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是怎样炼成的

牛牛/文  

2018年09月13日 19:57  

本文3181字,约5分钟

巴菲特,用他一生的成功,塑造了自己的传奇,也塑造了伯克希尔的辉煌。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优秀的企业家,也从来不缺少成功的投资家,然而既是优秀的企业家又是成功的投资家的天才却屈指可数,沃伦·巴菲特就是一个。

11岁第一次接触股票投资

1930年,巴菲特出生于一个以祖父经营百货商店为主的“企业家”世家,从他出生起就顺理成章地传承了家族谨慎为本的生意经。

巴菲特的父亲是一名政务达人,他后来回忆说,他从父亲那里真正学会了谈判。他从小是在母亲怀里长大、在祖父杂货店度过童年的,所以,他血液里流淌着来自于母亲那百分之几的犹太血统,又养成了祖父“抠门”的习惯,这样的组合,塑造了幼年时期的要节俭更要变得富有的巴菲特。

巴菲特从五岁开始“做生意”,历经了口香糖、可乐、高尔夫球、报纸等多个待售产品,11岁时第一次接触股票投资,从此爱上了这个如同赌博般刺激的“游戏”。

1947年,17岁的沃伦·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觉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转学到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一年内获得了经济学学士学位。

1950年,20周岁的巴菲特遗憾地被哈佛拒之门外,这是他从未料想过的。同年,被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破格录取。就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他“认识”了价值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从此,这里成了他一生辉煌成绩的肇端。

1952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硕士学位一年后的巴菲特与第一任妻子苏珊共同走过了红地毯。纵观巴菲特的一生,可以说他是“先成家后立业”之人。

婚后的巴菲特开始筹备自己的事业,于1957年成立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最初的股东都是他的亲友团,随着事业上的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家族外资本也涌入进来。

没有哪位股东知道自己的资金在巴菲特的池子里是如何翻滚的,因为想让巴菲特掌管资金的人,首先要知晓的就是“不知情权”。当然,巴菲特每年都会告知大家资金收益情况,却从不透露他到底在做些什么。以至于股东们只知道巴菲特在帮他们赚钱,却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这段神秘的往事,恐怕只有巴菲特知晓。

1969年,在美股暴跌前一年,巴菲特在所有人都贪婪地吮吸着股市中的财富时,毅然解散了合伙人公司,除了几只“死了也不会卖掉”的股票之外,巴菲特算是真正做到了“清仓”。

巴菲特这一生99%的财富都是55岁之后赚来的,而他在1965年开始执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半个世纪以来,这个财团始终是全世界的焦点。

如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一家具有深远影响的投资控股公司,它的经营核心为保险事业,包括物业、意外险、再保险、及特殊类保险。在全世界所有保险公司中,股东净资产名列第一;在《财富》500强中,伯克希尔的账面价值排名第四。

除了保险业务以外,伯克希尔·哈撒韦还拥有股票、债券、现金和白银,以及许多实业公司。该公司过去数十年来,以日益雄厚的资本及微乎其微的负债,平均每年为股东创造25%以上的价值成长。

巴菲特,用他一生的成功,塑造了自己的传奇,也塑造了伯克希尔的辉煌。

盯准绩优企业

在整个美国股市死气沉沉的1973年,巴菲特开始疯狂购买股票:底特律国际桥梁公司、国王百货公司、福特汽车公司、美国卡车公司……巴菲特情绪十分高涨,他甚至表示想要跳踢踏舞。

每天晚上,巴菲特都会在第50大街的克里斯杂货店购买新出的《奥马哈世界先驱报》,阅读上面的股票收盘价,回家之后还要不知疲倦地阅读堆成山的公司年报。

对于巴菲特而言,20世纪70年代就像是一部童话。他每天都要回答很多电话,他想要各种信息,特别是与股票经纪人联系时,会不断询问他感兴趣的公司的情况,而且舍得投入本钱。此外,巴菲特还会用手指着股票行情表上的市盈率依次查看,发现很多股票都达不到10倍,他意识到机会终于来了。

1972年,巴菲特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似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投入饮料生产。其股票单价已涨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于赚了多少,其数目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家咋舌。

1992年,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价上升到113美元。

巴菲特老师格雷厄姆说:“最聪明的投资方式,就是把自己当成持股公司的老板”。巴菲特认为“这是有史以来关于投资理财最重要的一句话。”

2017年致股东信发布后,巴菲特接受了CNBC专访,表示看好美国经济是他的投资策略。此前,巴菲特宣称不碰科技股,但从2016年开始大举购买苹果公司股票,并成为苹果公司第二大股东。

巴菲特对苹果公司的盈利能力充满信心,而苹果公司似乎并未让巴菲特失望。2016年至今股价已翻了一倍。

今年8月初,苹果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美国首个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的上市公司。在伯克希尔2018年股东大会上,巴菲特称,“苹果股票都物有所值”。

坚持不分红

说到股价,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堪称传奇,50多年间涨了上万倍,可最富有的巴菲特却坚持不给股东分红。

抠门儿、吝啬、小气……用所有的鄙夷来形容巴菲特似乎都不为过。别人无论怎么说都无法动摇巴菲特,能让他有一点“恻隐之心”以体恤民情,施舍分红,是一定不可能实现的。

坚持不分红,是巴菲特最坚定的一个财富成功理念。

在老巴的价值观里,给股东分配现金红利很愚蠢。试想,钱如果都分出去了,还怎么再用钱来生钱?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用钱来生出更多的钱,所以,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有一条铁律——坚决不分红。那么,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复一年创造出来的财富都去哪儿了?

价值投资,即一定要做有价值的投资行为。最有利于股东的不是给他们多少红利,而是使他们应得的红利增值,这就需要公司把握更好的投资方向,将钱投出去,收回来,再投出去,财富雪球就会越滚越大。

股东们自然对巴菲特的铁律无条件遵从,甚至十分欢喜,财富升值了,而且也不用缴纳因红利而白白奉献出去的高额二次征税。

股神不喜欢玩账面游戏,至少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A股从来都没有被拆分过。拆股,另一个通俗的名称为“分割”,多是股票证券市场运行的潜规则之一。方法如字面意思,一般是将一股面额较大的股票拆分成若干个面额较小的股票,使得发行的股票总数目得以增加、单股降低、每股盈余下降,还不会对公司价值、股东权益总额及各项目金额产生任何影响。

这样做的目的显而易见,通过股票数量的增加来降低每股市价,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增大财富凝聚力。这样的小儿科,股神自然不屑一顾,一张100美元/张的大饼与两张50美元/张的大饼,解决饥饿感的程度没有什么不同,另一方面,股东的价值也不会因为分股而增加,实在没有什么玩头。

也正是因巴菲特所有的理念都基于“股东的利益至上”,他才能拥有如此之多的追逐者,这些追逐者又是股神财富缔造的坚实基础,所以,雪球又变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