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需要具备怎样的特质?|「财经」V课

《财经》  

2016年12月09日 15:06  

本文3392字,约5分钟

雷军曾说“只要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如今,资本寒冬悄然来临,雷军的这句话似乎也被打上了问号。尤其是在投资人回归理性的大环境下,创业者融资更加困难,创业的成功率降低。面对不断变幻的创业环境,创业者应该如何应对?

李开复曾在一次采访中说过:“经常有人问我说,‘要不要创业’的问题,如果你也想这样问的话,你就不要创业了,马云、雷军是不会问的。”

不是人人都适合创业,当你还在犹疑要不要创业时,说明你的决心和意志都还不够坚定。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创业?创业者需要具备哪些特质?创业初期如何组建团队?组建怎样的团队?早期的战略应顾及哪些方面?

12月7日,青创工场副总裁、“中国创翼”创新创业大赛评委霍吉合做客「财经」V课,分享了他的经验与看法。在他看来,在项目早期,创业者的能力与特质是决定创业成败的最关键因素,只有具备基本特质、同时激发新潜能来持续“补强”,才更可能创业成功。

创业者需要具备怎样的特质?|「财经」V课第21期

创业者需要具备的三大特质

创业浪潮下,失败者远多于成功者,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霍吉合认为,创业的领袖需要具备三点特质,即胸怀、实力和眼光。

马云说过,男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多一点委屈,少一些脾气,你会更快乐。“胸怀代表了一个人的坚韧程度以及对艰苦程度的忍受能力”,霍吉合认为,胸怀越大,说明越有忍耐力,这是创业者必备的特质之一,毕竟创业环境日息万变,创业者需要忍耐及承受的,远超出想象。

实力,通常泛指为业务能力,但霍吉合提醒创业者不要将自己只定位于技术人才,局限于业务能力,而应该锤炼成优秀的综合型管理人才。他以《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举例称,若按创业论,创业者应该做刘备,能擅用将才所长,而不要定位于关羽或张飞。

然而,最重要的特质还是眼光。霍吉合认为,胸怀和实力可以后天培养,但眼光更多是一种先天能力。“一位优秀的企业领袖,应该将60%至80%的时间花在招贤纳士上,”他表示,识人知人的能力决定了将会组成一支怎样的团队,这将极大影响着项目未来的格局和成败。

创业者该如何组建团队?

霍吉合认为,组建团队通常需要三个步骤:建班子、定战略和带队伍。

建班子即为体现领导者眼光的重要时刻,如何发掘寻找并组建核心团队,是创业的第一步。霍吉合认为,项目的核心团队至少包括一名首席执行官(CEO)、首席财务官(CFO)和首席市场官(CMO)。虽然在创业早期由于条件限制,团队结构和人员配置会有重叠,比如首席执行官可以身兼首席运营官(COO),但上述三个核心职位则需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第二步是定战略。项目战略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战略期可以是半年、一年、三年,甚至是五年,不过最重要的是创业后的半年和一年的战略。对于创业项目而言,在半年或一年的战略期里,大多会经历人员规模扩充变动和商业模式调整等变化。霍吉合表示,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无法预见出现困难的程度,因此必须根据困难和形势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创业战略,修改定位。“制定半年到一年的战略目标是比较实际的一环”,霍认为。

第三步是带队伍。带队伍的关键阶段在于创业早期。在公司发展初期,企业自我规则和管理意识较为薄弱,需要去穷尽所有的资源谋求生存和发展,这通常被称之为野蛮生长阶段。“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提倡狼性思维,实际也是野蛮式生长。”霍吉合认为,在种子期到天使轮,甚至到A轮、A+轮,是需要野蛮生长的,因为该阶段首要的问题就是生存。而此阶段内,带队伍、建制度是核心要务。

如何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尽管创业的成功率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要素缺一不可,但从众多创业项目中依然能分析出特殊肌理。霍吉合认为,首先是要具备在兴趣驱动下的持续思考力。他举例称,如果一个创业者对作曲演唱有兴趣,那么在音乐领域创业更可能成功。因为在兴趣点上创业是顺势而为,而没有兴趣的创业则很难走远。

