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财富成就自由之路

文|马洁  

2015年07月31日 22:39  

本文3828字,约5分钟

十年来,创业者张浩也曾遭遇重挫,但终归是踌躇满志,不管是“快乐学习”,还是疯狂老师,他对教育的初心和理念从未改变

十年前,为了实现帮父亲买一辆车的愿望,张浩开始做家教,自创的咨询工作室逐渐壮大为名震东南沿海的“快乐学习”教育科技集团(以下简称“快乐学习”)。

如今,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张浩毅然从“快乐学习”抽身,创立“疯狂老师”,正式涉足互联网教育,开始新一轮的创业征程。半年内,该项目横扫了全国十多个城市,并获得腾讯公司2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从厦门的第一份家教,到在全国有三十多个分校的教育集团,再到对接师资和学生的在线教育平台;从一年10万块的补习费,到公司年收入2个多亿,再到“三年之内不考虑赚钱问题”的“疯狂老师”。十年来,创业者张浩也曾遭遇重挫,但终归是踌躇满志,不管是“快乐学习”,还是“疯狂老师”,他对教育的初心和理念从未改变。

本期专题我们将走进张浩的个人世界,品味他的教育事业和财富观念。

 

谈创业:只能全力死磕

张浩是个低调的人,很少接受外界采访。与低调秉性形成对比的,是他疯狂执着的精神。

“疯狂老师”在2015年年初上线,半年之内扩张到北京、上海等全国十多个城市。这样的速度让同行震惊,但对团队而言,不啻为一则付出终有回报的励志故事。

每天深夜的上海张江金蝶软件园,唯一灯火通明的楼层是“疯狂老师”。这伙蕴含着巨大能量的人,获得过IDG资本合伙人章苏阳、腾讯副总裁吴宵光以及创业家董事长、黑马学院创办人牛文文等大咖的青睐,但他们最热衷做的事,居然是捧着盒饭、彼此大声叫板,没有老板没有下属,整个团队都像打鸡血似地打磨商业模式。

张浩坦言,从线下培训转型到线上教育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此前他做了十年的中小学课外教育。2005年,还是厦门大学研二学生的张浩创立了一个线下的课外补习品牌“快乐学习”;2015年,基于对未来的判断,他“做了一个极其粗暴的决定”,离开了自己创办了十年、净利润几千万的“快乐学习”,创立了“疯狂老师”品牌。

这是一个审时度势的改变。张浩已在教育培训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年,他十分清楚,在未来的三到五年,那些基于工业时代思维所形成的大型培训机构,将逐渐被肢解掉,老师将从里面释放出来,由依附于机构生存转变为平台化生存模式。而“疯狂老师”的出现,为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几百万从业者,提供了第一次构建个人品牌的机会。

对于张浩来说,这次创业意味着要么被颠覆,要么颠覆别人。十年的线下沉淀、五年的商业洞见,就是为了让他在最合适的时机迅速爆发。“我们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只能全力死磕。”

“台风来了,猪都能飞起来。”2012年,张浩曾经如此总结自己在教育事业里的过往经历。如今,转身拥抱互联网的“疯狂老师”已然是在顺风而行,势头大好。

谈责任:放大老师价值

张浩经常调侃自己,“颜值越高,责任越大”,面对毫无门槛和标准的O2O在线教育平台,张浩发现,学生和家长仍然面对着师资良莠不齐的难题。

互联网的本质实际上是去掉无意义的中介,提供大数据,实现强链接。在过去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和家长学生只能通过中介机构产生关系。而“疯狂老师”则是砍掉机构,变成了平台,重构了生产关系。

在这种开放的平台上面,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很快让一个好老师的价值体现出来。张浩的认知是,“我出身于教师世家,非常了解教师这个群体。作为一个老师,只有让他可以安安静静地做老师,最后受益者才是家长和孩子。所以我们坚定地选择服务于老师。我们只跟优秀的老师打交道,一切的努力就是放大老师价值,让他们更受尊崇。”

