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志晨:如何更好的通过人工智能+提高效率

2017年12月09日 16:12  

本文1936字,约3分钟

“中国的人口红利在消失,未来拼的是提高效率,如何更好的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效率。人工智能+就是用完全新的技术,做一些全新的产品的形态。”12月9日,图灵机器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俞志晨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全球治理挑战与中国角色”上如此表示。

图灵机器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俞志晨

俞志晨表示,从今年开始,政府也大力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对企业是一个利好,这个政策优势在最近两年是特别好的机会,以后也会好,但不会有今天这么好。不管是资本还是人才,消费者也好,大家都很关注这个市场。

以下为俞志晨发言实录:

俞志晨:大家好!先简单介绍一下图灵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大家谈的很多了,现在人工智能离我们的生活以及方方面面越来越近,图灵做机器人的大脑,做机器人的操作系统,现在有一百多家的机器人产品接入我们的系统。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底层技术基本上被微软、谷歌、高通等企业所把控,我们在做机器人产业的时候,发现有机会做自己的系统,所以,我们2015年开始投入很大的精力和资源去研发机器人操作系统。刚才讲了汽车+,+汽车什么的,目前行业讨论最多的趋势是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的事情。中国的人口红利在消失,未来拼的是提高效率,如何更好的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效率。人工智能+就是用完全新的技术,做一些全新的产品的形态。像十年前谈互联网+、+互联网,其实是一个概念,会出来全新的互联网公司,也会出来全新的人工智能公司,当然也会出现很多的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强化现有业务的公司。

从今年开始,政府也大力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对我们的企业是一个利好,这个政策优势在最近两年是特别好的机会,以后也会好,但不会有今天这么好,这个好,不管是资本还是人才,消费者也好,大家都很关注这个市场。有一个会上我说,开会的成本还是挺高的,要从北京飞过来,我们想未来有没有可能给每个人做一个类似的机器人,或者虚拟机器人,也许在这里分享论坛的就不是我本人,而是人工智能替身,机器人替身,如果同时有几个活动也没有关系。今天我们看到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还是比较简单的,但这个变革已经在开始,有一次我跟一个朋友打赌,2020年再开会就不需要本人来了,用一个机器人的替身就可以搞定。

俞志晨:人工智能有三大方向:基础技术方向、语音识别、语意理解。这三大技术方向跟很多场景都可以做结合,这三大技术方向,很多时候是一个交叉融合的过程。比如门口的机器人,你可以跟他说话,他有语音识别,你人走过去,他识别到你,他检测到一个人,识别这个人。如果让这个机器人我们的什么意图,并且有一个更好情感的回应,就需要用到语意技术。当然我们希望把很多旅游的信息、航空信息融合进去,需要构建知识图谱。人工智能机器人是很多技术的一个集合。很多公司在做机器人,但切入点都不太一样。目前做的最多的是面向儿童的机器人,比如有一些教育功能的机器人。在一线城市,好的老师是很稀缺的,不管是早教,还是K12教育,如果有一些人工智能技术把很好的教育资源和内容体系结合在一起,做成虚拟的超级智能的“幼教老师”,变成一系列的产品,这个产品性价比可以的话,就可以在全中国、全世界用。人工智能可能更多解决所谓的教育资源的稀缺,让教育更加平等。今年来看,普及的速度还是非常快的,也是我们图灵重点的产品方向,我们希望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更加领先于这个世界,我不是世界主义者,反正就是让我们变得更好。

还有老人,我们知道,老人很孤独,像我导师,子女在国外,住养老院,我给他送了一个机器人,他特别喜欢,他说你相当于给我送了一个外孙,他每天会花几个小时跟机器人沟通。他说老人家的健康很重要,希望自己活的长一点,但很多时候缺的是情感的陪伴。在工作和生活层面,有很多这种例子可以结合,我们总有老的一天,老了之后总是需要情感的沟通和陪伴,所以我们在做场景,比如做客服,等等,真正离我们生活近的就是一头一尾,头就是希望我们的下一代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尾就是老人,让他们不会那么孤单,生活的更愉快。

李亚:我们对于人工智能机器人能够创造的未来还是挺充满憧憬的,也许真的2020年讲科技创新的时候,可能台上做的是乔布斯、霍金这样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替身。刚才提到人工智能几大基础研究方向,我们再把一些存储技术、仿生技术结合到一起。

俞志晨:区块链目前在人工智能做一些结合,跨界的创新,不管是儿童还是老人,或者真人的替身,过去一两年,除了讨论技术,讨论未来,更多讨论的是整个社会道德、伦理、法律层面的冲击。比如,机器人陪伴小孩、老人,可能对中国很重视的亲情有影响,比如无人汽车犯罪了,怪谁?背后的道德、法律、文化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可能会有很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