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广播电视台再折一“将”。
澎湃新闻2月9日晚间从安徽广电系统多位权威人士处获悉,安徽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安徽广电”)分管电视序列的副台长、安徽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陆子修之女赵红梅,于2月9日下午在一次广电行业电视电话会议合肥分会场,被该省检察机关带走。
至此,以原党委书记、台长张苏洲为代表的安徽广电系列贪腐案再度扩围。到目前为止,安徽广电已有6名处级以上干部被调查。
6名处级以上干部为何被调查
2014年10月29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援引安徽省纪委消息称,安徽广播电视台原党委书记、台长张苏洲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在接受组织调查。2015年2月4日,安徽省检察院官网又发布消息,决定以受贿罪逮捕张苏洲(正厅级)。
除张苏洲、赵红梅外,安徽广电其他4位被调查的干部是:电视序列总编室原主任肖融(正处级)、服务中心原主任宋晓峰(正处级)、办公室原副主任程朝阳(副处级)及广告中心原主任王茂盛(正处级),上述人员均涉嫌受贿。
以王茂盛为例,今年2月3日,王茂盛涉嫌贪污、受贿案在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检方指控,王茂盛非法收受他人财物15.25万元,侵吞公共财物价值4万元。检方还称,王茂盛检举揭发了他人违法违纪问题,其所揭发案件已进入侦查阶段。
目前尚无公开信息表明,赵红梅2月9日被安徽检方带走与王茂盛的上述检举有无关联。
截至澎湃新闻发稿时,官方尚未公布赵红梅被带走的信息。
上述安徽广电行业权威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赵红梅是在2月9日广电行业一次电视电话会议合肥分会场,被该台纪委负责人叫出会场后,由安徽省检察机关人员直接带走。
澎湃新闻获悉,2月9日晚,安徽广电已在内部传达赵红梅被带走一事,并要求删除该台电视节目中挂有赵红梅头衔的所有信息。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张苏洲被调查前后,安徽广电多位台领导和中层干部,先后被纪检等有关部门约谈或带走协助调查,其中就包括赵红梅。
此后,赵红梅依然返回安徽广电正常上班。但此次被带走不同的是,安徽广电内部要求删除赵红梅的所有信息,安徽广电官网中赵红梅的个人简介也被撤下。
安徽广电一位员工还告诉澎湃新闻,在2月8日晚安徽卫视录制的“心动安徽·最美人物”颁奖典礼现场,就未见赵红梅出席。作为主管电视工作的副台长,赵红梅往年均会出席这一典礼。
“心动安徽·最美人物”评选活动由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旨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在全社会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评选对象面向安徽全省。
副台长穿得像大妈实则官二代
据多位安徽广电员工介绍,赵红梅“衣着朴素,平时就像逛菜市场的亲切的大妈,一点架子也没有。”
公开资料显示,赵红梅,女,1971年1月生,籍贯安徽滁州,分管安徽广电电视工作,行政级别为副厅级,并曾于2010年11月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不过,“没什么架子”的赵红梅,事实上却是一位“官二代”。
多个权威信源向澎湃新闻证实,赵红梅为安徽滁县(现滁州市)原地委书记、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陆子修之女。
陆子修,1933年生,安徽省来安县(现为滁州下辖县)磁山乡人,1985 年2 月至1992 年5 月任滁县地委书记,1992 年6 月赴合肥任安徽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中国记协网公布的赵红梅工作简历显示,1993年5月之前,赵红梅还在滁州任滁州地区商业干校教师。在其父陆子修赴任合肥近一年后,赵红梅也被调入位于该市的安徽人民广播电台,任新闻部记者,并于1995年12月进入安徽省委宣传部。
据《安徽日报》报道,陆子修是中国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已于2014年11月15日在合肥逝世,享年82岁。
《安徽日报》2014年11月17日发布的讣告称,陆子修乃因病医治无效而病逝。
