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的忠诚

2014年10月14日 06:24  

本文5473字,约8分钟

忠君就是把封建时代武士对主君的人格性忠诚延长到天皇身上,而爱国,这是明治年间才产生的词语,得到了近代市民的支持。武士的忠心基于直接的人际关系,近代的爱国之心基于统治关系,忠君与爱国实质上互相抵触。1945 年战败投降后,对天皇的忠诚几乎大部分又退回到忠于藩主,这回的藩主是公司老板了

那是1935年,甲午战败40年后,周作人写道:“普通讲到日本人第一想到的是他的忠君爱国。日本自己固然如此说,如芳贺矢一的《国民性十论》的第一项便是这个,西洋人也大抵如此,小泉八云的各种著书,法国诗人古修的《日本的印象》都是这样说法。我以前很不以为然,觉得这是一时的习性,不能说是国民性。据汉学家内藤虎次郎说,日本古来无忠孝二语,至今还是借用汉语,有时‘忠’训读作Tada,原义也只是‘正’耳,因此可知这忠君之德亦是后起,至于现今被西洋人所艳称的忠义那更是德川幕府以后的产物了。”

先说下训读与音读。日本从大陆拿来汉字,有两种读法:一种是连字带音都拿来,模仿本家的读法,即音读;再是只拿来字,读若相同或相似意思的日本语,即训读。比如,“山”字训读为“yama”,音读为“san”。大陆的发音因地或因时而有变,先后传入日本,以致一字多音。若音读分不清哪个字,例如“山”和“三”,不妨用训读来明确。

您看的此篇文章是收费文章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