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人数超过美国,中国由此跑入中产社会?

《财经》记者 蔡婷贻 | 文  

2015年10月16日 20:24  

本文1298字,约2分钟

瑞士信贷发布《2015全球财富报告》统计显示,中国中产人数达1.09亿人,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正式超越美国的9200万人。该调查显示,全球中产人数为6.64亿人。

中国是否自此进入中产社会随即成为很多人心中的问号。

国內外的社会学研究显示,中美两国的中产阶级并非完全相同概念,全球不同机构对中产定义也各有不同。此次发表调查报告的瑞士信贷对不同国家的中产就有不同定义,他们将中国中产定义为拥有至少28000美元资产的家庭。根据该定义,中国自2000年至今增加了4300万个中产阶级。

联合国及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对中产的定义则是每天赚取或消费10-100美元的消费者,意指具有购买冰箱甚至能考虑汽车能力的人。咨询机构麦肯锡将中产分为年收入10.6万元-22.9万元为上层中产,6万元-10.6万元家庭为下层中产;2012年中国上层中产占14%,中产占54%,同时预测2022年上层中产会增加为54%。

美国调查机构Pew将每天收入10.01-20美元的消费者定义为下层中产,20.01-50美元者定义为上层中产。在该机构调查中,美国约80%人自认为中产。

长期追踪美国中产行为模式的美国社会学学者Will Barratt 对《财经》表示,中国的中产人数或者超过了美国,但是谁有更多可支配收入和消费力才是重要问题。他解释,可支配收入指在扣除日常支出,包括食物 、退休金和医疗照护后剩下来的收入。

Barratt将中产细分为上、中、下层,这三层中产的购物行为和生活状态存在差别。下层中产在购物上倾向认定贵就是好,上层中产因为经验较倾向追求品质。

其他咨询机构Monitor Group2009 年的调查显示,中国的下阶中产的消费行为主要偏好购买容易识别的奢侈品,高阶或成熟的中产在购物上更追求物有所值,对品牌反而不一定绝对在乎。

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中产阶级购买如浓缩咖啡机等家电用品,中国中产阶级购买的产品是水过滤器、空气净化机、豆浆机等。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指出,因为意识形态的关系,国内官方一直避免使用“中产阶级”一词,转用“中等收入阶层”或“中等收入群体”取而代之。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李春玲研究也显示,因为各种因素,在国内调查中,自认为中产阶级的家庭维持相对低比例,但是随着生活条件改善,认可自己中产地位的家庭越来越多,这些家庭主要为五大城市的白领家庭。

自2000年初开始研究中产的周晓虹归结中国中产的组成主要包括:1978年以后新生的私营企业家、乡镇企业家、小业主、小商贩等自营业者以及其他形式的个体户,与党和国家机构有连带关系的党政干部和知识分子,以及国营企业的领导人、因外资引进而产生的"外企白领"、大批企业和社会组织管理者、因高新技术的采用和新行业的出现而产生的高收入群体,如留学回国的创业者、建筑师、律师、会计师、房地产评估师、营销人员、影视制作人、股票经营者以及其他类型的自由职业者。

周晓虹将目前收入结构部分归结为“让一部分的人”先富起来的结果,但是他认为中国离所谓中产社会还有很长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