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中国投资机遇

《财经》杂志 冯栢文(Vaughn Barber) 毕马威全球主席  

2016年11月22日 11:24  

本文6433字,约9分钟

“十三五”规划预示着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快转型、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并更加注重市场导向、遵循规则、融通全球,这势必为中外企业开启新的投资空间、创造新的投资机遇提供新的合作平台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迈向高收入经济体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中国的转型发展和融通全球,意味着大量新的发展机遇有望被释放,这将为对华投资外企和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一、中国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及其蕴含的投资机遇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呈现出新的阶段特征。这些阶段特征既是“十三五”规划制定的背景,深刻影响着“十三五”时期中国的经济社会政策,也蕴含着外商对华投资(FDI)和中企对外投资(ODI)机会的重要信息。

“双中高”的发展趋势:中高速和中高端

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和工业化过程,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相对成熟的阶段。首先,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2009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了逐步下滑的趋势,2015年降至6.9%,为2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可能进一步下降至6.5%或以下水平,经济进入了中高速增长阶段。然而,即使中国经济增长开始进入逐步下降的通道,每年经济增长的绝对总量仍然可观,是全球每年经济增长绝对量最大的国家,这意味着与之相关的国内投资需求量依然保持较大规模。而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越8000美元大关之后,中国对外投资意愿也将明显增强。因此,“十三五”时期,在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中国市场将催生更多的FDI和ODI机会。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正在向中高端迈进。随着经济发展从工业化初期的起飞阶段逐步迈向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向中高端迈进。2015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50%,已经成为经济增长最有力的拉动板块。其中,生产性服务业近年增长大大超过工业增长速度。与此同时,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15年增长10.2%,大大超过整体工业增速,传统制造业占GDP比重逐步下降,而先进制造业占比则稳步上升,这一趋势正在强化。由此可见,“十三五”时期,中国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这为外资企业拓宽在华投资领域,以及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对接国内技术和市场需求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双结合”的政策工具:政府转型和市场改革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化改革,是过去30年中国取得经济发展奇迹的重要战略。近年来,前期改革的红利正在逐步消退,需要新的改革措施来提振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在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三五”将成为中国新一轮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削弱投资管制,提高行政效能,有利于提高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便利性,降低其投资成本。同时,推进市场化改革,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有利于外资企业更加公平地参与中国市场竞争,也为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

“双引擎”的转型路径:双创驱动和消费引领

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提质增效升级的发展阶段,中国转型具有两个重要的条件。首先,经过多年发展,中国产业已具备良好基础,技术研发能力也在增强,但产业整体自主创新意识和技术产业化能力不强。其次,中国正向高收入经济体迈进,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且消费升级正在加速,文教娱乐等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满足居民消费特别是公共服务消费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因此,“十三五”时期,中国转型的两个最重要路径:实施双创驱动和促进有效消费。中国政府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有利于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新兴产业领域,也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获取技术并服务于国内高端产业的发展。同时,中国加快扩大消费和推动消费升级,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供的数量与质量,有利于外资企业开拓中国消费市场和参与公共服务业的投资运营,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兼并优势服务企业,并转而服务于国内消费和公共服务市场。

“双核心”的城乡格局:新型城市和美丽乡村

城镇化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发展城市工业和扩大城市规模,中国逐步从农业经济社会迈向工业经济社会。2015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56.1%,预计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然而,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及城市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仍存在,不利于城乡高质量平衡发展。

因此,“十三五”规划提出,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这一方面有利于拓宽外资在城乡的投资空间和投资渠道,也有利于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利用在国外积累的建设运营经验,参与国内新型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

“双渠道”的开放模式:贸易升级和资本输出

中国对外开放正在进入新的阶段,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中国正从商品输出阶段向资本输出阶段转化,2015年以来,出口开始出现季度连续负增长的形势,而对外直接投资却从2012年开始保持了每年15%左右的增长速度,对外投资对出口贸易的替代效应逐步增强。其次,中国贸易结构呈现升级趋势,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占到贸易总额的30%左右,其中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到出口贸易总额的35%以上;同时,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等新型商业模式正逐步成为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此外,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金额超过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中国开始从资本净流入国转变为资本净流出国。这些阶段性的变化一方面有利于外资企业加快对中国高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产业的投资,另一方面促推了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二、“十三五”发展战略思路与投资重点

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是“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投资应瞄准提高有效供给和扩大有效需求的相关领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规划的主线,有三大任务和目标,其中蕴含着极为重要的投资机遇。第一,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趋于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为外资企业加快投资中国高端与新兴产业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并“引进来”国外先进技术与模式提供了机遇。第二,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力度,调整各类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和机制,这样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微观活力,从而有效提升FDI与ODI双向流动的制度便利性。第三,“三去一降一补”为降低外资企业在华经营成本、拓宽投资渠道及降低投资风险提供了保障。

