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传统的信息化安全不足以覆盖到制造领域的安全

财经网  

2015年11月19日 17:21  

本文3091字,约4分钟

财经网讯“制造企业进行转型,不管走的是什么路径,目标是一致的,但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信息化的安全不足以覆盖到制造领域的安全。” 11月19日,GE大中华区工业互联网总经理杨涛在“《财经》年会2016:预测与战略”上如此表示。

她强调,制造企业在进行转型过程中,面临着安全性建设方面的挑战。此外,还要解决来自基础设施、人才和业务模式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在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她建议,制造企业的转型可以从资产优化和运营优化两方面着手。

资产优化意在提升资产的利用率,同时能够为客户带来一些增值服务。而运营优化,致力于使在岗的工人、管理人员,能够和管理规章制度结合,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以下为杨涛发言实录:

杨涛:各位朋友下午好,刚才各位嘉宾的发言都非常精彩,我想我们对中国制造现在面临的各种挑战还有国际环境的一些观察观点都是一致的,我就不再重复了。中国正在进行经济转型,而且是前所未有的结构化转型,所以服务会是在整个GDP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的。过往的GDP制造业会占很大的比例,但是在未来我们希望能看到随着结构化转型,服务将会超过制造业,但是在服务当中我们期待看到的是,就像刘主任谈到的是高质量、高利润、可持续增长的服务。

BCG有一份报告,中国今天转型的服务,像医疗、航空、高科技还有一些重型机械制造等等,都是在拉动服务GDP增长的重要产业。所以制造业在转型当中,对于整个GDP的贡献现在变成一个重要的话题。回归制造业是全球的国家战略的重点,不管是欧洲、美国还是中国,中国政府正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工业结合,两化深度融合,这都是业界、政府、企业共同面临的一个挑战,也是要深刻去研讨的一个话题。

GE本身也是一个传统的制造型企业,但是在这个百年老店我们也面临着如何在新的国际竞争当中,我们自己要寻找一个突破创新之路。现在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些GE的观点看法,还有我们走过的路和一些经验。

我们是2012年来到中国,这个战略是五年前就提出来了,因为制造业本身走入了一个困境。第二个在GE超过一千多亿的应收当中,75%来自制造,160亿美元的纯利润。但是由于客户市场和全球环境的变化,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突破点,去服务于在全球各个行业的客户。所以GE就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就是要把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通过数据无缝连接,通过海量数据找到运营当中的瓶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从而进行整个核心竞争力的转型。

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不是这么容易的。工业互联网来到中国,我们现在看应该是恰逢其时,因为在过去将近20年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中国也积累了很好的一些基础设施。第二个就是国家战略的提出和中国目前的制造业正在面临的转型,迫切需要一些好的信息化手段、管理理念、创新来帮助我们转型。人才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积累,所以从这三点来看,我们认为今天的中国在国家战略的指导之下,做工业互联网是恰逢其时的好时候。

怎么做?GE倡导的工业互联网有两个着眼点。第一个在制造企业毫无疑问都是重型机械制造,以资产为重的。所以重资产的企业现在最重要的是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如何优化它的资产,如何提升资产的利用率,而同时能够为我们的客户带来一些增值服务。第二个落脚点是运营优化,中国企业所在的是相比德国提出的德国工业4.0,我们是2.0甚至更粗放,更落后。所以管理粗放,机能低下,信息化基础薄弱等等,都是现在制造业普遍存在的。所以如何使运营优化让我们在岗的工人、管理人员,能够和管理规章制度结合提升我们的效率,这是工业互联网的着眼点,这也是中国工业企业转型迫切需要解决的,资产的优化、运营的优化。

资产优化、运营优化,我们举一个详细的例子。在进入中国的工厂,我们离散型的工厂像家电,电器类产品,离散型为主的制造企业。我们看到它可以经过几个步骤,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传感器可以驱动的自动化。第二方面,实现全工厂级别的自动化。第三个方面包括供应链,供应链上下游的优化。

这三方面有话要经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没有数据我们就像瞎子摸象,就像你坐在军中但是缺乏前线汇报,没办法做智慧。所以数据化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企业做决定或者做管理是基于经验型渠道,哪怕有一些数据,但是都是局部的,不及时的,而且是错误数据,所以全数据的采集是非常关键的。下一步有了数据之后我们希望可视化,所以在GE的智能工厂当中,我们也推出了数字链和数字双胞胎的概念,就是工厂制造全流程通过信息手段可视化,通过可视化让我们对生产力、生产资源、生产效率有了解。之后是控制,按照我们的管理目标按照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在流程控制、资源控制、物料控制等等,和现今工艺相结合。最后一个环节是我们最期待的环节,就是实现优化,基于被告知的全数据基础上的预测,能够对资源,对于市场,对于客户的需求的预测性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优化。

这四个阶段就是刚才我们说互联网在智能工厂的一个体现,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确实是很困难的。

GE自己在2012年进入中国之后,不仅在自己企业里实现工业互联网的转型,同时也把工业互联网的一些产品方案向市场推进。从我们来看这个行业的成熟度,航空业是大数据和云计算应用最成熟的,发电、油气、能源管理、风能、水处理还有交通、医疗等等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那些应用也从浅到深,从我刚才说的资产和运营的两个角度,都有很多企业做了很好的尝试了。GE也在携手中国电信,还有一些大型国企、央企进行积极尝试。挑战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现在有四个需要非常关注的:

1.安全性。制造企业进行转型不管走的是什么路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信息化的安全不足以覆盖到制造领域的安全,GE工业互联网上倡导的安全,除了IT的安全还有OT的安全,就是工业技术的安全。

2.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从数据中心到网络,到大数据分析,到云计算等等基础设施的部署。

3.复合性人才。过去中国的20年,无论是信息化还是工业化过程中培养了很多人才,但是都过于单一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之后,我们需要更多的是复合性人才,对工业材料了解,对信息业了解的,当然对我们管理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技术是服务于业务的,刚才提到的最终是希望驱动企业,使它具备智能管理和持续创新的能力,从而提高它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对于企业的经营者来讲,也是面临着一个挑战,就是我们的管理技能如何和信息化技术,和先进材料技术多方面融合,给企业制定一个好的战略。

4.业务模式的改变。技术的引入也会促使我们从上游产品设计到生产制造,到供应链,一直到市场服务形成一个全闭环的流程。每一个环节都会对我们传统的运营模式和业务模式带来冲击,互联网给消费领域带来的改变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工业领域也是如此。比如说众包在产品设计阶段,现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我相信将来在供应链,在市场服务的时候如何更精准,更和消费者互动,这些都会对我们已有的模式带来很大的改变,我们参与的很多项目当中都是着眼于这方面的改变。

所以这四点,我相信不管是以德国为主倡导工业4.0,还是美国为主的工业互联网,还是中国的2025,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挑战。前景我相信非常美好,道路显然是艰难和曲折的,但是大家都充满信心,所以GE也希望和政府,和行业同仁们,和业界的朋友们一起,我们边学边做。这个过程中我们乐于欣赏我们的心得,更愿意和同仁们一起学习和借鉴,谢谢大家!

《财经》年会2016:预测与战略由《财经》杂志、财经网主办,于11月17日-19日在北京举行。

(嘉宾观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发言人本人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