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
river_work8年前不要盲信商业机构的炒作
-
财经网友9年前有道理
-
1367848749年前人们经常犯一个错误,那就是越成功、越知名的人,他的话就越值得相信
-
财经网友9年前哗众取宠之嫌。我觉得核心。创新。实践足矣
-
wangsj_9年前日本曾有很多“经营之神”。从松下电器的松下幸之助,到索尼的盛田昭夫,从本田汽车的本田宗一郎,到京瓷的稻盛和夫,
-
叮咛民强秀9年前如果一个人不去磨练自己,你读的书越多包袱也就越多。如果你勇敢地实践和承担,你就会遇到许多书上找不到答案的烦恼和痛苦,那时你会自然地发现,那些让你眼前一亮的话,往往不是来自名人之口,尤其不是来自商业机构热心推荐的那些书里。
-
财经网友9年前这是给自己打广告吗
-
财经网友9年前这篇评论看到一半我就看不下去了,因为太批判活法。尤其是看到为什么会与张富士夫认识,因为张富士夫给他的员工分发作者的书……所以他说张富士 夫就比稻盛好,中国人一贯地心理素质。
-
798212719年前稻盛的之所以成为稻盛,不是因为他说的“阿米巴”,也不是因为他说的“活法”,而是因为他不断思考“细节”,年过八十还每天拼命地“活着”。这也是所有伟大企业家的共同点。
-
changjunzhu9年前日本软脑集团
-
改了我也能找回来9年前如果一个人不去磨练自己,你读的书越多包袱也就越多。如果你勇敢地实践和承担,你就会遇到许多书上找不到答案的烦恼和痛苦,那时你会自然地发现,那些让你眼前一亮的话,往往不是来自名人之口,尤其不是来自商业机构热心推荐的那些书里。
-
Abnerlei9年前Great
-
16793918779年前如果一个人不去磨练自己,你读的书越多包袱也就越多。如果你勇敢地实践和承担,你就会遇到许多书上找不到答案的烦恼和痛苦,那时你会自然地发现,那些让你眼前一亮的话,往往不是来自名人之口,尤其不是来自商业机构热心推荐的那些书里。
-
penggongmo9年前经营者没有必要为人师表,这不可能,也没必要,我们必须承认职员和部下的人格,并认在人格方面,他们可以远远高于我们。我认识很多日本企业创始人,也认识很多中国企业的创始人,他们都很成功,但有一点我不得不告诉你,他们都不伟大,都很平凡,只是苦难磨练了他们,让他们的胸怀比别人更宽。 如果一个人不去磨练自己,你读的书越多包袱也就越多。如果你勇敢地实践和承担,你就会遇到许多书上找不到答案的烦恼和痛苦,那时你会自然地发现,那些让你眼前一亮的话,往往不是来自名人之口,
-
267389年前一个企业家,他之所以成功,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经营方法只是他成功原因的一部分,而为人更是他成功的一小部分。我们在憧憬成功企业家时,千万不要忘了他们都是凡人,都是时代和市场的产物!简单而又朴实的
-
7129239399年前如果一个人不去磨练自己,你读的书越多包袱也就越多。如果你勇敢地实践和承担,你就会遇到许多书上找不到答案的烦恼和痛苦,那时你会自然地发现,那些让你眼前一亮的话,往往不是来自名人之口,尤其不是来自商业机构热心推荐的那些书里。
-
2291932719年前我们在憧憬成功企业家时,千万不要忘了他们都是凡人,都是时代和市场的产物。
-
2291932719年前当生产质量发生问题时,就把那条生产线的那一段的灯泡点亮,让有关专家或负责人马上赶往出事地点,及时对应。后来人们又把这种快速反映问题,细化问题的手法,统称为“可视化经营”。
-
2291932719年前“阿米巴”可以一试。现代经营有一句话叫“You Get What You Measured”,也就是说你要得到什么,你就必须衡量什么。“阿米巴”实际上是一种对项目效益的简易快速测量手段。
-
9325715049年前如果一个人不去磨练自己,你读的书越多包袱也就越多。如果你勇敢地实践和承担,你就会遇到许多书上找不到答案的烦恼和痛苦,那时你会自然地发现,那些让你眼前一亮的话,往往不是来自名人之口,尤其不是来自商业机构热心推荐的那些书里。 宋文洲是日本软脑集团创始人,是第一个在日本创业上市的中国企业家,著有《质疑日本的营销》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