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产阶层财富指南

文|田璐  

2015年07月31日 12:18  

本文3038字,约4分钟

同属华人社会,香港经济也经历了从普遍贫穷到普遍富裕的过程。在其财富增长的路径之下,香港的中产阶层是如何实现自身财产保值增值的?这对于今天的中国应有一些借鉴的意义

在中国财富增长的三十年里,香港也经历了一个从普遍贫穷到普遍富裕的过程。

上世纪70年代,香港的中产阶层大量形成,当时主要得益于两点:一是1970年代香港的经济飞速发展,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了多种不同的向上流动渠道;二是港府当时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社会经济政策,使这种机遇成为可能。

及至1980年代,香港中产阶层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由于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政策,与香港毗邻的广东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始了迅速的经济起飞,这为香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

在此背景下,良好的经济形势使得已有的中产阶层迅速积累资本,并不断扩大规模。而中产阶层的大量形成,对于稳定社会,促进消费、形成奋发向上的主流价值观,都具有相当正面的作用。

 

香港中产有多少

对于何谓中产阶层,香港经济学者和社会学者的标准有所不同。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雷鼎鸣认为,应以收入为主要标准,同时辅之以教育程度、职业和住房(香港的住房是最贵的资产)。依据这一较为宽泛的标准,雷鼎鸣认为香港的中产家庭至少占全港240万家庭的50%以上。

而在香港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吕大乐看来,收入并非确定中产的主要标准。“在香港,月收入在2万到5万港币完全可以列入中等收入之列。但属不属于中产阶层,还要看你的职业、学历,生活消费方式及价值观。”

所以,吕大乐界定中产的最重要标准是其职业分类,即是否属于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士,是否具有中产共同的成长历程。依此标准,吕大乐认为香港的中产家庭约占家庭总数的20%-30%。

至于香港中产家庭的收入,有两个来自香港统计处的资料可供参考:2009年第二季度香港雇员收入中位数为1.15万港元;2008年香港家庭月收入中位数为1.75万港元。

如果按雷鼎鸣50%家庭为中产的标准,2010年家庭月收入在1.75万港元以上、受过高等教育、有自住房的香港家庭,都可归入中产之列,但当属香港中产金字塔的底部。

2013年年初,香港财政司长曾俊华的财政案被质疑支持中产措施不足时,辩称了一句“我也是中产”,令“中产”成为了香港年度最富讽刺意味的热门词。

虽然按照港府定义,月收入超过1.2万港元以上就进入“中产”范围,而月入1.2-4万港元的群体占据全港劳动人口近六成。但据香港民间智库智经研究中心的最新民调发现,大部分港人认为最少拥有价值200万港元的物业,才能称得上中产。

 

香港理财市场分析

香港作为连接中国和国际市场的桥梁,2012年首次超越新加坡成为亚洲最大的资产管理中心。以增长速度来衡量,香港是资产增长最强劲的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其2008年至2014年六年的增长高达142%,即近4000亿美元。

根据国际房地产顾问机构莱坊在2015年3月发布的《态度调查》,香港超越竞争对手新加坡被全球超高资产净值人士视为2015年第三最重要的城市,也是最重要的亚洲城市。同时,94%的香港理财顾问预期2015年其客户的资产净值将会进一步增长,是超级富豪认为前景最乐观的市场。

瑞银财富管理大中华区主管及香港首席执行官卢彩云估计,“目前香港财富管理市场的规模(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约7000亿美元,在政策及财富增长的带动下,未来3至5年市场有望增加30%。”

近年来,随着香港新晋富裕阶层的不断扩大,外国银行机构在深耕港内高端市场的同时,亦在积极部署开拓新的理财市场。

2013年,花旗银行调查1014位年龄在30到40岁人群,发布《中产人士的黄金10年:财政压力与对策》。花旗银行选择的是月收入在两万港币到五万港币之间的中产人士,据此算,香港27%的该年龄段人群属于中产。

花旗银行的调查显示,86%的中产人士选择投资增加收入来源,股票、基金及债券为投资工具。有74%的人表示有做兼职,平均每月带来3700元额外收入。

同为花旗银行的调查,2006年的调查结果则具体得多,在受访的3000名年龄段为21-79岁的香港中产的流动性资产中,股票占32%,定期存款占36%,共同基金占16%,债券占8%,其他占8%。同时,为了替未来着想,这些中产人士很早便开始理财活动。调查显示,使用银行贵宾理财(香港称“优越理财”)的中产从2004年的57%上升到2005年的67%。

由于经济、房产及投资环境转佳,失业率减少,越来越多的香港年轻人晋升至中产行列。而随着香港中产的年轻化趋势,其投资趋向亦较为进取。虽然香港中产阶层每月收入盈余微薄,强积金回报难以满足退休后生活开支,但仍普遍感到满足,同时对个人未来经济状况表示乐观。而由于个人理财时间缺乏,有六七成的中产人士选用财富管理服务。

 

中产阶层的理财方式

香港中产阶层的理财方式多种多样,从股票、基金、期货到购房、保险等等不一而足。

购买各种金融产品是香港中产阶层理财的一种方式。其中,商业保险、基金等理财产品和黄金,都是香港中产人士比较喜爱的金融产品。

在全民炒股的香港,不少人成功地通过投资致富。据新浪财经报道,香港中产人士热衷炒股,2013年每月在股市的交易量为12.4万港元,是月薪中位数的近5倍。

置业投资是香港人理财的首选方式。香港的房价变幻莫测,但买房保值是绝对不变的规律。和内地人不同的是,香港人普遍把买房当作投资。大体来说,买一套房后真正居住其中的香港人很少。这主要是因为香港的房价忽高忽低,房子更像是一个投资产品,而不是“不动产”。

但在2015年,加拿大主要金融服务机构宏利公布的最新报告中显示,第四季香港25岁或以上的中产至富裕阶层的投资者意向指数下调了5点达到-10。在调查所涵盖的六项资产类别中,债券和投资物业跌幅最为显著。

自该项调查于两年前在亚洲推出以来,香港投资者对物业的投资意向一直偏低,在表示现阶段不宜投资物业的投资者当中,有62%对楼价过高表示忧虑。

鉴于此,近些年,部分香港中产阶层将目光转投至内地的房产市场。美联物业深圳福田及龙坂区营业董事梁文辉表示,2015年近半年来新购房的香港人多为中产以上人士,还有一批投资客,多购买八九十平方米的两房自用,或者130平方米以上的大单位用作投资。

粤港两地交通便利,令港人可以安心置业。而选择在内地置业,价钱当然是关键。相比动辄数百近千万的香港楼价和在持续高达4%的通胀下,香港的普通中产要存十几年钱才能存够一个普通两居的首付,但港客在内地买房,“甚至觉得楼价低于自己的预期”。且近几年内地房价年年创新高,无形中给香港中产阶层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投资理财方式。

香港中产阶层的另一种投资理财的方式是买保险。由于香港是一个金融自由的城市,没有大陆存在的金融抑制,一切都是市场化的,保险公司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最优配置资金,因此获得高收益的几率也相对较大。以投连险为例,据业内人士估计,香港投连险的年化收益在8%-10%,而整个内地保险业的投资收益率也仅为3%-4%。

香港中产家庭的理财观念千变万化,家庭的理财,根据不同的收入层次会选择不同的渠道,但由于生活成本较高——中产人士每月花销占七成收入,因此投资创富显得尤为重要。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由于目前股市低迷,房产又限购,投资渠道狭窄,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走红,许多中产阶层热衷互联网贷款投资。他们利用手中的闲钱投资网贷,“既是一个尝试,也是一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