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盈利“怀疑论”遭反击:剔除1号店业绩增速仍提升

《财经》新媒体 高素英 | 文   

2017年03月06日 13:22  

本文2235字,约3分钟

刚刚公布了业绩的京东,因为去年实现10亿元的盈利而引起市场的关注。除了前景被看好外,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包括盈利背后的增速下滑危机等问题。3月6日,有关知情人士在接受《财经》新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使剔除1号店的业绩,京东的增速也是在47%,用户不仅没有下滑,还出现了上涨的情况。此外被认为不断延长的帐期,与沃尔玛和亚马逊相比还是要短了很多。而真正导致盈利延后的原因是投资金融、O2O 等新业务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在前两年均出现了业绩亏损,而到2016年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实现净利润10亿元人民币,显而易见的是,这一业绩的变化自然引起业界的关注。那么京东连续三年首次盈利的背后是否出现了早衰迹象?其经营模式前景如何?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剔除1号店业绩 同比增速仍提升

公开有报道称,京东2016Q4的增长还有并购一号店的助力,原业务增长应该只有40%左右。

《财经》新媒体了解到,根据管理层披露的1号店的收入在Q4是18亿,京东集团除去1号店的增速约为44%,去年11月京东业绩时提出Q4的收入预期是同比37%-42%的时候,引起市场的兴趣,因为当时这样的预期已经远超市场的预期水平。不过,京东最终实现了47%的增速,与去年整体增速相比仍有提升。

针对京东质疑的声音还包括,2016Q4京东应付账款周期为52.6天,而2015年1季度,2016年1季度,2016年2季度,2016年3季度账款周期分别为41.9天,46.3天,49.8天,52.1天——时间不断延长,说明京东平均占用供应商或商家货款时间近两个月。

对此有关专家表示,对于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如果对比一下京东与线下零售商,结果就一目了然了。线下零售商的帐期一般是80—90天,甚至超过100天的账期,而美国的亚马逊也有接近80天的账期。目前京东只有52天的账期,不管比线下零售商,还是比国际电商的帐期都要短很多。

就目前这种结果来看,一方面说明京东依然维持着和供应商紧密友好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也说明京东未来在账期上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公司的现金流只会越来越强大。而供应链金融其实是京东提供给供应商的增值服务,对于那些短期内急需资金周转业务的供应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这个产品不仅放贷快,而且利率也低于传统的渠道。

新客增加 联动实现商家利益最大化

其实对于电商的发展,业界最关心的是用户的人均年消费力以及新客增速。针对外界质疑京东在移动端未能提前布局,在移动用户获取方面京东严重缺乏手段。

业内人士认为,京东每年的新用户都大于老用户的数量,新用户的平均购物频率和消费额肯定会低于老用户,因此平均值会被新用户拉低。京东在强力拉新的同时还能保持人均消费上涨,实属不易。

京东的年报里面有披露过2008年的老用户每年购物频率的变化,已经从最初到3.7单/年到了2015年的21.8单。京东今年的人均ARPU值,除去虚拟产品,人均消费是从2015的2740元到今年的2844元。而新客变化从2015年底的1.5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2.3亿用户,考虑用户留存率变量,一年净增的新用户近一个亿。

值得注意的是,公开质疑的声音还包括了京东的核心品类即3C数码家电已遭遇行业瓶颈,持续高压下则会加剧供应商的萎缩,进而影响到京东自营平台的增长;对第三方商户的高压,也同样影响到京东力图拓展的第三方平台的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京东自营的毛利率在16年有比较大幅度的提升,京东主要通过成本和效率的提升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于第三方平台的变现率,目前京东最应该做的是加强与商家的合作,帮助商家提升运营效率,通过用户体验,增强商家与客户的联动,先帮助平台商家利益最大化,最后京东第三方平台的变现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投资金融等新业务致盈利期延后

对于外界质疑京东商城占了京东白条的便宜,京东内部人士表示,这种判断是对企业财务管理不太懂,尤其是对于已经独立融过一轮资的京东金融的股东们来说,他们也不同意这样做。在京东本次季报的披露中专门有一段提到,京东商城和京东金融之间互相为对方提供一些服务,而互相产生了收入,这些收入在京东商城和京东金融各自的报表里面是有的,但是到了集团层面,就被抵消了。

那么,与这些服务相关的成本亦是同样的道理,也体现在他们各自单独的报表里面,而在集团层面也会被抵消;但是京东每个季度都会披露京东商城的运营利润率,其实已经考虑到了京东商城按公允标准支付给京东金融的各项费用,其中就包括京东金融为京东商城提供白条支付服务的费用。

不过业界最为关心的是,京东为什么是首次实现了Non-GAAP下的净利润,此前为什么一直亏损?这与京东一直投资金融等新业务不无关系。

在3月2日,京东集团在发布了2016年财报时称,3月1日,京东集团签署了关于重组京东金融(负责运营京东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最终协议。按照协议,京东集团出让了其持有的京东金融股份(68.6%),将不拥有京东金融的法律所有权或有效控制权,换来的是新投资者购买股份所付出的143亿元现金和京东金融未来盈利后40%的利润分配。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表面上看2016年京东首次实现Non-GAAP的经营利润,但是Non-GAAP的净利润在2013和2014年就已经连续2年都是正值。但是由于对金融、020这些新业务的投入,导致2015年出现了负数,2016年出让金融股份后,就又变成正值,新业务的投资拖长了盈利期。 

(《财经》新媒体 高素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