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家姜建清卸任,易会满挂帅后的工行挑战

《财经》记者 张威 杨秀红 | 文  

2016年05月17日 20:27  

本文6063字,约9分钟

(姜建清)

(易会满)

16日下午17时13分,工商银行发布网讯“中组部宣布我行主要领导调整决定”, 16日上午,中国工商银行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中组部领导宣布易会满任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不再担任中国工商银行行长职务。

上述调整由中组部主持常务工作的副部长(正部长级)陈希宣布,同时宣布免去姜建清同志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职务。

上述职务的任免按有关法律规定和程序办理。某工行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待工行董事会履行完相应程序后,易会满将接替姜建清出任工行董事长。届时,易将成为国内第一大行的掌舵人。

至此,工行的“16年姜建清时代”正式谢幕,63岁的姜建清已经到了卸任的最后年龄,在其掌舵工行的16年间,工行先后进行了精简人员、机构、股改上市,2014年组织框架调整、“e-ICBC”战略等重大改革、转型,工行上市之后的一切蜕变直至成为“宇宙大行”都离不开姜的功劳,如果按照姜建清与工行最初的缘分算起,其自1979年进入工行工作,已经陪伴工行走过近37个春夏秋冬。

接替姜建清的则是在工商银行工作同样超过30年、现年52岁的易会满。当下,整个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银行业特别大行净利润增速向零逼近,不良资产堪忧等一系列现状对工行这位新掌门人也提出了巨大挑战。

那么,“姜建清时代”谢幕是否意味着工商银行既有战略会作出调整?

“昨天来之前把董事长今年年初的战略发展研讨会和行长会讲话重新温习了一遍,感觉到董事长真是有前瞻性。”这是易会满在不久前工商银行的一个中训班上的讲话内容。

“这只是一个小细节例子,易行长对董事长之前提出的战略非常赞同。他们配合也很不错,而且国际性商业银行战略大体一致,所以,工行战略不会有太大改变,肯定会稳健往前走。”工商银行某分行行长告诉《财经》记者,从我们内部讲,姜董事长和易行长配合非常好,这样配合对业务发展、上下协调都非常有好处。

与此同时,在易会满接替姜建清之际,工商银行新行长人选则同样引发市场关注,根据四大银行总行长副部级考虑,该行新行长人选或将来自行内产生、他行调任或者监管委派等几种方式。

主要领导调整

按照中组部和国资委规定,央企领导退休年龄通常是60周岁,可放宽至63周岁。姜建清出生于1953年2月,今年已经63岁,已达到卸任的最后年龄。

早在5月4日,市场就传出姜建清卸任的消息。当时,工行召开临时会议商讨高管职位变动一事,其中涉及到的职位变动包括工行董事长一职。上述工行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在任免之前行内就曾民主推举易会满担任董事长兼党委书记一职。所以,中组部宣布的工行主要领导任免和此前市场预期较为稳和。

查阅姜建清的履历不难看出,他的经历颇为丰富。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经历过文革时期,走过“上山下乡”路,在农村务过农,煤矿上过工。1979年,26岁的姜建清返回上海,并与银行结下了37年的缘分。

“拥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与充实的实践经验,并且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结合的典范,是中国少有的银行家。” 许多业界人士对姜作出上述评价。

姜建清不仅具有丰富的金融工作经验,而且对金融理论也很有研究,发表过大量学术文章和论著,姜建清离任前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是4月初在《财经》杂志上发表的《银行信贷管理:增量与存量并重》,在该篇文章中,他指出,货币信贷政策制定需兼顾多重目标,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的相互平衡,信贷增长应是有极限的。一旦信贷增速超过了实体经济实际的货币需求量,超额货币供给就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对币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均会产生负面影响,最终影响经济的稳定运行与合理增长。

现年52岁的易会满,1964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的一座小城。他自1985年加入工商银行,20年后,即2005年10月,易会满成为工商银行的高管成员之一。这一年,也是工行在董事长姜建清带领下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年。

在工行上市后的近10年间,易会满从工行北京分行行长升任为工行的副行长,后在2013年5月接替杨凯生出任为该行行长及副董事长。在正式担任工行行长三年后,易会满接到了人生中更为重要的任命通知。

“易行长出生1964年,2013年担任工行行长就已经是副部级,年轻、睿智、严谨、务实,易行长是一个很坚毅而且大度的人。”上述分行行长对易行长作出评价。

在易会满接任姜建清担任,工商银行新行长人选则同样引发市场关注,据《财经》记者了解,目前新行长人选还没有确定,不过根据四大银行总行长副部级考虑,该行新行长人选或将来自行内、他行调任或监管委派等几种方式,最终还要中组部定夺。

