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出海、数实融合、绿色经济等议案成两会白酒行业关注热点

作者 | 《财经》新媒体 舒志娟 编辑 | 潘西  

2023年03月09日 21:11  

本文2749字,约4分钟

贵州茅台日赚1.71亿元、五粮液年营收首次突破700亿大关、郎酒、习酒等8家酒企登上200亿“阶梯”……2022年,白酒行业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仍然表现出了较强的增长韧性与市场潜力。

2023年,后疫情时代消费复苏中国白酒将开启新一轮复兴,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酒业将持续承压,除了宏观面上的压力之外,业绩增速放缓趋势明显。此外,渠道压货、价格倒挂等市场层面的风险信号也已频频示警。根据8家酒企披露的2022年业绩预告显示,已有3家酒企预亏,另一家净利连续下滑,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剧。

中国白酒行业该如何在变局中打开新局面?《财经》新媒体记者注意到,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白酒界的代表委员们纷纷“把脉开方”,“加速出海”、“数实融合”、“绿色经济”等成为代表委员们建议案中的高频词,

海外市场占比有待提升 国际化标准亟需建立

一直以来,对外贸易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但是,目前国内仅有少数酒企尝试开拓海外市场。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白酒商品累计出口数量为1.64万千升,仅占当年国内白酒产量的0.24%。

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看来,企业个体的单打独斗,缺乏战略规划和整体部署,造成白酒国际化过程中难以形成合力,效果不甚理想。同时,从出口国家来看,中国白酒出口还是以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为主,且消费人群多为华侨华裔,欧美市场上的白酒不仅种类少,数量也偏少,中国白酒并未真正被国际主流市场认可,其中既有缺乏顶层设计和国家平台大力支持,也有贸易地位不对等,政策关卡等原因。

中国酒企走向国际,需要突破哪些瓶颈?全国人大代表、洋河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双沟酒业董事长张联东在接受《财经》新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白酒国际化不是简单的市场开拓和销售占有,更多是品牌的生根发芽和文化赋能,并且要以国际化的格局和全球化的视野,演绎好中国文化“传承者、代表者、传播者、践行者”的角色。

张联东表示,加速中国白酒出海,建议组织国内名优酒企组团出海,参加国际名酒品牌展会。不仅如此,还要支持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申遗,鼓励构建国际白酒标准体系。

孙宝国指出,要积极推动国家层面贸易谈判,争取贸易条件平等、税收平等。搭建文化、商务、海关、出入境检验、行业协会等多部门参与的平台,制定一系列的白酒出口优惠政策,助力中国白酒走向世界。他还建议,应当鼓励中国白酒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中国白酒文化的国际地位与认可度。

加速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是核心

不容忽视的是,近期白酒消费市场虽得以恢复,行业整体也呈上升趋势,但中国酒业仍面临诸多压力和不确定性影响,行业呈现出“机遇与压力并存、乐观与焦虑并存”的发展态势。

Wind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在20家白酒上市公司中,有14家酒企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低于2021年。同期,共计15家白酒上市企业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速低于2021年。而在合同负债出现增长的7家公司中,同比增速也低于2021年前三季度。

知趣咨询总经理蔡学飞告诉《财经》新媒体记者,进入存量竞争市场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早已发生转变,而需求的多元化又导致大一统市场变得极其碎片化,因此此前“一招鲜吃遍天”来赚钱的品牌,即使持续投入也无法带来相应的回报,资源使用效率急剧下降,最终被市场反噬,从而造成品牌发展“失速”。

那么,面对产业增速的调整以及增长的命题,酒企该如何走出焦虑,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第23代传承人曾娜告诉《财经》新媒体记者,在政府层面,有关部门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针对消费品出台支持政策,不断强化经济增长中的持续动力,持续提升传统消费影响力;而在企业层面,要适应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升级的趋势,鼓励国产品牌升级,增加高品质消费品供给,积极推动消费结构、市场营销策略和消费体验转变。

全国人大代表、五粮液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从钦建议,推动白酒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应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还要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并且要进一步提升行业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水平,在科技自立自强中实现更强创新力、创造更高附加值。

“科技创新必然是核心。”全国人大代表、今世缘董事长顾祥悦认为,酒企要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市场营销、供应链协同、企业文化、质量管理、风险管控、人力资源“六大体系”进行全面改革创新。同时,要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推进百亿技改,力争形成技术优势、品质优势、规模优势。

绿色低碳成新趋势 行业转型势在必行

近年来,绿色经济逐渐成为驱动国家发展的新引擎,而在今年的两会上,绿色经济同样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关键词。“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稳步推进节能降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均有提出。

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席北斗介绍,在“双碳”目标下,我国制造业减污降碳协同迫在眉睫。目前,发达国家人均GDP是我国的2.69—5.30倍,而我国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1.71—4.10倍,碳中和目标年均减碳量是发达国家的2.14—5倍。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部分白酒企业传统低效的生产方式、粗犷的管理以及落后的工艺设备,使得生产要素的低效利用和大量能耗出现在各个酿造环节中,导致大量碳和废弃物排放,影响了酿酒产区的生态环境。

来自国家统计局数据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白酒产量741万千升,参考部分地方白酒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标准中原酒生产限定值,我国2020年白酒行业消耗标煤88.92-163亿千克,换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108-199亿吨。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白酒行业的共识。全国人大代表、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雄军建议,突出生态优先,走绿色发展之路,用心呵护企业发展的生态基底。

张联东也在其提交的建议中指出,建议生态环境部协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在制度层面和机制方面推动传统企业加速向现代化企业转型,走‘低碳化、绿色化、生态化、智慧化、均衡化、双向化'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打造绿色经济增长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