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大洗澡”

本刊记者 刘增禄  

2019年02月20日 11:31  

本文6650字,约10分钟

•编者按•

春节前夕,市场中最大的热点莫过于上市公司互相比“穷”,扎堆谁比谁亏损的多似乎成为一种时尚。借着政策风声,多家公司在1月份集中向下大幅修正业绩预期,亏损金额高达数十亿者比比皆是。究其原由,“商誉减值”成为关键词。然而,上市公司集中计提的做法是否合规?是否有借机进行业绩“大洗澡”之嫌?为此,交易所也频频下发问询函予以质询。

春节前夕,在盾安环境、ST冠福引爆业绩地雷并股价连续跌停后,A股市场上市公司2018年年报的“业绩地雷”盖头就此掀开。究其原由,经营业绩下滑、商誉减值、计提大额坏账准备等均成为上市企业“业绩地雷”爆发的重要原因,而若以“杀伤力”来论,商誉减值则毫无疑问成为了2018年击垮上市公司业绩的最冷“杀手”。

您看的此篇文章是收费文章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