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一影业与阿里影业有差异化的定位,却又分食着同样的市场与拥有高度相似的业务,对于极其需要进行资源梳理与优化的阿里大文娱板块来讲,整合是必然的结果。
2017年3月14日,阿里巴巴影业集团(01060.HK)董事局主席兼CEO俞永福通过内部邮件宣布,原优酷土豆旗下的合一影业团队将整合加入阿里影业,并从即日起,成立电影业务中心与电影业务中心小班委,班委包括俞永福、张强和原合一影业负责人刘开珞,刘开珞向俞永福汇报。
这是阿里大文娱板块的又一次大调整。俞永福曾经表示,市场不需要多一家拥有庞大资源的“玩家”,需要的是一家实打实的影视产业公司。俞永福认为,相比多兵出击,资源的整合与集中才是在文化行业更加有效的打发。
据《财经》记者统计,自2016年6月15日阿里巴巴宣布成立“大文娱”板块起,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进行了超过10次的人事与组织架构调整。
2016年俞永福的强势空降阿里大文娱板块担任组长。他的出现更多体现着阿里对大文娱业务繁杂、协调困难、发展缓慢的焦虑。俞永福的当务之急,就是为阿里大文娱战略梳理脉络、为各个部门的合作搭建桥梁,为业务之间进行有效联动打基础。
其中,阿里影业是阿里最为焦虑的业务板块之一。2014年阿里影业成立后,主控电影与投资电影表现并不突出。2017年2月17日,阿里影业针对2016年全年财报的一份盈利预警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阿里影业预计录得净亏损9.5-10亿元人民币。
相比起阿里影业,合一影业拥有更多的宣发与投资经验。2014年,合一影业一共投资出品11部电影,票房共计33亿元;2015年合一影业一共投资20部电影。合一影业负责人刘开珞对《财经》记者表示,2015年合一影业整体盈利并且不仅仅是微利。自2014年起,合一影业已经参投近40部电影,其中包括《捉妖记》、《唐人街探案》、《万万没想到》等。
刘开珞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合一影业与阿里影业既是伙伴又是竞争关系,言下之意,合一影业与阿里影业有差异化的定位,却又分食着同样的市场与拥有高度相似的业务。因此,对于极其需要进行资源梳理与优化的阿里大文娱板块来讲,整合是必然的结果。
2016年11月,阿里大文娱板块成立了大优酷事业群和新移动事业群,形成2+X的业务矩阵,即以大优酷事业群与包括UC业务等组成的新移动事业群,承担了平台和入口的作用,阿里影业、阿里音乐、阿里体育等业务作为专业组进行支持。即使是阿里影业也已经从大文娱的“旗舰”,变成2+X当中“X”这支业务纵队中的一员,从属于优酷土豆的合一影业则更没有独立存在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俞永福的内部信中,重点强调了阿里游戏、阿里文学的IP。俞永福表示,在未来优酷土豆、阿里文学、阿里游戏等公司拥有版权的IP开发权,将优先授予阿里影业,由阿里影业进行内容开发、投资、制作和发行;阿里影业拥有版权的作品,优酷土豆将优先获得发行合作权和投资权。同时,阿里影业与优酷土豆、阿里文学未来还将共同投资开发网络大电影。
网生内容与开发IP则恰是合一影业的优势。2016年6月15日,阿里巴巴宣布成立“大文娱”板块,优酷土豆集团被划入板块。自此,阿里大文娱板块中,拥有合一影业与阿里影业两家影业公司。阿里影业在成立之初曾表示,除了拥有陈可辛、周星驰等导演的优先投资权外,还着手签约王家卫。相比下来,原本就脱胎于互联网企业的合一影业,则更像一家互联网电影公司。
合一影业是最早开始尝试通过网剧改编成电影的影业公司。合一影业总裁刘开珞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曾经透露,《万万没想到》网剧在开播第二季的时候便已经开始有了电影的构想,包括尝试将原本每一集5-10分钟的时长拉长,尤其像番外《小兵过年》拍到了30-40分钟,团队有意识地在尝试电影长期的叙事与结构能力。
2014年底,合一影业启动《万万没想到》项目。合一影业为团队找到了黄建新作为项目监制;同时拉来了韩寒进行剧本创作的建议,并成为首席艺术官;中后期找到了博纳影业介入项目的分发。《万万没想到》带有明显的网生特性,包括二次元、二点五次元的的元素,同时所针对的目标受众也是更加细分的热爱二次元的一类人群。最终,《万万没想到》以3000万的成本收获超过3亿票房。
2015年4月,合一影业有意强化IP孵化,并宣布与猫片、读者传媒、深蓝传媒进行一系列的IP开发。其中包括《读者》过去30年300篇文学作品孵化以及IP开发机构猫片三部点击量均在5000万以上的小说等。2016年,在上海电影节合一影业公布的片单中,6部电影有4部来自优酷土豆上的剧集。
不可否认,尽管没有阿里影业众多优势资源加身,合一影业在项目数量、业务发展速度与新类型电影的探索上,相对与阿里影业要更加成功,此次被整合进阿里影业,能够实现阿里影业在网生内容合IP孵化领域的业务能力强化,但对于曾经有过一年投资超过20部电影战绩的合一影业来说,它的结局,更多是一声叹息。
(《财经》记者 高洪浩/文 宋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