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投资应重视加快创新和促进投资消费质量的相关领域

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是“十三五”规划的核心目标,它主要体现在几个层面: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以及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

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涵盖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增长要更多依靠创新;二是要促进投资效率提升;三是要切实提高消费质量。由此,外商在华投资应该更加关注创新型产业,更加关注城镇建设、公共产品、生态环保等投资领域,更加关注城乡消费、文化教育、绿色消费等消费领域。而中国对外投资企业也应该着眼于以上领域,加快相关海外投资并购,引进海外技术与模式,以弥补国内短板产业以及开拓国内潜力市场。

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投资应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层面寻求机会

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将贯穿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创新发展意味着高技术产业以及互联网等新模式产业空间巨大,协调发展意味着区域与城乡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设是投资的“蓝海”,绿色发展意味着生态产业将逐步拉开帷幕,开放发展意味着“走出去”和“引进来”将更便利,共享发展意味着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产业的春天即将开启,外资企业和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应该在这些重大理念中寻找并把握投资机会。

 

三、“七型”经济模式:FDI和ODI的总体机遇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透析出的投资机遇,要从创新型经济结构、集约型产业体系、协调型区域系统、绿色型发展方式、分享型社会形态、开放型对外格局、成熟型经济体制的“七型”经济模式把握,每个层面都涵盖着行业投资与发展的机会。

创新型经济结构:产业升级

“十三五”时期,中国将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发展为支撑,推动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机结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同时牢牢把握信息技术变革和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极大增强新兴产业的发展动力,其发展也需要更多高技术服务业支撑。这预示着中国将在“十三五”时期构建创新型经济结构,加速推进产业的升级,不断扩大高附加值产业的规模。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产业和高技术服务业的投资空间将更为广阔。

集约型产业体系:产业转型

“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围绕结构深度调整、振兴实体经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建创新能力强、品质服务优、协作紧密、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进工业强基工程,有利于传统重化工业的加速转型和传统装备制造业的升级改造;开展现代服务业行动则将极大推进传统服务产业的业态转型和模式创新,构建集约型产业体系。这预示着中国将在“十三五”时期加快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与传统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与传统服务产业优化升级相关联的投资机会将会大幅增加。

协调型区域系统:空间优化

“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同时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从而打造协调型区域系统。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是优化区域、城镇和城乡空间格局,跨区域战略实施将给跨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带来机遇,城市群建设将有利于与城镇体系设施联通相关产业的发展,而新型城镇和美丽乡村的建设将扩大城乡建设的投资机会,发展协调型区域系统将拓宽中国基础设施投资、运营与服务的市场投资空间。

绿色型发展方式:生态优先

“十三五”时期,中国将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中国提出“生态优先”理念,并通过开发生态市场和发展生态产业,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切实提高环境质量,形成绿色型发展方式。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将为绿色经济相关服务业提供投资市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水平将为生态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提供投资机遇。

分享型社会形态:生活提质

“十三五”时期,中国将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全面提高教育、医疗卫生水平,着力增强人民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加大扶贫攻坚力度,使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其中,提高生活水平与质量是“十三五”时期中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关键在于满足多样消费需求和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在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上提升消费与公共服务水平,形成分享型社会形态。这一方面有利于高端消费和安全消费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公共服务产业的投资机会也将显著增加。

开放型对外格局:全球融合

“十三五”时期,中国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投资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不断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目标是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加快中国与全球的融合共赢,形成更加开放的经济格局。对外开放的核心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这一方面通过拓展海外市场为中国外向型产业提供了更大投资空间;另一方面也通过国际产能合作以深化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为资源性产业以及跨境服务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

成熟型经济体制:体制改革

“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

中国体制改革的方向是调整各类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和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微观活力,其整体导向仍然是市场化的改革。一方面,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简政放权与服务优化,以及产权制度等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将为外资企业来华投资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创造更加便利的制度条件;另一方面,从行业发展来看,最为重要的是国有企业改革、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以及价格体制改革的配套实施,有利于加快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垄断性行业、战略性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等行业,这将创造出更多的投资机会。

总体而言,中国政府将“十三五”时期看作是创造第二个30年“中国奇迹”的新五年,这将是中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发展、产业向中高端攀升、迈向高收入经济体的全新阶段。“十三五”规划预示着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快转型、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并更加注重市场导向、遵循规则、融通全球,这势必将为全球经济复苏和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新的希望,也必将为中外企业开启新的投资空间、创造新的投资机遇提供新的合作平台。

编辑:许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