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投资“风起” 高净值人群分享创业红利

牛牛/文  

2018年06月21日 13:20  

本文3180字,约5分钟

企业狂飙的业绩增速背后,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就为资本提供了参与空间。此时,投资机构要做的就是瞄准投资目标

“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通吃,永远有机会投出下一个BAT级企业。” IDG资本全球董事长熊晓鸽如是说。这也正是私募股权投资的魅力所在。

“风起”中国

1998年,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中国风险投资之父”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提交了《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这就是后来被认为引发了一场高科技产业新高潮的“一号提案”,由此开始,风险投资在中国真正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一号提案”自上而下点燃了国内私募股权投资的热情。从1998年到2001年,联想投资、深创投、联创投资等一批行业翘楚相继成立,进而掀起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波高科技产业投资浪潮。受益者包括马化腾、马云、李彦宏、周鸿祎等一众现如今互联网界响当当的人物。

然而,当时间线来到2002年的冬天,酝酿许久的互联网泡沫集中破裂,私募行业深受影响,由此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寒冬期”。

彼时,互联网成为烫手的山芋,投资者避之不及,直接导致大批公司难以融资,失血而亡,这也令许多投资机构损失惨重,自身发展遇阻。

反思过去,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退出机制不完善。一方面,国内企业缺乏海外上市机会;另一方面,早先计划推出的国内“纳斯达克”—创业板的设立戛然而止,令有意通过这一渠道退出的本土投资机构被架到了半空中。这些公司出于经营压力纷纷被迫转型。

当中国本土投资机构挣扎在生死边缘时,外资玩家们却瞄准时机果断下手。其中,IDG资本、软银完成了对盛大、阿里巴巴、携程等现今互联网巨头的布局。

一年后,中国股权投资机构也终于守得云开,2004年,深圳中小企业板正式启动。又过五年,创业板于2009年开市,私募股权投资在国内资本市场的退出渠道逐渐完善。

2010年更是成为私募股权行业飞跃式发展的标志性年份。创业板利好持续发酵、国内新股发行数量创新高、43家企业赴美IPO,私募股权热潮被彻底激发。

丰厚回报

从企业端来说,狂飙的业绩增速背后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就为资本提供了参与空间。此时,投资机构要做的就是瞄准投资目标,在时间的酝酿下,催化出丰厚的回报。

首先说说阿里巴巴,关于它的成长,坊间有许多趣事流传。

时间拉回到2000年,彼时的阿里巴巴还只是中国的一家小型电子商务公司,软银掌舵人孙正义在北京与马云交谈了6分钟之后,决定向阿里巴巴投资。当时孙正义计划投资4000万美元,不过最终只投入了2000万美元。

2004年,软银又向阿里巴巴追投了6000万美元,两次投资总共获得阿里巴巴34.4%的股份。2007年5月,软银集团宣布马云成为集团第10位董事会成员,参与集团重大事件决策。

时间转眼到了2014年,阿里巴巴成功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与此同时,软银所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市值达到580亿美元。

2016年,软银因为各种原因,选择减持套现,这就是后话了。但是软银成功押宝阿里巴巴,可谓股权投资界的经典案例之一。

说完阿里巴巴,再来看看BAT排在首位的百度在融资过程中遇过哪些难题。

最初融资时,李彦宏选择的是一家名为Peninsula Capital Fund的具有美国背景的投资机?构。

百度另一创始人徐勇在拍摄《走进硅谷》时,采访过这家投资机构的一位合伙人Greg,Greg相信徐勇能成事,不过对于李彦宏的技术却持有一定的怀疑。

之后,Greg与李彦宏工作的Infoseek公司CTO威廉·张进行了通话,威廉·张认为李彦宏是全世界搜索引擎领域排名前三位的专家,这才打消了Greg的疑虑,让其下定决心投资百度。