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新行长从工行行内产生的话,排名第一的应该是监事长钱文挥,之后是执行董事、副行长张红力。

钱文挥,1962年生,1985年7月至2003年3月在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工作, 2001年10月至2004年10月,进入建行总行工作,历任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上海分行副行长、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兼上海分行副行长、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兼重组改制办公室主任。2004年10月,任交行副行长,2007年8月,出任交行执行董事、副行长。2015年2月任中国工商银行党委副书记。2015年7月任中国工商银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

张红力,1965年生,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委员。黑龙江省省长金融经济顾问。历任德意志投资银行亚洲分行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兼大中华区总裁,神华集团外部董事。2010年4月,任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

值得注意的是,张红力加入工行成为首例外资银行高管直接出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副行长职务,也是中国内地首位从外资银行引进的最高级别的高管。而张红力的加入对中行海外布局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截至2015年底,工行的境外网络则覆盖了42个国家和地区,分支机构达到404家。而早在2015年,姜建清就曾公开表示,“如果把工商银行境外机构看做是一家独立的银行,其规模效益已进入全球银行百强之列。工行在海外的布局与海外当地的银行并非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作关系。”

不过,上述业内人士也表示,除了在工行行内产生新行长外,也不排除从其他行外调任或者监管系统委派一名副部级人员过来。

姜建清掌舵16年

如果将姜建清在工行工作的时间分为两部分的话,在其掌舵工行之前,他与工商银行一同学习、发展,1979进入银行大门之后,姜建清抓紧充实自己,边工作,边读书。资料显示,1984年他从上海财经大学毕业,此后又相继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此外他还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过一段时间。

而在姜掌舵工商银行之后则是带领工商银行一路向前发展, 回顾过去,1999年6月末,工行的不良贷款最高峰时达47.59%。2000年2月,姜建清接任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对工商银行进行精简,并将工商银行资产质量一再优化,工行1999年毛利润还是负值,随后在2000账面实现利润96亿元。随后,2005年,姜建清带领工行完成股份制改造,2006年10月,工行成功登陆上交所和香港联交所,实现A+H股同时挂牌上市。自此A股市场迎来一家市值超万亿的巨无霸公司。

2006年年报显示,工商银行资产总额7.5万亿元,营业收入1030亿元,净利润487亿元,资本充足率14.05%。经过十年发展,工行已经成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一家银行。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工行资产总额为22.88万亿元,净利润749.0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6%,是银行业的宇宙行。

在综合化经营战略的推动下,工商银行已经成立证券、保险、租赁、基金类、股权投资基金公司。2015年,基金、保险、租赁等综合化子公司净利润合计增长55.4%。其中,工银租赁定位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总资产达到2987亿元。工银安盛总资产规模突破665亿元。工银瑞信资产管理总规模超过9500亿元,大幅提升62%。

同时,在综合化经营战略的推动下,工商银行在2014年初进行了自2006年股改上市以来新一轮大规模的组织框架整合,并由董事长姜建清一手负责。

除了综合化经营战略,工行海外业务布局近年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工行年报显示,2015年末境外机构资产规模达2798.30亿美元,占到集团总资产的8.2%。过去十年中,工行境外机构资产复合增长率为29.82%,对提升集团盈利、分散经营风险、增强综合竞争力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利率市场化、金融托媒等背景下,银行业净利润增速持续下滑,资产质量引人担忧,即使是宇宙行也难以幸免。从数据可以看到,自2013年开始,工行的不良率也开始不断上升,净利润增速也自该年逐渐下行,去年该行归属净利润增速仅为0.48%。

面对上述压力,工行在传统信贷领域紧跟国家供给侧改革等战略,适时调整资产投向;同时,面对互联网那个金融新兴实物,工行在2015年提出以电商平台“融e购”为核心的“e-ICBC”战略,积极应对、适时转型。

“姜对工行的贡献非常大,很多战略、理念都很超前,工行是所有行科技投入最大的银行,技术、科技也是走同行前面的银行。”上述工行人士向记者坦言。

姜建清曾表示,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以及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等相关政策的深入实施,互联网金融正在迎来新一轮的强劲成长。而工行的“e-ICBC”战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工行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银行和网络融资银行。”姜建清在今年1月8日“互联网+”金融大会上称。

