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专稿|政改方案遭否决 香港下一步何去

《财经》记者 江玮 | 文  

2015年06月18日 19:28  

本文1239字,约2分钟

王江雨预计此次政改方案被否决后,香港在未来5年都不太可能启动政改方案,就算再启动也会按照原来的“五步曲”走下去。

结局并不意外,但却是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

6月18日,香港立法会就政改方案进行表决,在场的37位议员中有28人投了反对票,8人投赞成票,立法会主席曾钰成按照惯例不参与投票。这一结果意味着政改方案被否决,2017年香港特首选举将沿用2012年由1200人选举委员会选举的办法。

17日,香港特区政府在立法会会议上动议有关修改香港特区行政长官产生办法的议案。若议案获得立法会全体议员三分之二多数通过,香港政改“五步曲”中关键的第三步将得以完成。

对这一议案的审议辩论从17日下午1时开始,到18日中午12时结束,期间共有41名议员发言。

在香港立法会70个议席中,建制派占43席,泛民派占27席。反对政改方案的泛民派此前明确表示将反对到底,这意味着即使建制派议员全部投了赞成票,也无法达到三分之二的多数,政改方案通过的机会原本就被认为渺茫。

但出人意料的是在18日中午立法会进行表决时,只有8名建制派议员在场。在立法会主席曾钰成宣布距离表决钟响还有五分钟后,建制派议员林健锋突然提出要求休会,但被拒绝。此后大部分建制派议员离席,但仍有8名建制派议员在席,加上泛民派在场的27名议员,以及中间派梁家骝和立法会主席曾钰成,超过了可以进行表决的35人法定人数。

面对28票反对、8票赞成和0票弃权的结果,曾钰成宣布政改方案不获立法会通过。反对的28票中,除全体泛民议员之外,还有医学界议员梁家骝一票。

建制派议员在政改表决后解释说,之所以集体离场是希望可以为因身体不适未能赶到现场的议员刘皇发争取时间,但因沟通出现问题,导致场内仍留有足以进行表决的人数。

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亚洲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江雨就此对《财经》记者表示,很难理解这是一个乌龙事件或者技术失误。“这种历史性事件以小小的技术事件来解释说不通。一种解释是,在民意对抗的情况下,建制派人士不愿意因为支持这个通过无望的政改方案而遭到选民的反感。”一旦留下投票纪录,很可能就会在未来的选举中因此被抨击。

香港特区政府官员此前已经多次表示,本届政府任期内不会重启政改。王江雨预计此次政改方案被否决后,香港在未来5年都不太可能启动政改方案,就算再启动也会按照原来的“五步曲”走下去,还是要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去年8月31日就2017年香港特首普选办法做出的决议为起点。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议,从2017年开始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可以由普选产生,同时对行政长官普选制度核心问题做出规定:由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员会提名2至3名候选人,每名候选人均须获得提名委员会全体委员半数以上的支持。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18日对立法会表决结果表示极度失望。他说,28位立法会议员否决政改方案,令500万香港选民无法于下次行政长官选举时行使民主权利。

在王江雨看来,今日的局面没有赢家,香港是最大的输家。“不过终究要走向妥协和合作,但这要经过5到10年的博弈和反思。”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