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首席经济学家白乐夫:中国的碳市场有效减少了碳排放

来源 | 《财经》新媒体   

2023年03月01日 22:06  

本文3415字,约5分钟

2月2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首席经济学家白乐夫(Erik BERGLOF)在“第五届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经济重构中的财富管理态势”上表示,中国正在建立碳市场,这是新兴经济体中所做的先锋举措。放眼全球,各国都在寻求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中国的经验值得学习。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首席经济学家白乐夫

他进一步指出,中国的碳市场有效减少了碳排放,同时推动了绿色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并提升了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更重要的是,“我们确实没有看到那些高排放的产业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或者从一个国家移到另外一个国家。”

“可以发现,这些碳排放交易试点减少了碳排放,而且没有对经济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白乐夫表示,中国特别擅长这种发展路径,先进行尝试,然后再扩大规模,“这是中国的发展特点,我们可以去借鉴。”

白乐夫进一步介绍了亚投行在推动成员实现绿色转型与建设具有气候韧性的基础设施方面的努力。“全球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已因气候变化发生了显著的转变,适应气候变化且符合《巴黎协定》减排目标的基础设施成为21世纪新型基础设施的标志。”白乐夫指出,“作为国际多边开发机构,亚投行有明确的气候目标,到今年7月,我们的所有融资项目将与《巴黎协定》相关目标完全保持一致。到2025年,亚投行致力于实现获批融资总额的50% 用于气候变化领域相关项目。”

以下为发言实录:   

白乐夫:非常感谢,我感到特别高兴能够再次回到这个非常重要的论坛上。首先我要告诉大家,亚投行一直致力于推动实现碳中和,绿色低碳发展是我们投资过程当中非常关注的。全球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已因气候变化发生了显著的转变,适应气候变化且符合《巴黎协定》减排目标的基础设施成为21世纪新型基础设施的标志。作为国际多边开发机构,亚投行有明确的气候目标,到2023年7月,我们的所有融资项目将与《巴黎协定》相关目标完全保持一致。到2025年,亚投行致力于实现获批融资总额的50% 用于气候变化领域相关项目。这些都是亚投行在支持成员绿色转型与支持气候变化行动方面的承诺和努力。

下面我会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在中国看到的一些经验,是关于中国所开展的一些试点项目,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些项目是如何为中国的碳市场做准备的。

为什么要去看这些试点项目,因为这些试点就像实验一样,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这里确实有非常重要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去借鉴,来进一步推动中国碳市场的发展。    

显然,通过建立碳市场,我们要实现一些具体的目标。碳交易市场有具体的目标,要提升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兴趣,这样可以吸引更多投资者。要激励创新。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在经济中必须要有激励性价格来鼓励创新。还有在社会上要影响消费者和生产者,进而推动绿色消费。当我们观察中国所开展的试点项目的时候会发现,实际上这些试点项目是创建全国碳市场的起点,要确保绿色电力的供应和需求能够达到平衡,需要协调ESG和绿电等多种机制。在建立碳市场之初,也许这样的协调机制就运作良好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有更高的透明度。前面的发言人提到了需要提高透明度,获得更好的数据,企业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来去描述他们所做的事情,所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举措。中国正在建立碳市场,这也是新兴经济体当中所做的一个先锋的举措,从全球和亚洲范围来看,各国都在寻求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中国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你们可能在思考,碳市场会产生哪些环境和经济影响。它是否会影响经济发展?减少碳的排放,是否会造成这些排放转移到其他地区?也就是是否存在碳泄露,在那些开展碳市场、有碳定价的地区,是否有些活动被转移到了其他地区。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我们要推动绿色创新,这是非常重要的减少碳排放的因素。也要提升人们的意识。碳市场是否能够提高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同时,也要思考气候和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权衡。基于这些问题和思考,我们去看一下中国碳排放交易发展的历程。中国启动了8个区域碳排放交易市场,包括最初的7个试点和后来建立的福建碳市场,最初目的就是为了从这些试点当中吸取经验教训。大家知道中国启动了世界上最大的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这背后其实是有长期的准备工作的。前面是有试点,而且所涉及的地域是有限的,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中国特别擅长这种发展路径,先进行尝试,然后再扩大规模。这是中国的发展特点,我们可以去借鉴。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这些碳排放交易试点减少了碳排放,而且没有对经济活动产生不利影响。我们采用夜间灯光来度量经济活动的变化。这是经济活动的一个非常好的预测变量。    

