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效率难题待解 京东借机器人解决城市终端配送

《财经》新媒体 陈秋/文  

2018年01月18日 22:23  

本文1816字,约3分钟

随着人口红利、流量红利褪去,电商企业将战场逐渐转移线下,加快落地智慧城市整体打法。而物流作为“新零售”概念中重要的一环,其快速发展为用户提供高效、便利的购物形式,但面对零售业线上、线下充分融合现状,物流行业的跟进和转变仍处于被动状态。1月18日,京东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为起点启动配送机器人,展开国内首个城市级复杂道路的终端配送运营。这意味着,京东配送机器人已开始从高校封闭式园区向开放式道路扩展。

“配送机器人集成配送物流设备、人工智能等技术,是解决城市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利器。”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单泽峰说。

对于物流行业正面临提升效率难题,京东集团副总裁、X事业部总裁肖军认为,物流解决的就是货物搬运的问题,过去物流自动化是机械性的自动化,把货发从A点搬到B点。而随着图像识别、人脸识别技术的迭代和应用,对仓储物流的货物抓取、识别等流程提供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集团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京东智慧物流产业集群及全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基地,打造以智慧物流驱动的智慧科技城市样板,并设立海河智能物流产业基金初期规模达百亿元。

在中新生态城以及整个天津发展智能城市发展中,京东将为其配套建设无人超市、配送机器人城市化运营、无人分解站等以及基础设施,并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等技术。

京东X无人超市也落户中新生态城,成为其在华北地区首批社会化运营的X无人超市。肖军告诉记者,其运用自身采购供应链、物流能力、仓储能力、店面化的技术能力相互联动,如今系统数据实现线上化,会清晰呈现顾客购买了什么、无人店卖了什么,再触发内部下采购单的计划,每个店将有固定配送员负责配送、对货物进行整理、补货。

肖军透露,在未来几个月中,京东将全面启动无人配送机器人,用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及落地活动,预计在6月18日前完成配送机器人城市配送试点运营;目前无人车应用场景相对较少,京东预计明年将推出500台左右的配送小车,用于全国各地的封闭式园区、校园,类似于生态城等开放式城市道路配送。

“目前,无人车不会百分之百的解决配送问题,其主要解决的是便利智能化的配送,”肖军说,无人车需要和配送员相融合,目前配送车能承接大概30%的订单。未来通过将大量的产品标准化、自动化配送,产品配送效率还将得到提升。

当然,无人车还需解决自动驾驶问题。自动驾驶研发中心首席技术总监李雨倩介绍,自动驾驶研发中心的工作主要技术研发(驾驶技术的研发和测试),测试研发质量监控系统、投放运营团队、商务合作团队、产品开发和日常维护团队六个部分。

李雨倩表示,自动驾驶的技术分为五块:第一块是环境感知系统,即小车行驶在道路上将通过多个传感器对周边环境进行实时的三维重建; 第二块是多传感器融合,其包含GPS、激光雷达以及视觉传感器的高精度定位系统;第三块是决策控制系统,其决策小车在道路上行驶方向、速度,提升小车整体的行驶流畅性和智能性;第四块是动态路径规划系统,在小车行驶过程中可根据道路中遇到的车、行人和路障信息规划可行路径;第五块是电池及动力系统,为小车提供较持久的续航能力,包括安全有效的蓄电系统。

“无人配送机器人是主线产品,在一年多的时间,从外观设计和技术方案两个方向完成三次迭代和升级。”李雨倩说。而巡检机器人,其应用场景包含室外的工业园区和室内物流仓库等,可实现在机器人自主行驶中对周边的环境进行监测、火警预警、安防报警,以及整个后台联网的一个报警功能。

而肖军坦言,2018年,公司无人仓将进入设备常态化和规模化应用,同时也会面临诸多挑战,在建设天津智慧物流的产业园区过程中,需要与天津的基地开展研发、实验、生产的转换,会逐渐吸引越来越多已投资的智能化创业公司和中上游创意公司,在天津发展智慧物流和无人仓生态体系。

京东将推出大量智慧化设备用于物流仓库,将于明年实施98个自动化仓库,预计在3至5年自动化生产集成将超过60%。“ 未来会有更多类型的仓库,通过技术的研发和实验,去实现它的无人化。”肖军说。


据悉,2016年5月,京东X事业部成立并由四个部分组成,包含无人仓、自动驾驶、无人机、无人超市。“四无”技术方向为整体的智慧物流提供解决方案,并掌握核心智慧物流设备以及人工智能算法,对智慧物流、智能城市等领域积极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