效率与生产力视作第一要务,但大自然不这么认为。”里夫金指出,大自然鼓励冗余,即韧性,生态系统越多样,韧性越足。里夫金建议,寻找另一种叙述和发展方式,以一种新的方式恢复地球的生态系统。

“如果回顾人类文明,所有主要的经济学模式转变都是基于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转型的。”里夫金称,每一次改变我们的经济模式的基础设施革命都伴随着新能源、新交流模式、新交通运输模式的变化。

比如,蒸汽革命后,能源变为煤炭,石油被发现后,主要能源又变为石油。石油价格上涨时,通货膨胀也就随之产生。如今,我们正迈入一种全新的经济叙事,即从金融资本向生态资本,从追求国内生产总值转向追求生活质量指标,从过度消费转向生态管理,从知识产权转向知识共享,从零和游戏转向网络效应,从全球化转向全球本地化。

而中国的发展理念一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里夫金称,我们必须适应自然,而不是让自然适应我们。西方文化让我们坚信自己是个体,实际上我们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因此,我们现在需要更新教育体系,教给孩子生态资本而非金融资本,也就是中国强调的生态文明。里夫金建议,各国应该跨国界治理合作,因为气候灾难是超越国界的,世界各国应该一起来探讨韧性时代的计划、救援以及复原方案。未来,生态文明将是下一个历史时代的主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点评,里夫金将命题提升到了新高度,他将气候变化提高到文明和哲学的概念来讨论,我们必须重新考虑人和自然的关系。

用能源革命替代地缘政治

里夫金认为,我们必须摆脱旧的地缘政治竞争方式,朝着更生态的方向发展。

里夫金指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是通信革命,即互联网革命。全球通信互联网正在与全球能源互联网融合在一起。未来世界将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共享世界。当太阳照在某一个区域,受照射的地区可以将储存的太阳能分享给其他区域的人。被夜风吹的区域也可将风能储存起来,分享给正值白天的区域。里夫金认为,在这样的构想之上,人类将不再为化石燃料争夺。化石燃料只产生于少数几个区域,为了开采、争夺,人类已经花费太多人力物力财力,但太阳能和风能是最廉价的能源。

里夫金认为,我们将迎来一个新的、更和平的、分布式的世界,也是一个更加全球本土化的世界,太阳能和风能将开辟一段新的人类历史。在世界所有大国中,中国是第一个提出生态文明,提出所有新发展都必须顺应自然,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让自然适应我们的国家,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现在西方也开始有了同样的理念。如果我们用生活在一个生物圈的视角来思考,就要远离短期地缘政治斗争,这就是生态文明的意义。”里夫金说。

朱民认为,西方的思维方式已经遇到了挑战,东方文明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今天具有借鉴意义,东方哲学认为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在今天,我们不能单独追求效率,韧性也变得更为重要。

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经济,重新认识管理,重新认识政府的功能,重新认识我们的治理,里夫金提出的“生态文明将是下一个历史时代的主题”的结论十分精彩,我们正在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这逐渐成为世界共识。

朱民提出,里夫金的观点与中国“双碳”政策不谋而合,“双碳”已经不是简单的能源转换问题,也不是简单的生产外部负效应的问题,它是整个人类发展方式的根本范式变化。我们之前总把碳中和看成是经济学上的外部负成本,因为产生了污染,要把负成本拿到生产方程里面来帮助内部消化。

但是现在大家的共识是,它不仅是生产方式,还是消费方式,是行为,是社会组织,是价值观念,也是一个关于为什么发展,怎么发展的根本概念的范式变革。GDP(国内生产总值)不再是衡量发展的唯一标准,GDP只是物质产出,现在还要衡量自然、环境、社会、健康、和谐、福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碳中和会带来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范式的变化。

再看中国的能源现状,朱民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超过100亿吨。与此同时,中国GDP能源效率很低,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在中国能源结构里,煤占58%,所以碳达峰、碳中和任务非常艰巨。

不过,中国有市场优势。朱民说,中国新能源和绿色产品的市场大,也会推动科技创新。经过了十多年的绿色发展,中国在5G、大数据等科技数字化走在前面,在绿色科技上中国已经出现了领先世界的新产业,例如电动车、光伏等。在全球15大风力发电制造商中,中国占了10家。中国碳中和进度很快,今年光伏装机量增长107%,欧洲增长60%,美国-7%。

朱民表示,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已经创造了奇迹。但总体上中国还是在追赶工业革命,面对未来的“双碳”革命,中国和世界在同一起跑线,从这个意义来讲,中国有机会弯道超车,和世界并肩前进,引领世界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