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还是稳投资

《财经》杂志   

2022年12月22日 07:01  

本文1577字,约2分钟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下称《纲要》)。在三年抗疫迎来收尾期后,中国经济即将再度迎来大发展阶段。扩大内需将成为下阶段发展的主要抓手和引擎。

说到扩大内需,人们往往把重点放到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上。此次《纲要》也以相当多的笔墨提出要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认为最终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要求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着力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

不过考虑到疫情三年来对经济尤其对就业的冲击,不少经济学界人士也担心相当多的群众或消费能力有限,或消费意愿不强,或延迟消费,近期居民储蓄创新高或多或少也反映了这一点。

因此当前更为关键和迫切的应该是稳投资。一方面通过扩大总投资拉动总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各行业的投资保就业促消费。

包括基础设施在内,中国还有很多投资空间,尤其是事关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补短板的领域。《纲要》提出要加快加强交通、能源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力度。与之前的大基建时代相比,今时今日的投资可更多围绕促进消费提升需求这个中心来进行。比如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对于促进国内国外双循环、全国商品流通、城乡资源对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振农民消费意欲都有很大的作用。而现代物流体系本身,也会创造很多相关就业。

还有一些消费属于民生领域不可或缺的硬消费,是老百姓“砸锅卖铁”也不吝于投入的,但其发展更多受限于供给而非需求,这些都属于优先投资的领域。为此《纲要》提出要完善社会民生基础设施。补齐医疗领域建设短板,完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持续改善县级医院设施条件,补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础医疗设备配备,全面改善疾控机构设施设备条件,健全口岸公共卫生防控体系,提高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加快补齐教育资源短板,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增加普惠性养老和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完善妇幼健康服务设施,积极规划建设婴幼儿照护和未成年人保护服务机构及设施。提升县级公共文化设施水平,加强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等设施建设。加快高品质、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建设。提升体育场地设施水平,持续改善群众身边健身设施。针对这些基础设施的投资,在发挥一次投资带动效应之后,会为未来长期可持续的民生消费发挥倍增拉动效应。

除了这些主要由国家来“花钱”、筹资力度大、投资速度快、能够尽快产生投资效应的领域,尽快提升来自社会面的、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的投资自然也是当务之急。民营企业既是投资的主力军,也是就业的主渠道,这已是方方面面的共识。当前需要把中央的各项政策全面落到实处,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家的投资信心。

为此,《纲要》提出要加大对民间投资支持和引导力度。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完善支持政策,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领域建设。鼓励民营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鼓励和引导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切实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培育和维护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

当前,面对消费因疫情冲击而阶段性低迷和出口因外需萎缩而阶段性下滑的双重冲击,只要抓住投资这个牛鼻子,稳住经济增长不失速,就能为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增长赢得宝贵的时间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