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
在“黄埔国际财经媒体和智库论坛”上,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出席活动并发表讲话,他指出“我们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要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良性竞争和多赢的合作,怎么样才能实现多赢合作、良性竞争?我认为有四个原则。”
他认为,第一,靠己扬长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接下来要干什么?要充分深化加强自己的优势,只有把自己的优势加强,才有资本去与别人合作,才有资本和别人竞争。
第二,借力补短板,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弱点,不要自己去补,把别人的优点借过来,分享它的优势来补短板,这样成本更低,收益更大。
第三,共同抓关键,什么是关键?人类进入城市星球时代,智能化、全球化、大都市化等是关键,湾区所有的城市都要抓共同的关键,要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全球化发展,大都市化发展,与周边地区合作形成大都市区的一员。
第四,携手打基础。一是基础设施硬件,湾区的城市之间要尽快基础设施的联通加密和提升,二是制度文化软件,即制度创新也需要打造共同市场。创造出一些条件来,让市场成为湾区发展的第一规划建筑师。
以下为发言实录:
按照大会的要求,我有一个讲话的题目,我想是四大原则促进湾区的城市良性竞争和多赢合作。我想讲四个观点给大家分享。第一个观点,人类已经进入城市星球的时代。大家知道过去四十年,由于市场化的广泛推广,在各国的推广,还有信息技术、互联网、AI技术深入的推进,所以首先使城市的性质发生了质变,也就是说,城市不再是工业时代的城市,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城市。我把它概括为三点,一是更加智能化,不再更多的是生产货物,更多生产思想、知识、信息。二是功能是从原来的地方性的城市转向全球化。三是在形态上逐渐的大都市化、城市群化,也是湾区化。信息技术和市场化导致城市发生转变,实际上也使世界发生了质变,第一个,世界变成城市的世界,大多数居民变成城市的居民,大多数开发的足迹变成城市的足迹。另外一个,城市之间的联系通过各种的地面地上网络联系,日益广泛,地球被城市联系的网络所覆盖、包围、穿透。第三个,城市世界体系如同城市星球,如果在夜间灯光观察的话,每个城市像一个星星,先成为城市群的星团,再成为城市星河,再成为城市网络的星空,因此从过去四十年城市变成了智能化的城市、全球化的城市和大都市化的城市,世界变成了城市的星球,人类进入城市星球的时代。
第二个观点,粤港澳湾区是最具发展和合作潜力的湾区。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四大湾区比较有名,我们做了一个比较,发现粤港澳湾区它一方面规模特别大,另一方面,发展的水平是四大湾区比较低的,也可以说是最低的。但是第二个,四大湾区它城市之间的差异特别大,与其他三大湾区相比,城市内部的差异也比较大。第三个,它的体系比较完整,无论是从产业体系,还是城市体系来看,既有中心城市,又有都市圈、城市群,因此体系特别完整。从产业来说,又有金融、高科技、制造,甚至有休闲。水平低说明发展的潜力大,差异大说明它合作的潜力大。
第三个观点,市场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第一规划建筑师。为什么讲这个问题?目前,大家对粤港澳的规划期待特别大,充满期待,希望政府的规划能给粤港澳大湾区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来一个解决,能描绘出更美好的愿景出来。但是我想说的是,市场才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建设的最好力量。
首先,其实我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不是今天才有,它不像京津冀的城市群,它来自于市场,改革开放开始,它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变化,逐渐发展起来,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一方面存在着有碍于市场的一些问题,比如说边境的问题、制度区别的问题。
另一方面,也存在非常好的优势。大家有时候把边境作为一个劣势来看,其实我研究了全球的发展以后,发现它是一个劣势,但它更是一个优势,因为很多有活力的城市群都是在边境地区发展起来。我联想到我们的革命根据地,它为什么在这个地方能发展?因为这个地方市场化的力量很强,政府的力量相对薄弱,所以它更好的发展。因此,我认为对粤港澳未来更大的期待是推进加快升级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化的期待,目前市场化还有很多的方面可以去改进,尤其是城市政府之间、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交往,完全可以也需要用市场化和准市场化的方式来推进。
这三个观点讲完以后,最后一个观点与前面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要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良性竞争和多赢的合作,怎么样才能实现多赢合作、良性竞争?我认为有四个原则。
第一,靠己扬长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接下来要干什么?要充分深化加强自己的优势,只有把自己的优势加强,才有资本去与别人合作,才有资本和别人竞争。
第二,借力补短板,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弱点,不要自己去补,把别人的优点借过来,分享它的优势来补短板,这样成本更低,收益更大。
第三,共同抓关键,什么是关键?人类进入城市星球时代,智能化、全球化、大都市化等是关键,湾区所有的城市都要抓共同的关键,要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全球化发展,大都市化发展,与周边地区合作形成大都市区的一员。
第四,携手打基础。一是基础设施硬件,湾区的城市之间要尽快基础设施的联通加密和提升,二是制度文化软件,即制度创新也需要打造共同市场。创造出一些条件来,让市场成为湾区发展的第一规划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