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代会开幕前夕,人大代表、中核董事长孙勤接受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和《财经》杂志的专访,详细阐述了中核集团的发展。
中核集团与中广核集团融合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技术即将在今年迎来新的进展。由于此前双方技术方案融合成果并不能令高层满意,在政府主管部门牵头下,两家抽调各自技术人员成立了华龙公司,推进华龙技术的进一步融合。该公司已经于1月22日注册成立,孙勤在采访中透露,预计六月将完成技术融合,并在融合之后争取在国内再开工新的核电项目。
据《财经》记者从多种渠道获悉,中核旗下漳州厂址与中广核旗下宁德5、6号厂址将是两家企业推动后续华龙一号技术在国内发展的目标厂址。
华龙公司成立的初衷是为了推动国内核电技术出口,孙勤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的核电技术路线中,最具出口现实性的就是华龙一号。
核电出口不仅涉及技术考量,也与地缘政治、资金实力、全产业链服务能力有关。孙勤认为,对华龙一号出口而言,在国家层面有三大优势:第一,中国进行一带一路的战略优势;第二,亚投行、上合组织等可以提供的资金优势;第三,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有着传统友谊,具有政治外交影响优势。另外从企业角度,中核具备多年积累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全产业链的供应能力。
孙勤认为,核电“走出去”,目前大势非常好。现在世界上有核能、正在发展核能和需要发展核能的国家大概是70多个,在“一带一路”上有40多个。估计到2030年,“一带一路”上核电机组将会达到近100台。“华龙一号”估计能占到20%~30%的市场份额。
但形势也很严峻。国际核电市场竞争激烈,包括韩国、俄罗斯、日本、美国都在开拓海外市场。但中核仍将努力开拓市场,以诚待人,积极参与竞争。
孙勤介绍,在战略选择上,发展中国家是目前中核开拓的重点。。因为从长远来说,粮食、能源和疾病是发展中国家长期需要面临的问题,核电可以满足能源需求。第二,人类最终的能源要靠核能。所以从满足最终能源需求、战略、外交考虑,核能越来越受重视。
具体而言,是以阿根廷为重点的南美市场、以阿尔及利亚为重点的非洲市场、以巴基斯坦为重点的亚洲市场。以英国为重点的欧洲市场,中核也将积极拓展。
在2015年中核旗下核电资产——中国核电(601985.SH)成功登陆A股之后,另一大资产——核技术应用产业也将寻求上市。中国同辐公司是中核旗下核技术应用的产业平台,据中核透露,目前该公司的上市计划已经提上日程,力争年底前上市。
相比核电,核技术产业潜力长期不为人所知,孙勤表示,核技术是核工业的轻工业。根据中核相关的测算数据,美国、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核技术产业产值约占3%至4%左右,以此计算,国内核技术应用市场规模将达上万亿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