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股市汇市共振,如何定价中国经济重启?

作者 | 《财经》记者 康恺 编辑 | 张威 袁满  

2023年02月16日 18:51  

本文5205字,约7分钟

三个月内,泰铢兑美元汇率已升至33.79,涨幅达6.8%;新加坡元兑美元已升至5年来最高水平;韩元兑美元则升值6.5%,触及2022年4月以来最高水平

亚太市场走出了波段相似的平行线:在中国股汇共振之际,其他地区的金融市场亦在升温。

去年11月以来,彼时还在泰国的熊鹏发现,泰铢一天一个价。2022年11月中下旬以来,泰铢兑美元汇率从36.00升至35.00附近仅用了两周,从34.00升至33.00附近则用了一周左右。截至目前,泰铢兑美元汇率已升至33.79,三个月内涨幅达6.8%。泰铢现已触及2022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是过去半年涨幅最快的亚洲货币之一。

“当时海外游客纷纷涌入泰国,可以明显感受到泰国的旅游业和经济重现活力了。不仅如此,随着泰国旅游、养老经济重启,欧美投资者的一笔笔热钱也在涌入。”熊鹏对《财经》记者说道,“不过,对于外国工作者及游客来说,泰铢升值可算不上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在泰国生活和旅游的成本将不再是‘白菜价’了。”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其他亚太地区。近三个月来,新加坡元兑美元已升至5年来最高水平;韩元兑美元则升值6.5%,触及2022年4月以来最高水平。同期,越南股指上涨达7.7%。对于中国而言,截至2月16日收盘,沪指、深证成分别报3305.85点、12151.36点。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报6.8519,虽有所贬值,但仍较三个月前升值3.2%。

这是一个不小的涨幅。从外汇市场来看,近三个月来,美元指数下挫3.2%。从股票市场来看,美国标普500指数则上涨了4.6%。

熊鹏的身份其实是资深全球宏观交易员。在泰铢有升值迹象后,他开始加仓新兴市场资产。而他并不孤单,因为多数交易员也想分享亚太地区经济重启的红利。美国银行对管理7630亿美元资产的262名基金经理调查发现,在对中国经济前景看好情绪下,截至2月,基金经理已连续三月增持新兴市场股票。其中,2月增持新兴市场股票资产的基金经理占调查的近半数。

在熊鹏看来,泰铢等亚洲货币升值反映了市场对当地经济的看好。“不仅如此,如果反过来看,由于中国与亚太地区经济往来密切,该地区市场的表现可以看作中国经济重启的外溢效应,这可以从全球视角为中国经济复苏定价。这是一个一体两面的事。”他说。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亚太地区,中国扮演重要的经济引擎角色。中国经济重启,一方面将提振亚太国家大宗商品、旅游业等商品与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则将增强亚太地区及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中国经济重启正对全球带来正向外部性效应。”

亚太股汇市场联动升温

去年11月以来,中国市场呈现“股汇共振、外资涌入”的现象。除本币上涨,截至目前,中国内地股市较2022年10月底的低点上涨了14%左右。1月,追踪沪深两市最大上市公司的沪深300指数上涨7.4%,为连续第三个月上涨。国家外汇局的数据显示,1月外资净买入境内股票277亿美元,创单月历史新高。

截至目前,泰国基准股指SET指数已于2月初触及去年4月以来最高水平。虽然现在小幅回落,但仍位于1650点上方。其中,美诺国际、Erawan Group PCL等旅游股涨势迅猛,近三个月股价涨幅约在8.1%-11.7%之间。

在东北亚方向,进入2023年,韩国股市走势已与出口情况呈现背离。虽然韩国于1月创下了127亿美元的史上最高贸易逆差,但这丝毫不影响韩国股市上扬。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今年迄今已上涨11.1%,并剑指2500点大关。由于韩国经济对制造业、出口依赖较高,其出口成绩单曾与股市长期保持一致。

与此同时,海外资本闻风而动,亦将资金注入亚太市场。据泰国、韩国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1月,外资连续第4个月净买入泰国股票。1月当月,全球资金净流入泰国股市约达5.7亿美元。截至2月初,海外投资者今年在KOSPI市场净买入61.1亿美元股票(包括ETF),这与去年12月净卖出13.0亿美元韩国股票的做法迥然不同。

