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前,学界就开始呼吁关注上市公司的一种行为:先授予高管期权,紧接着发布利好推动股价上涨,让自家人获益。这种精心计算被称为“压弹簧”(spring loading)。研究者还发现公司通过倒签日期(backdating),在股价低点授予高管期权,使其获益。据估计,在21世纪初,上市公司高管通过期权倒填日期平均每年获益50万美元。2003年至2010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包括苹果在内的32家公司提起相关诉讼。
2002年生效的萨班斯法案规定,企业在授予期权后两日内须报告SEC(此前为两个月),从技术上禁止了倒填日期。2006年,SEC要求企业披露是否曾倒填日期或有此计划。但没有证据显示SEC严格执行了这两项规定。
为调查上市公司是否仍在进行期权“内幕交易”,密歇根大学Ross商学院的三名研究者分析了2008年至2014年的140万宗期权授予,寻找倒填日期、“压弹簧”和“躲子弹”(bullet dodging,即先发布利空,股价下跌后立即授予期权)等行为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