上述讣告指出,陆子修长期领导“三农”工作,与原滁县地委一班人大力支持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在全国率先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我国农村改革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作出了卓越贡献。
讣告还称,陆子修严于律己,严格要求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始终以身作则、廉洁自律、艰苦奋斗,胸怀坦荡、正直无私、忠诚宽厚,和蔼可亲、关心群众、爱护干部,表现了党员领导干部的高风亮节。
江苏卫视
采购负责人被带走,掀开影视业腐败潜规则
就在安徽广电腐败窝案扩围的同时,江苏卫视也中枪。
近日有消息称,江苏卫视副总监兼节目采购部主任张彦以及节目采购部副主任江红等人,被有关部门带走接受调查,原因是涉及一宗电视剧的采购。
多个信源告诉澎湃新闻,张彦等人被带走属实,而且事发已有十多天。
澎湃新闻拨打张彦、江红两人登记在内部通讯录的手机,均处于关机状态。张彦办公室电话也无人接听。
江苏卫视宣传科人员对澎湃新闻表示,暂时无法回应相关问题。
根据张彦在《综艺报》上的自述,从2007年到2014年,江苏卫视的晚间剧场从原来的全国卫视第二方阵,变为有六年夺得全国卫视黄金档剧场冠军。在每年的卫视黄金档电视剧排行榜中,亦占据多数席位。
近日,中纪委委员、中纪委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纪检组组长李秋芳点出影视业等领域的“潜规则”,表示今年将在此基础上深入调查,并同时制定约束机制,这一表态引起了各方关注。
其中,“影视剧购销”就是李秋芳指出的一个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近年来,影视剧制作行业供大于求,“购剧权”为少数人敲定,制片方为了上片只能尽量满足播出方的“各种要求”。
一位演出经纪公司的人士向新华网记者表示,有国有制作单位和机构通过给编辑、演职人员虚报高额制作费和报酬的情况,一些人暗地里得以牟利。中纪委曾通报2014年广电部门一名电视剧审查员在负责电视剧审批工作期间,帮助多部电视剧通过审核,借此受贿30余万元。
除此之外,根据新华社的揭露,大型节目演出存在公款买单赚吆喝暗藏腐败;卫星节目落地缺乏规范定价依据;在设备采购方面,价格硬但关系更硬;而广告经营方面,则回扣开路门道多。
两大问题
十八大以来哪些影视业大佬落马?
十八大后,以央视郭振玺案为代表,广电系统被查处的大案不断。
仅在中央纪委监察部官网通报的,就有辽宁省广播电视台原台长史联文、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原党组书记舒展、总经理陈文广、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李新全等案。有评论曾指出,采购、基建、软硬广告,是广电系统三大腐败聚集地。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曾告诉澎湃新闻,广电行业的购剧、广告等环节很容易发生腐败行为。“拿购剧来说,每个省级卫视,少的一年1个亿,多的10数亿。在监督不完善,一把手权力过大的情况下,大部分人在金钱面前是没有抵抗力的。”
而在一些地方政府投资的影片中,制作方为在片中“挂职”的当地领导变相发劳务费的现象也常有发生。
此外,1月29日,李秋芳在做客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和客户端学习贯彻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系列访谈时也曾披露,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纪检组已起草一个党组巡视办法,从实际出发,列出驻在单位需要巡视的关键内容,比如影视剧购销、大型节目演出、设备采购、卫星节目落地等。
李秋芳指出,上述环节是派驻机构要特别关注的事情,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的部位。
影视业哪些潜规则被中纪委盯上?
1、影视剧购销:制作交易多存猫腻
◆“购剧权”为少数人敲定
◆制片方为了上片尽量满足播出方的“各种要求”
◆制作方为在片中“挂职”的当地领导变相发劳务费
2、大型节目演出:公款买单赚吆喝暗藏腐败
◆一些地方政府患上了爱承办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的“怪病”
◆地方承办的演出活动里面“自由度”很高
◆票务里存在着不小的腐败空间
3、卫星节目落地:缺乏规范定价依据
◆带有半垄断性质
◆议价过程很少有人知道
◆全国一地一价没统一标准
◆议价中搞回扣、贪腐的空间很大
4、设备采购:价格硬,但关系更硬
◆订单最终给谁靠拍板者来定
◆各种规章制度沦为一纸空文
5、广告经营:回扣开路,门道多
◆内部人帮客户在外面找代理吃回扣
◆变成保健品、专科医院等的专业台,背后都是利益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