数据显示,工行电子银行客户数已突破5亿户,其中网上银行客户突破2亿户,手机银行客户达1.76亿户,2015年电子银行交易额增长22.9%,达到560万亿元,以互联网业务为主的电子银行业务在全部业务量的比重超过90%。

此外,工商银行在传统网点转型方面也较超前。工商银行在业内首创了基于新型设备实现的“客户自助+人工协助”的智能服务模式。截至2105年末,工商银行投入运营自动柜员机9.9万台、自助终端5.8万台、智能设备2万余台,自助渠道先后为客户提供了现金存取、账户开立、大额转账汇款、电子银行开通、投资理财、代理缴费等10余类100多项金融服务。

“他是一个优秀的银行家!”某股份制银行行长通过微信向《财经》记者对姜建清作出简短评价,或许正因为堪称“银行家”人士少之又少,姜的离开才被业内解读“一个时代的结束”

在上述分行分行看来,姜董事长十几年给工行做出了杰出贡献,执掌工行之初,不良资产非常高,后来又带领大伙股改上市,股改上市之后,十几年工行高度发展,不良率降到很低,董事长对工行的贡献非常大。“工行这么多年给大家印象也是严谨的银行,这与行内严谨的工作作风有很大关系,姜董咋工行业务发展、队伍建设、干部培养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易会满的挑战

经过多年发展,工行当前已跻身世界领先大银行之列。该行2015年年报显示,工行目前向全球532万公司客户和4.96亿个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 但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下,新任掌门人易会满和他所即将执掌的工行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对于易会满而言,当前更为直接的挑战来自两方面,一是对不良贷款的管控,二是如何在净息差收窄的同时令公司利润继续增长。

自2013年易会满出任工行行长以来,工行就面临不良贷款攀升的严峻挑战。 财报显示,2013年以来,工行不良贷款率从年初的0.85%逐步上升,至2015年底,已达到1.5%。前期发布的一季报显示,该数据已再度上升到1.66%。在五大国有银行中居于第二位,仅次于农业银行。

另一方面,保持利润继续增长也是摆在易会满面前不小的挑战。财报显示,2015年,工行实现净利润2777亿元,比上年增长0.5%。今年首季,该行净利润增速则为0.59%。这是工行自2006年上市以来,净利润增速首度跌至个位数以下。易会满在2015年年报的行长致辞中也提到,利润总量越大,增长难度也随之增加。工行2015年的净利润已经超过了2000年之后8年的利润总和。在诸多不利因素下,未来如何超越这一利润水平,是摆在他面前的难题。

国泰君安预计,2016年银行板块整体净利润零增长。作为国内第一大行的工行也同样面临上述挑战。

工行在2015年年报展望中坦陈,未来一年该行将面临四方面的挑战。而这也将是即将上任的工行董事长易会满需直面的挑战。

工行提及的四方面的挑战,第一点即是对风险的管控。工行称,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传统风险形态演化和新的风险因素交织,将进一步考验本行的风险管理和质量管控能力。第二点为息差收窄的影响。工行认为,利率市场化将在一段时间内导致市场利率差收窄,要求本行进一步推动业务结构优化调整,加快构建多点支撑的盈利增长新格局。第三点是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将持续改变金融业态,这需要工行从深层次转变经营管理模式,以新视角和新方法重构客户关系和创新服务模式。第四点则是跨境经营中的难题。工行表示,国际经济复苏进程不平衡和国际金融市场持续波动,将增加本行跨境经营和全球资产负债管理的难度。

“寒暑易节,冬藏春发。万物生长自有其规律,银行金融也是如此。”易会满在2015年的行长致辞中谈到了他对银行金融的看法,并提到了2016年对复杂多变局势的应对之策,即围绕董事会制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牢牢抓住转型升级的工作主基调,千方百计稳质量稳增长,谋事蓄势求发展创未来。

从易会满谈到的董事会制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中,或许能一窥其未来带领工行应对一系列挑战将采取的措施。

在工行董事会报告中提到,未来将通过三方面措施确保工行继续稳健发展。这些措施包括加强资产管理质量,保持风险可控;深化经营转型,进一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快创新改革,构建竞争发展的新优势等。

在防范风险方面,工行将会加快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在现代管理领域的应用,并探索通过投资银行资产证券化和互联网平台的创新方法,提高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率和专业化水平。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将加大对绿色环保行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互联网领域的支持力度。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上,工行将深入推动旗下互联网平台融e购等的发展。

自1985年加入工行起,易会满已与该行同舟共济30余年。未来,该行将会迎来易会满掌舵的时代,他将如何带领工行突破利润几近停滞的困局,让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