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出全垒打
苏珊•沃尔夫•迪特科夫(Susan Wolf Ditkoff)、阿贝•格林德尔(Abe Grindle),《哈佛商业评论》10月刊《慈善行动成功秘诀》一文。
在过去一个世纪里,私人慈善家主导了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成功尝试。在他们的帮助下,南非不再有种族隔离,全球消灭了小儿麻痹症,全美推出了911服务。今天的慈善家也希望能够实现类似壮举,但很多却看不到改革成果。迪特科夫和格林德尔研究了15项具有突破性的举措,找出了具有共性的5种因素,目的是帮助慈善家提高成功概率。
这篇文章很鼓舞人心。我是一个小型医疗基金的托管人,这篇文章让我意识到自己需要和其他处境相同的人多联系。但有一个因素没有在文中讨论,那就是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在影响人们对重要议题看法上的作用。例如鼓励公众减少烟草消费,从孩子抓起是最有效的。
我自己的孩子,现在也有了孩子,他们鄙视吸烟者,但这种态度是从25年前的小学教育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现在如果我们在其他事情上也这么做……
——罗伯特·菲利普 西蒙大拿州Headwaters医疗基金受托委员会主席
本文是针对慈善推广和风险颇为详尽的一篇文章。我在本文发现了很多在基金会董事会讨论的关键性议题。建设性批评如下:文中提到的几个例子之所以实现了有意义的改革,有赖于出色的科学和数据。但是在充斥着假消息的今天,数据和科学都被大家无视了。他们怎么帮助推广慈善事业?例如越南等国家的头盔安全政策。如果有关头盔的科学研究被形容为 “政府的过度管理”会发生什么?这难道不是美国在气候变化和枪支管理问题方面正面临的情况吗?
——罗伯特·罗斯 医学博士,The California Endowment总裁兼CEO
作者回复:我们同意备受尊敬的罗斯博士提出的主要观点。如今的大环境下,高质量的科学和数据被一些人单纯视作“观点”而不予理睬,这对国家整体的社会结构和具体的公益事业的确是有害的。
不幸的是,这并非新现象。我们研究的某些举措,特别是反对声音强烈的那些(例如,反对烟草,婚姻平权,反种族隔离),都要和主流科学的攻击做斗争。
这些行动不仅需要事实依据,还需要大量投资,从而获得对高质量科学和数据的支持,内容包括赢得草根阶级的支持和参与,投票和信息测试,高科技媒体宣传活动等。
没有类似支持,当下的问题将继续迷失在阻挠的迷雾之中。
2017全球最佳CEO
《哈佛商业评论》全体员工,《哈佛商业评论》2017年11月刊,《2017全球百佳CEO 年度榜单》一文。
至少15年以前,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的作者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用飞轮来比喻公司。他写道:公司须“不停推着这个重型飞轮,向同一方向转动,在每一下转动中积聚动能,直到突破临界点”,才能取得卓越成就。我们2017全球百佳CEO的榜单充分诠释了“动能”的概念——这100位领导者在平均17年的全部任期内,在财务、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都取得了傲人成绩。
该榜单表明,最知名的公司不一定有最优秀的CEO。有些赫赫有名的CEO反而非常低调。最杰出的CEO在发展中国家领导可能并非巨头的公司。还有一点很有趣:这些领导者中很多人都没有MBA学位。
——埃德加·戈麦斯 Explosão de Energia董事
HBR调查结果
问题:你在“繁文缛节的琐事”上要花多少时间(例如,准备报告、参加会议、回复要求、安全签名和HR之类的职能部门互动)?CEO不能仅仅凭借获利能力就当选第一名,特别是以牺牲公司社会责任(CSR)为代价的情况下。在这一点上,我完全赞同《哈佛商业评论》的观点。CSR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尤其是对千禧一代而言。他们更愿意支持带给世界正能量的企业和商人。随着婴儿潮一代年纪渐长,很多公司将看到商业的巨大转变。
——莱克茜·绍德 Premier Settlements产权代理
管理枢纽经济
马尔科•扬西蒂(MarcoIansiti)、卡里姆•拉哈宁(Karim R.Lakhani),《哈佛商业评论》10月刊一文。
全球经济正在逐渐向一小部分“枢纽”企业聚拢——包括苹果公司,Alphabet/谷歌和Facebook等超级数字巨头,这些公司手中掌握有数十亿消费者和他们的信息。随着这些企业不断拓展市场,少数巨头逐渐将价值和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这将给经济平等和社会稳定带来危险后果。
无论我们网购还是在实体店购物,都会留下信息足迹,分析师可以深度挖掘这些数字信息,预测出我们的消费方式和购物需求。枢纽企业在这方面有天然优势,这点很难改变。在亚马逊、阿里巴巴和沃尔玛等诸多公司中,谁将成为最终的胜者会是有趣的预测。除非我们“去数字化”,从根源上终结这一切,否则我们都将成为新系统的一部分。欢迎来到全新又陌生的世界。
——凯文·麦布瑞 Leidos助理副总裁
本文提到了这种经济对消费的影响和成因,但没能详细叙述。也许这超出了普及性文章的范围。我认为关键的改变媒介是物联网,它将城市、工厂、精炼厂、电网系统、手工工具甚至消费品,都变成感应式的、输出数据的节点,其规模已经超出了科幻小说的想象范畴。
——麦克尔·慕恩 GISTICS公司CEO
在布鲁塞尔、波士顿、北京当老板
艾琳·迈耶(Erin Meyer),《哈佛商业评论》2017年8月刊一文。
全球团队成员之间有误解时,往往是因为管理者将对权威的态度和对决策的看法混为一谈。但迈耶称,这两种看法是领导力文化的两个维度。她描述了4种文化,即协商一致和平等主义、协商一致和等级分明、自上而下和等级分明、自上而下和平等主义。她还介绍了不同文化对领导力的期望。
这是对全球领导力的精彩洞见。我有好几次发现,在和国外的合伙人合作时,我不知道是否有必要花大力气弥合文化之间的差距。直到我开始将这种差异理解为需要搭建桥梁的鸿沟,而非需要弥合的差距,我才开始发挥领导者的“职能作用”。
——米尔科·格雷温 Backbase项目管理主管
你在不同文化中担任领导工作时,必须明确这一点:你要求员工提供反馈和建议,而且你必须经常阐明你的要求。我觉得向上管理的难度最大:如果以专家的身份空降到团队的员工,比他们要提供咨询的人职位低,那么他们如何在等级极其分明的文化中做出有效贡献?
——格伦·瓦萨洛 SmartShepherd共同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