但是Peninsula Capital Fund因为没有搜索领域的投资经验,又拉来了Integrity Partners一起投资。在2000年2月,这两家机构联合向百度投资了120万美元(双方各60万美元)。

而Integrity Partners的创始人之一Scott Welch早年创业时得到过德丰杰的投资,通过Scott Welch,德丰杰的创始合伙人John H.N Fisher很快对百度产生了兴趣。在百度第二轮融资时,德丰杰便和IDG一起入伙。

后面的故事大家就比较熟悉了,百度为Peninsula Capital Fund带来了极为丰厚的回报,在2005年上市时,Peninsula Capital Fund首轮投资的60万美元已经翻了108倍,年均回报率达134.27%;第二轮融资投入的37.44万美元也翻了26倍,年均回报率达91.8%。

最后,来聊一聊如日中天的腾讯。

1998年,马化腾、张志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五人凑了50万注册成立了腾讯,如今其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成为称霸亚洲的伟大公司。

1999年,OICQ在高校中一炮打响,以令人吃惊的速度传播开来,这为OICQ带来了几何级增长的用户数,却也让找不到盈利模式的腾讯不堪承受服务器的托管费,几近死亡。马化腾后来说那时一度想卖掉OICQ,由于没人接盘,只好另谋计策寻求融资。

2000年4月,IDG和李泽楷创办的香港盈科合计投资了腾讯220万美元,分别持有腾讯20%股权,成为了腾讯的“天使投资人”。曾李青说,“盈科比较犹豫,抱着可投可不投的姿态,相比之下,IDG还算积极。其实,他们都看不清楚,就互相壮胆,说一家投,另一家也跟投。”也正是这笔钱,让弹尽粮绝的腾讯起死回生,为其日后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到了2001年6月,南非传媒巨头MIH入场,以1260万美元收购了香港盈科手中持有的腾讯20%股权,这次收购让“小超人”一年赚了1160万美元。

而后IDG也在腾讯上市前早早地退出了这笔投资,IDG王功权曾表示“很遗憾,IDG就在当时卖掉了腾讯的股份,要不然的话,腾讯这一笔投资能够给IDG赚的钱,差不多顶上IDG目前赚钱的总和。”

其实,在以上投资机构中,BAT并不是他们唯一成功的投资案例,事实证明,真正有战略眼光的投资方并没有多少幸运的成分。正是它们的眼光如炬,发掘了星星之火的BAT。

分享红利

如今,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正成为创新创业背后重要的资本推手,创造和分享着财富盛宴。

然而,投资是一件极具“头部效应”的事情,市场上只有少数最好的公司创造绝大多数回报,高净值人群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市场上业绩最好的前20%基金,通过锁定这些优秀的资产管理人,投资到新时代的优秀企业中去。

2014年成立的鑫茂荣信财富正是依托母公司鑫茂集团强大的资产投资背景,旗下上市公司等优质资源,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大数据分析等;逐渐形成了以科技驱动发展的资产配置服务新格局,其中就包括精品投行服务,涉及文化教育、医疗健康、信息技术、消费升级、先进制造等领域的产业链投资。

与鑫茂荣信财富进行深度合作的还有以资本运作专业服务见长的股权投资机构荣道资本。荣道资本由主板上市公司和国内知名股权金融研究所共同发起成立,所投明星项目包括齐鲁银行、芥末网、奥远电子等。

由此可见,从鑫茂集团到鑫茂荣信财富都是深谙私募股权投资之道的行业翘楚。

面对错综复杂的投资环境和良莠不齐的金融产品,投资者通常都处于弱势地位。鑫茂荣信财富副总裁白玉新分析:“这种弱势主要体现在对金融信息的判断上,所以财富管理机构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在鑫茂荣信财富这样的财富管理机构当中,已经具备了优秀的专家和学者,可以帮助投资者不断对金融的相关产品、国际经济形势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研判和分析。”

鑫茂荣信财富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打造消费升级生态圈,利用高科技赋能资产配置,与客户一起放飞人生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