其次是行动力。“如果说兴趣是敲门砖,那么行动力就是将兴趣坚持下去并落到实地”。霍吉合认为,目前中国的创业氛围仍较浮躁,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和青年创业者把BP讲的天花乱坠,鼓吹市场需求几千亿,该产品一旦推出可以抢占中国大部分市场等,这不过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而缺乏真正的市场调研。

在他看来,如果将这个理想方案付诸实践,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完全无法去执行,二是半路夭折、半途而废,这即为缺乏行动力导致的必然结果。

第三,对时机的把握,以及正确的创业心态。霍吉合认为,创业实际上是一种态度,而大多数人认为工作不是创业,而仅仅是一份打工。但是,“如果认为工作就是给自己打工,那么这就是创业的心态。因为每一个人做的每一份工作,都是在树立自己个人的品牌和形象,这叫自我营销,自我营销其实就已经进入了创业的过程。”

(文字整理:金攀 易东明)

12月7日晚,嘉宾霍吉合还在「财经」V课交流群中与众多用户进行了直播交流互动,以下为部分问答精选:

Q1:创业如何选择城市呢?

A:创业城市的选择,找区位优势和地域化的市场比较重要。如果创业是卖特色产品和地域产品,可以在本地创业,并不断再往外开拓市场。没有所谓特别确定的城市优势,要因地制宜,如果是高技术和知识精英的创业,首选是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以及较好的二线城市为主,如果在小县城,要具体看选择怎样的项目来创业。

Q2:怎么看待创业方向的同质化及一窝蜂情况?创业者号称站在风口,但站在风口上的创业项目真的能飞起来吗?

A:创业一窝锋,实际上是一个现象,其中很多项目也有炒作营销的成分。以前出现一个热点就像雷军所说的“风口上的猪也能飞起来”,但现在的市场和资本越来越趋于理性化,所以很多人称之为资本寒冬。一旦创业方向和热点风口结合起来,确实很容易拿到投资。但是,拿到投资之后,这并不是很多人理解的已然成功,因为创业是一个持续加码的过程。拿到投资后,创业项目将进入一个新的考核阶段,要对投资人有一个持续的回报,实质上这对创业者的压力更大了。从现阶段来看,其实创业融资已经收紧,一窝蜂现象不再主流。

Q3:在传统行业如能源、通信领域,创业者对技术或者产品创新很难,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A:传统行业,比如能源领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但这个领域的技术创新通常不是个人完成的,一定要和科研院所或者高等院校去合作,引进技术专利,引入一流教授专家来合作。因为这些院所单位和专家所困惑的,可能正是你所需要的,他们困惑的是怎样把成果转化到市场上成为产品,取得消费者的信赖、真正服务消费者。而你需要他们的产品、技术,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够创业成功。如果这样操作,创业早期一定要买断技术专利或者和科研人员签署服务条款,比如股权的相互持有等,这样才能合作长久。

Q4:国内部分创业者扎堆高新技术可能存有赚取补贴的嫌疑,这似乎也能说明创业环境比较浮躁?

A:相对浮躁的环境确实存在,国家也开始提倡“工匠精神”。道理很简单,其实创业特别容易陷入一种误区:商业模式创新之后,就不再去雕琢、改进产品,而是喜欢去赚快钱,以盈利为目的。

现在创业项目扎堆高科技,但是却没有实质性的技术创新,这是现在中国社会创业需要避免的情况。我的判断是,2017年的上半年会出现一批创业孵化器的衰弱甚至死亡,到下半年,融资到A轮之后的,比如A+或者B轮的高科技型创业公司还有生存空间,而没有融到资本的科技公司也可能死掉一大批。原因在于,它的技术实力不足以支撑它的商业模式,所以首先可能被市场淘汰。之后,创业将可能越来越艰难,因为资本到了回报期和退出期,就不再聚焦于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而是看消费群体的接受程度。因此,到明年下半年将是创业维艰的一个阶段。

「财经」V课 | 让思想更有价值

「财经」V课是一个开放式学习平台,依托《财经》杂志近20年来的专业积累,聚焦金融投资领域,每期延请大咖嘉宾分享最纯粹的干货,以视频+音频+图文报道+直播+线下活动等形式,用实用型经济课,来打造全媒体社群。与大咖实时互动,与精英思想碰撞,尽在「财经」V课!

重要提醒:「财经」V课每周三定期更新,欢迎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