另据市场研究机构EPFR数据,1月,高达2.64亿美元的资金流入除日本之外的亚洲债券基金。这意味着,自2022年2月以来,亚太债券市场11个月的资金外流已踩下刹车。

“股汇表现与之前基本面背离的现象不足为奇,因为市场更多看的是预期。”熊鹏解释道,“虽然亚太股汇市场会受美联储货币政策等方面影响,但最根本的还是经济基本面的映射。目前,中国经济复苏和美国经济软着陆预期加强,这提振了亚太地区经济体的发展前景。加之此前其股市估值较低,自然有不少上涨空间。”

上投摩根基金经理张军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基本面来看,中国的开放为投资人重新评估投资前景提供了信心支持。从流动性角度来看,新兴市场的整体通胀于去年见顶,今年上半年的通胀压力较去年明显减轻,央行的货币政策正处在区域宽松,或不会再度收紧。“因此,在诸多利好因素下,新兴市场有望进一步吸引国际资本。”他说。

在股汇共振,外资流入几周后,亚太地区的基本面情况也为市场预期提供佐证。市场研究机构IHS Markit数据显示,1月,东南亚多国制造业PMI已升至枯荣线上方。对韩国、日本两国的调查表明,这两国工厂正在增加就业。不仅如此,海外游客也已逐步回归泰国市场。泰国国家旅游局局长苏帕松(Yuthasak Supasorn)表示,泰国政府正采取各种策略,希望将其旅游收入恢复至疫情前80%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其他新兴市场,此次亚太市场反弹亦相对突出。从外汇市场表现来看,亚太地区货币不仅跑赢了美元指数,更跑赢了其他新兴市场货币。近三个月,墨西哥比索和南非兰特仅上涨了3.2%和0.7%。

“一般来说,我们愿意把亚太市场放到一个篮子里一起投资。”一位海外新兴市场投资经理对《财经》记者表示,“这是一个全球的投资角度,我们不太会把市场割裂来看。从技术层面来看,比如这些市场的股票都是在MSCI亚太指数中的,外资有相当一部分是被动投资,也就是买指数就好了。从主动投资层面看,由于该地区经济相对紧密,资产具有一定的联动性。”

熊鹏认为,在全球经济及资本流动日益加深的当下,跨国别跨资产共振效应明显,“因为这些资产背后都由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及地缘政治三大因素驱动的。”

从基本面来看,德意志银行集团大中华区宏观策略主管刘立男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亚太地区股汇共振效应明显,一方面是地理因素,出于供应链安全、成本优势,区域自由贸易合作框架及旅游便利程度等方面考虑,企业与消费者更愿意在区域内国家投资、消费。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近几年“逆全球化”程度有所加深,这凸显了区域内合作的价值。

旅游业回暖、制造业提速

从基本面角度来看,什么是推升亚太地区经济的变量?邢自强认为,泰铢、泰国股市一骑绝尘,首先与中国游客回归预期密切相关。对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来说,旅游业不仅是其出口的支柱产业之一,亦是其宏观经济的重要支撑。三年来,旅游业等服务贸易受疫情防控政策影响较大。随着中国疫情政策优化,中国游客回归预期加强,市场对泰国经济不断看好,带动股汇市场上扬。

《人民日报》援引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4日,近半个月中国赴泰国旅游落地签证申请人数比去年增加了3倍,购买泰国旅游产品的人数同比增长了10倍。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显示,除中国港澳台地区,2018年-2019年,来自中国大陆游客占比最高的国家主要为韩国、越南、日本和泰国。疫情前,在到访泰国的约4000万外国游客中,每4位游客中就有1位来自中国,旅游业占泰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约12%。

北京一家专注于跨境旅游的旅行社负责人甄诚也发现,跨境旅游需求正开始回暖。“1月20日,政府宣布跨境游重启是一个关键节点。那天政策颁布后,我们沉寂三年的驴友群突然就’复活了’。我们的驴友群有几百个,当天微信消息就没怎么断。大家还是想出去玩。”他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道。

近几周来,甄诚所在的旅行社不断上新泰国、新西兰等国的出境游产品。首发的2月6日的团,刚放出来两到三周就卖没了。目前该公司上线了十几个出境游产品,共150个库存,差不多也卖完了一半。据甄诚估计,相较2019年,公司出境游业务恢复了约20%-30%。

