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奶粉行业将迎大考 新国标启动加速行业洗牌

作者 |《财经》新媒体 舒志娟 编辑 | 潘西  

2023年01月16日 14:10  

本文2736字,约4分钟

刚刚过去的2022年,中国乳业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各大乳企加快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升级产品结构、新零售渠道拓展提速。乳品消费呈现出的健康化、时尚化和功能化趋势,打开了乳品产业领域的“新世界”。

尽管如此,⾯对消费与成本的双重承压,各大乳企遭遇行业发展瓶颈,如何将潜在的空间转化为实际的增长,是每个乳企接下来的重要命题。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2月22日“奶粉新国标”将正式落地,奶粉企业的配方争夺战又将上演,这一趋势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不达标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奶粉行业将迎来一场新的大考。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财经》新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是最煎熬的一年,疫情叠加市场不确定性因素,让存量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残酷,超10家乳企试图通过IPO融资来加速企业成长。2023年,乳企上市热情依旧高涨,但上市并不是企业的救命稻草,想要抢占市场,更应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有分析人士认为,伴随新国标的出台,2023年行业洗牌将加速,马太效应将愈发明显。未来资源稀缺性、独特的技术研发和能够满足个性需求并具备消费功能、对消费行为有引导作用的产品会更受市场欢迎。只有通过产品进一步升级,技术研发引发产业迭代,才能更有效的增强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业绩分化加剧  挑战机遇并存

过去一年,乳品行业竞争格局相对稳定,但彼此间差距有所加大,而这一趋势在2023年将会延续。

2022年前三季度,18家上市乳企实现营收总额超1490亿元,净利超93亿元。其中,蒙牛由于尚未公布三季度财报,故不在此列。其中,伊利、新乳业、妙可蓝多、贝因美、皇氏集团、天润乳业、西部牧业7家企业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同为国内头部乳企,伊利与其他品牌的营收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营收规模来看,伊利股份一枝独秀,实现营收938.61亿元;光明乳业位居第二,实现营收213.85亿元;排在第三位的是新乳业,实现营收74.8亿元。

净利方面,光明乳业、三元股份、一鸣食品等超半数上市企业净利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以麦趣尔的下滑比例最大,达-1899.57%。

这也意味着,中国乳业在“一超多强”格局下,头部企业之间的分化正在加剧。如何才能抓住用户需求,将潜在的空间转化为实际的增长,是每个乳企接下来的重要命题。

新希望乳业方面表示,对于乳企而言,接下来三至五年或将面临一场硬仗。从产品维度而言,需要提升更多复购、更多粘性、更多技术创新的差异化产品;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加大线上化和社区化,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核心渠道是关键。

在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看来,单纯的竞争已经难以为行业带来优势,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竞合关系而非“零和”游戏。只有合而有力,积极寻找升级转型之道,中国乳业才会越来越强。

扎堆上市谋发展 差异竞争是未来

在资本的助力下,2023年乳制品行业将迎来新一轮上市热潮。据不完全统计,除了认养一头牛、骑士乳业、菊乐食品在排队外,温氏股份、宜品乳业、君乐宝、完达山、花花牛乳业等也将IPO提上了公司日程。

导致乳企扎堆上市的原因,主要是近几年中国乳制品行业的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之前很多区域型乳企偏安一隅,占据了当地大部分市场份额,而随着伊利、蒙牛、光明等乳企纷纷布局下沉城市,区域乳企所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加。只有通过上市融资,获取更多发展资源,才能巩固现有份额,保证在未来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告诉《财经》新媒体记者,2023年乳企冲击IPO仍然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随着成本结构性上涨、需求系统性收缩,以及头部企业的进一步“内卷式”扩张竞争,中小乳企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压缩。

“归根到底在于,中小乳企抵抗风险能力较为薄弱,急需抓住市场机会获得快速发展。同时从竞争的角度来看,也是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不得已措施,即希望通过上市融资来扩大市场规模、塑造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上海睿农咨询高级合伙人赵恒如是称。

这一点,从冲击IPO企业的募集用途不难发现,建设新牧场和生产基地,同时加强自身的品牌和营销,是其应对市场竞争的主要策略。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拟上市的乳企有很多,但是最终能否成功上市还是未知数。与此同时,部分乳企在管理和操作上存在着漏洞,登陆资本市场并不能直接帮助他们修补短板。

“乳企能否闯关通过上市的关键点在于三个方面:企业资产的优良性、企业盈利的可持续性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在宋亮看来,中小乳企应在产品、渠道、模式上加快创新的步伐,不要盲目同质化竞争,而是要打造自身区域性特色和特点,集中资源深耕当地市场,形成差异化的企业竞争力。

新国标更趋严格  行业迎来“淘汰赛”

奶粉又到关键年。2023年2月,新一轮的新国标配方注册将正式生效,所有产品的配方都要符合新国标才能够销售。这意味着,中国奶粉行业将重回配方争夺时代,并且这个趋势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或将引发新一轮洗牌。

截至去年11月,共有18家奶粉企业旗下的71个配方系列的206个配方产品通过了二次配方注册。获批配方数量最多的三家乳企分别为飞鹤、君乐宝、伊利。

“老国标只是规定了营养元素的下限值,新国标不仅规定了下限值还规定了上限值。”飞鹤方面相关人士告诉《财经》新媒体记者,新国标显然更加严格,甚至高于欧美国家标准,老国标是从安全角度出发,新国标则令品质提高很多。

澳优方面表示,新国标从原料,包括供应、生产,以及企业的研发质量关,给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企业本身,也更希望通过自身对质量的严苛要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新国标一旦执行,奶粉企业将面临修改配方、更新技术、修改包装等问题。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这对企业也是一次筛选。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乳企人士透露,一个配方系列获批的成本费用约在1000万元左右,部分中小奶粉企业产品市场动销较差,大手笔投入配方注册的费用很可能会打水漂。同时,新一轮配方奶粉注册要与“奶粉新国标”配套进行注册,这将对奶粉企业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一些研发能力不足、实力较差、缺销量的奶粉企业或将退出市场。

王丁棉也持相同观点,新国标下,究竟有多少中小品牌退出市场目前还不好预计,但最终通过二次配方注册的品牌肯定比一次品牌注册时少很多。

“相对于婴配粉注册制,新国标正式落地后,行业淘汰赛将更为残酷”。赵恒表示,2023年行业洗牌将加速,行业门槛将进一步提升,一些缺少竞争力的传统奶粉企业终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