这些图显示了碳市场启动、二氧化碳排放与夜间灯光的关联。随着碳市场的启动,二氧化碳排放显著下降,但碳市场的启动并没有影响夜间灯光强度。我们再来看一下绿色技术受到的影响。很明显碳市场的启动增加了绿色技术和绿色设备的进口,但对绿色发明的影响是较弱的,没有看到碳市场对绿色发明有太大影响。我们主要是用专利来测度绿色发明。目前还没有看到碳市场对绿色发明产生显著影响。    

但我们能够看到中国的碳市场确实提升了公众的气候变化的意识,碳市场试点让公众进一步认识到了气候变化。在启动碳试点之后,我们发现在中国媒体上有更多关于气候的相关词,碳相关词汇的搜索频率增加。这可能会提升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碳市场并没有使高碳的活动转移到了其他的地方。当然这背后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一个原因是碳价上升力度还不够,让人们不愿意将经济活动转移。或者是,把这些经济活动从一个省转移到另外一个省并不容易,人们缺乏足够的动力。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我们确实没有看到那些高排放的产业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或者从一个国家移到另外一个国家。    

其实减缓气候变化,和当地的经济增长可以齐头并进。并不是说二者只能够选其一。前面的发言人也谈到了,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二者只能是选其一的。我们发现,中国的碳市场有效减少了碳排放,也推动了绿色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并且提升了公众气候变化的意识。我们现在所需要的就是协调的政策,要把绿色创新和低碳发展连接起来,增加对低碳技术的研发支持。要开展更多的研发工作,而且这些研发要专门针对低碳技术来推动能源行业的发展。然后继续推动碳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一会讨论的时候可以再讨论这个问题。其他地方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经验,特别是欧洲。欧洲花了很长时间来发展碳市场,但是做得也还不错。        

主持人(韩舒淋):感谢您对我们中国7个省市碳市场试点做了研究,中间有一点我印象深刻,即碳市场是不是对经济活动有影响,选取的碳排放强度和夜间灯光的指标做一个衡量,看到碳市场启动之后排放是下降了,而灯光基本上还是维持了,这个研究方法本身挺有意思的。然后我们自己可能之前看到,在全国碳市场启动之前地方的试点交易量也不活跃,碳价并不高,似乎看不到什么积极影响,但是通过白乐夫的研究,看到在很多方面,不管是大家对于碳市场的认知,还是说关于高排放企业和低排放企业交易上都能够起到一些作用的。最后您也谈到全国碳市场进一步完善还有许多可以学习的地方,尤其欧洲碳市场有很多年的经验,是中国可以学习的对象。接下来把这个问题提给白乐夫,您也是来自欧洲的经济学家,欧洲的碳市场到现在运行了快15年时间了,就在前两天欧洲碳价突破100欧元的水平,是非常高的价格,在您看来中国的碳市场下一步的建设,有哪些可以向欧洲去学习的经验?   

白乐夫:我在刚才的报告中也讲到了,这其实是一个30年学习的经验。欧洲的碳市场最初犯了很多错误,初始配额太慷慨了,也没有覆盖到足够多的行业。其实中国最开始也是设置得比较宽松。从欧洲经验来讲,最重要的是在这方面一定要动作快速。我们花了30年才达到现在这个水平。在我的国家瑞典,碳价更高,现在是130欧元。我们最后是需要达到这样的水平,或者是到这个水平才能使我们减缓气候变化的工作产生效果。所以在动作速度方面,在扩大适用范围和适用行业方面,欧洲碳市场都能提供参考。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补充机制,需要有一些补充的措施来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我知道中国在这方面的确是有一些尝试,不过这些实验可能还需要时间。但是,中国在标准和披露等方面其实有一些进步。如果能够在这方面学习国外的经验,可能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