此外,在邢自强看来,从基本面角度来看,中国供应链修复,亚太地区及全球供应链稳定性加强,是中国经济重启的另一外溢渠道。“一方面,中国内需增长将拉动商品进口;另一方面,中国供应的产品越稳定、越充分,亚太地区供应链就越不容易出现短缺。”他说。

高盛预计,2023年,中国内需将增长5.5%,预计大部分亚太地区经济体GDP在此影响下将实现0.3%-0.4%的增长。

1月,西井科技国际业务事业部负责人杨宇骏便已来到泰国出差,该公司主要为港口提供新能源无人驾驶集卡及相关服务。他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泰国最大的港口——林查班港口就已活跃起来了,其活跃程度可与往年3月-5月的传统忙季相媲美。

“之前去的时候,港口的堆场还有许多未装货物的空箱,现在都变成了重箱,集装箱堆放到了六层,排列得非常近,中间留出的行驶车道十分狭窄。车辆在集装箱间行走,就如同在钢铁森林里穿梭一样。”他对《财经》记者说道。

不仅如此,在泰国出差时,杨宇骏也时有注意到,来自中国方向的船只越来越多了,“有些船体印着中国公司的名字。”

如何继续定价中国经济重启?

目前,市场对亚太股汇资产继续抱有乐观态度。摩根大通预计,泰国基准股指SET指数今年将进一步上涨约7%,达到接近创纪录的1800点。远期市场预测,到今年年底,泰铢兑美元汇率将上涨4%。

在张军看来,亚太区股市具有跑赢欧美股市的潜力。“中国经济重启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复苏,尽管中概股已经从底部反弹了40%有余,我们仍然认为市场有进一步的升值空间。同时,韩国股市具备显著的估值从洼地反弹的潜力。随着广泛的周期性复苏,韩国企业的盈利表现有望逐步改善。”他说。

熊鹏则认为,目前影响亚太地区资产的主要变量在于中国经济重启的外溢效果、美国经济会否软着陆、美联储加息节奏,及亚太经济体本身的基本面。与当前一样,未来亚太资产的表现亦可反映中美两国的经济状况。

关于后续中国经济重启的外溢效应,邢自强认为,消费是经济重启的动能,就业则是观测动能的指标。因为消费本质上取决于居民的“钱袋子”有多少。从存量来看,居民的“钱袋子”关乎储蓄、理财和房产。从增量来看,则关乎居民工资状况。同时,后者也影响着民众对经济的预期,“经济复苏第一阶段的预期来自消费场景的重启。消费能否行稳致远,来自就业市场数据能否带动居民收入增长。”

他进一步表示,就业会否好转,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情况。“企业效益好了,才会招聘、扩张。不过,就业和企业利润增加是互相影响的,期待形成正向循环。他说。

发改委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较前月下降0.2个百分点。16岁—24岁城镇青年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16.7%,比7月最高点下降3.2个百分点。

从美国方向来看,熊鹏表示,消费占美国GDP70%,是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由于收入同样是美国消费的重要支撑,美国就业数据亦是观察美国经济会否软着陆的一个窗口。同时,就业数据还将影响美联储加息预期。

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口51.7万,为2022年7月以来最大增幅,是市场预期值的近三倍。这意味着,当前美国就业增长处于历史高位。在此背景下,市场对美联储进一步收紧流动性的预期升温。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最新数据显示,美联储3月加息25个基点至4.75%-5.00%区间的概率或为94.5%。

不过,刘立男也提醒道,虽然目前中国经济重启正对亚太地区带来外溢效应,但政策因素存在变量,“一方面,多国的出入境、核酸检测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在芯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多国贸易保护政策亦不断推出。”她说。

从微观角度来看,在经济重启背景下,招工难的问题时有发生。比如,杨宇骏就发现,近期客户对新型运输设备的需求比较迫切了,目前一些卡车只能配2名司机,而正常情况下应该有3名-4名。

与此同时,甄诚也感叹道:“疫情期间,有些旅游从业者都转行了,八成的领队、导游可能还会回来,但像销售这些岗位,能回来一成就不错了。需要给重启一些时间。”

(应采访对象要求,甄诚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