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专稿|爆炸事故现场氰化物平均超标40多倍 大水坑处理需两三个月

《财经》记者 孙爱民 贺涛/文  

2015年08月21日 11:37  

本文1720字,约2分钟

不同领域的专家对于坑内废水的处理意见不一,目前暂定的处理方案也许会随着废水成分与水量的确定有所调整。

摄影:王民

天津港爆炸事故现场,一个积水的大坑,像一只睁大的巨眼望向天空。这里是爆炸的原点。周边是一万多节杂乱无章的集装箱与被炸碎的仓库废墟。

事故发生第三天,爆炸现场烟雾逐步散去,这个直径约100米的水坑通过航拍设备进入人们的视野。

坑内的水成分如何?会不会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坑内的水如何处理?水抽走后,坑内的底泥如何处置?

事故现场环保应急工作组一名专家对《财经》记者分析,目前坑内水的成分还不甚明朗,防化人员已经取了水样进行检测,待结果出来后会集中处理,并评估是否对地下水形成污染。

目前总体来看,以水坑为中心的事故区警戒区内,水环境主要是氰化物污染比较严重。根据环保应急工作组的测定,大水坑中的氰化物平均超标40多倍,另外,PH值也出现超标,在10-11之间,碱性很强;此外,化学需氧量、硫化物、氨氮等都不超标。

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助理王立前对《财经》记者分析称,碱性废水比酸性废水好,因为氰化钠不能遇酸,遇酸会变成剧毒的氢氰酸,在碱性环境下,氰化物比较稳定。

氰化物的剧毒来自于其中的氰根CN。氰根离子进入人体后,能够“绑架”血细胞中的三价铁离子,使血细胞失去送氧能力,严重者导致人迅速缺氧而亡。

据新华社报道,8月16日,北京卫戍区防化团首次进入到污水大坑取样。“在水坑周边行走感觉地面有硬块,但整体土质松软,目视水体浑浊,有些发黄。” 防化团工程师杨江龙如此描述。

环保应急工作组根据大水坑的水质制定了处理方案,并正在实施。处理方案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用泵提升,二是管道输送,三是破氰装置,四是送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通过以上方法可以确保氰化物达标排放。

8月17日,北京卫戍区防化团在核心区大坑外围20米处、东西南北各架设一处传感装置,以便实时监测水坑周边空气环境质量,并评估坑内废水是否释放有害气体。

最新消息显示,环保部门已着手在水坑外800多米处开始安装临时破氰装置,运行去除氰化物后再汇入污水处理厂,达标处理后再排放。

所谓破氰处理,就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氰根离子中的碳原子和氮原子情形拆散,从而将氰化物分解成低毒物或无毒物,如氮气和碳酸盐等。

根据媒体报道,现在大坑中的污水量大概有5万吨左右,需要预备出10倍的储水能力,也就是达到50万吨水的储水能力。

一套破氰设备日处理污水5000吨左右,所以要处理完全部污水,预计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目前各项装置正在加紧铺设中,预计一到两天即可开通排水。

然而,上述应急工作组专家对《财经》记者透露,不同领域的专家对于坑内废水的处理意见不一,目前暂定的处理方案也许会随着废水成分与水量的确定有所调整。

20日下午,北京卫戍区防化团再次对核心爆炸区进行无人机拍摄,现场一名官兵告诉《财经》记者,最近两次降雨后,大坑内的积水略有增加,目测不超过5米。

据《财经》记者多方了解,目前有关废水的后期处理,将有两家污水处理厂介入。

法新社报道称,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此前接到通知负责处理天津港事件现场废水,废水将安全存放在天津合佳威立雅危废处置中心。威立雅将尽快采取合适的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置。

天津港保税区扩展区污水处理厂也将处理部分爆炸事故中产生的废水。这家平均污水日处理能力7000立方米的处理厂,在8月13日下午接到应急指挥部承担处理事故废水任务的通知,按照事故应急指挥部的事故废水处置方案,做好相关准备。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事故废水经市政管网进入市政井前进行第一次水质监测,记录废水原始数据,随后废水进入作为第一层保障措施的移动式应急破氰设备,投药剂进行化学处理,将氰化物分解;之后对出水进行第二次水质监测,随后进入作为第二层保障措施的移动式专业臭氧氧化、混凝、活性炭吸附等设备,再进一步无害化处理;出水后进行第三次水质监测。经过这些环节后,即进入污水处理标准工艺环节。

水处理后,坑内底泥该怎么办,上述应急工作组专家表示,专家组正在讨论处理方案。

“大坑是个难题,不仅有水,还要处理坑底的泥。”上述应急工作组专家分析,此前市民普遍担心空气污染,从目前的监测数据看已经不成问题,接下来重点是针对核心爆炸区内的危险化学品与水坑内的积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