优秀教师的资源其实是极其有限的,尽管如此,“疯狂老师”仍针对教师应聘制定了几近严苛的评选标准。有面试者说:“这是我遭遇过的最犀利的面试,前后有十几个人参与了考评环节,轮翻轰炸十几个小时,最后还面临着特级教师的一票否决制。结束后我感到整个人都被掏空了。”但其亦承认,这种对教学的极致苛求让他觉得安心:“想要强大,就要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业界有一个段子,叫“防火防盗防张浩”,因为“疯狂老师”每登陆一个城市,同行们一片鬼哭狼嚎,但这难以阻挡机构内的教师纷纷“转投敌营”。毕竟,谁都渴望自己能和一群最优秀的人聚集在一起,组建中国最优秀教师社群。对于张浩来说,“让大量的老师基于自由的平台,拥有自品牌,名师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基于数字沉淀和个人品牌的好老师将驱除烂老师,教师群体被逐渐净化——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坚持的使命。”

 

谈价值:追求财富的积累与放大

十年前,张浩的父亲还是名小学老师,严寒冬日骑着单车上下班,浑身冰凉,这让还在读研的张浩决心在父亲退休之前,挣10万元钱,给他买一部车。那一年他开始创业,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一百万。

对于教育或者教师,总有人说“谈钱就俗气了”,但张浩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一个人人皆懂的道理。在中国的教育培训行业,大量教师只是课外辅导链条上的一颗螺丝钉,他们没有多少选择权,授课收入的大部分也要被机构截留,禁锢的生存状态其实让老师活得很憋屈。

张浩就是要打破这种枷锁:“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教育是一种人对人的关系,教师的生活状态本身就是学生心中最好的教科书。”

因此,有媒体评价称,“疯狂老师”最疯狂之处,就是破坏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黑盒子”。

对此,张浩进一步解释称:“我常想,一个好老师的价值边界在哪里,不是年薪十万或一百万,价值应该是没有上限的。‘疯狂老师’要做的,就是充当老师的‘经纪人’和‘财富管理机构’,维护一个优秀老师应有的尊严。”

身兼教师和创业者身份的张浩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并不避讳应追求财富的积累和放大,因为“实现了财务自由,时间自由,进而才有可能实现个人的精神自由。”

张浩亦明白,掌握了一定的个人财富后,管理就成为了题中应有之义。为了实现个人财富的保值增值,这意味着资产配置变得尤为重要,既要通过稳健的理财产品来实现财富的保值,也需要有适当激进的投资来博取较高的收益,以实现财富的增值。

“但这种资产的配置又并不简单。”深谙教育之道的张浩明白术业有专攻,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专业的投资能力。他从自身经验出发,谈及富裕阶层应注重资产配置,并需依靠专业的理财机构。

张浩坦诚,教育领域的经验无法复制到投资和财富管理上。财富管理更需对市场、政策、环境等各个方面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机会和风险的准确判断,甚至还需要有丰富的过往经验作为支撑,这样才能保证投资的成功率。“专业的事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这样既能保证投资的成功率,也能让自己腾出手来做自己专业领域的工作。”

鉴于此,张浩选择宜信财富作为财富管理伙伴。作为宜信财富厦门分公司的VIP客户,张浩接受了专业理财师对其进行的全面理财评估分析,开始尝试宜信的理财产品。其中,宜信财富为客户设置的个性化的投资理财服务,针对性强且全面,令张浩印象深刻,因为“(宜信)很多时候比我自己考虑得更加周全,这个让我很惊讶。”

在此期间,宜信财富秉承贴心服务之道,还推出一系列增值活动,比如生日礼包、亲子活动,财经知识讲座和进修培训以及私下的游艇活动等,极大加深了张浩与宜信财富的亲密关系。

张浩认为,宜信财富是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金融的公司,在这个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作为行业标杆,宜信无论在品牌、资质方面都是非常令人放心的,而且宜信财富是个有理想、有格局且在不断创新的企业。张浩提到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在今年刚刚提出“1+3带多”的财富管理理念,评价称“极具前瞻性”——“未来可能是个‘人无股权不富’的时代,宜信财富很敏锐的感知到了这一趋势。”

在张浩看来,宜信财富很好地契合了他对优秀理财机构的五个想象:资质优良、具备相关的金融牌照、有属于自己核心的风控技术、定期的信息披露以及完善的担保机制等。

从事教育事业的张浩特别注重“成长”,他认为财富管理机构特别需要帮助客户成长,需要助力客户的事业和人生的发展。

目前,张浩的事业已经走上正轨,在资金面上的需求量并不是太大,因而他暂时不会考虑将理财资金收益投入到事业当中。但宜信财富仍将伴其左右,“在宜信的理财相当于为我未来生活上了一个保险,让我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能保障生活并可能有再来一次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