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民企应克服野蛮生长中的短期行为,与国企共赢发展

2018年11月13日 19:25  

本文6203字,约9分钟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 贾康

“银行对于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融资需求,从态度上可以说是大相径庭。我听到业界人士评论:对国有企业要不断救助,到奄奄一息的时候,还要给他打点滴,做最后的努力。但对民营企业,不要说打点滴,可能只是看起来伤风感冒了,就可以直接送进太平间。”11月13日,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在“《财经》年会2019:预测与战略”上如此表示。

贾康认为,中央层面一直在给民营企业吃定心丸,但在实际生活中,与中央精神不吻合的思潮和压力依旧相当明显。例如,融资领域有许多歧视,投资方面存在种种困难。银行对于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融资需求,从态度上说也是大相径庭。我听到业界人士评论:对国有企业要不断救助,奄奄一息的时候,还要给他打点滴,做最后的努力。但对民营企业,不要说打点滴,可能只是看起来伤风感冒了,就可以直接送进太平间。

对于毫不动摇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贾康表示,从现状看,中国整个产业链,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各有侧重、相得益彰。国有企业更多的侧重于产业上中游,民营企业侧重于中下游整个产业链条在一起,大家一起互补发展。

贾康提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是,基本经济制度得到了混合所有制这个重要实现形式,需在股份制这个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之下推进深化改革。我们可以进而通过把国的股、非国的股,公的股、非公的股混起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重要实现形式,这样一种取向在实际生活中,显然追求的是国企、民企、各种所有制在混合所有制过程中的共赢,而“摒弃你输我赢的旧思维”。

贾康举例,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推进公共工程、基础设施乃至产业新城建设运营连片开发的PPP,形成的SPV特殊项目公司,就是新型的股份制产权结构,这里边的股权配比,政府方面天然不想一股独大,愿意更多让社会资本持有股权,恰恰适应了民营企业发挥他们潜力的愿望和需要。

贾康表示,资本主义实践中间吸收社会主义的成分,“从摇篮到坟墓”托底的社会保障,加上“人民资本主义”大众持股、股权分散化,已经有大半个世纪以上的演变,我们借鉴市场经济国际经验发展混合所有制,同样是资本社会化+社会保障,我们将逐步推进走向天下大同的人类文明。

贾康最后总结道,民营企业面临的是如何在波浪式创新发展中,落实所有制中性、竞争中性的挑战,以及自身如何克服野蛮生长中的短期行为特征,提高行为规范性和成熟性的挑战。

以下为贾康发言实录:

贾康:谢谢苏总,大家好!我在今天这个论坛上就主题试做一个研究者的发言。我们这个单元有个很鲜明的主题,就是怎么样认识民营企业的挑战与未来,我先从当下的感受说起。中央已有很多重要的文件,对于民营企业发展给出中央决策层面的指导精神,涉及到对民营企业不要去一味追究原罪、保护产权、加快编纂《民法典》、纠正侵犯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等等。这些精神公布出来之后,当下大家特别看重的是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和其他的场合给出的非常重要的指导精神。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总书记的长篇发言,内容非常丰富,给人印象非常深刻,精神非常重要。社会上的解读我也非常认同,在前面已经寻求对于他们碰到的问题,要给社会成员中间高度敏感的这些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这个定心丸其实已经从2016年年初到现在,一直在开出药方,而希望民营企业吃下去)现实生活中,又有非常明显的必要,要把这个定心丸吃到位。

实际生活中间,应该讲,和中央精神不吻合的另外一些思潮和压力是相当明显的,从十九大之前所谓阶级斗争,到十九大之后,资深教授登高一呼的消灭私有制,近一段时间关于民企退场,新的公私合营等等这些思潮的冲击,使人们不仅停留于原来所说的前后两个三十六条,迟迟冲不过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的问题,进一步联想到,现在实际生活中某些区域要求,给民营企业派工会主席,有管理部门的领导说让民营企业的员工参加企业决策,而同时不提现在相关的法律方面的规范,以及人们感受到融资的领域中也有实际上那么多歧视,投资方面的种种困难,有目共睹。

我接触到的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机构的一些了解情况的领导人,他们在交流中间也直言不讳地说:“本来认为民营企业应该是整个市场中至少由他们产生鲶鱼效应的,但要让他们真正起作用,现在越来越困难了。我们作为国有控股的金融机构,知道应该支持民企的发展,但我们实际上没有这样相关的决策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我们这种融资是不可能真正有效地落到民营企业那边的”。

另外一些股份制银行的领导人,他们也谈了相关的观察,在融资这个领域里边,如果民营企业能够拿到一些资金支持,到出现问题迹象的时候,这就是风险有所体现的时候,也是和国有企业大相径庭的,对国有企业要不断地给他救助,到最后奄奄一息的时候,还要给他打点滴,要一直做最后的努力,但是民营企业这方面不要说打点滴,他如果说看起来伤风感冒了,可以直接送进太平间。这些区别其实大家都感受到了的。

在前面这些思潮和实际上令人不安的地方和部门的动作之后,迅速造成了人心慌慌、风声鹤唳之态,而且大家都明白,可能进一步触发的是用脚投票这种不好的情况。所以及时的继续吃好定心丸,现在有了新的阶段上非常明显的中央指导,应该进一步领会中央精神,乘势把这个事情落到我们推进改革开放要做的实事上来。

我今天的发言,把前面的现象看作直接感受到的挑战。在民营企业面临的新的局面之下,领导人已一锤定音地指出退场、合营、控制民企之说是完全错误的,宪法、党章基本路线、大政方针都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我接着要探讨的是,我认为理论研究工作者有必要尽自己的社会责任来加以认识和澄清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而不能“消灭私有制”?这是十分值得讨论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且会有深远意义。

在民营企业受到冲击之后,我们已经注意到有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消灭私有制于现在提出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呢?因为它超越了阶段。未来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有一个初级阶段,十九大又明确地重申,我们现在属于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最大实际没有变——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的前半段,这是早已经说清楚的事情(这是十九大指出的第一个没有变,第二个没有变,也给人印象深刻,我们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

既然如此,是不是就能够解决民营企业他们发展中间“毫不动摇”地得到支持的问题呢?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这么关注:如果从“心有余悸”的视角来,还有一个人们后边跟着的联想,过了这个阶段以后,是不是就该消灭了?换一个话说,这个逻辑是讲私有制早晚要消灭,民营企业是私有制,所以它早晚要被消灭。在这样一个逻辑框架之下,非常容易引出的是宁左勿右,我讲消灭私有制,非常安全,没有人觉得我有什么问题,如果想跟它商榷,拿捏好怎么样不超越阶段这个火候,却成了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另外一个视角,我觉得是比前面这个视角更值得肯定了,基本上是摆事实来做论证:现在大家已经注意到,已有人说明了“五、六、七、八、九”几个比例关系,虽然不是很精确地说法,但代表了整个国家不可能脱开的我们必须有税收、有GDP,必须有科技创新,特别重要的是还要有新增就业,这些视角上民营企业的贡献,都可以一一摆出来了。高层领导非常实事求是地讲,从中国整个产业链看,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是各有侧重、相得益彰的,国有企业更多侧重于产业上中游,民营企业侧重于中下游,整个产业链条在一起,是大家一起互补发展。这显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一种对于现状的实事求是的勾划。

这个摆事实的视角,显然很雄辩,是使大家一下认清楚现在整个国家的利益、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是跟民营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我从研究者的角度还要接着说,还可设想,现在这些基本情况所表示的民营企业的空间、比重、它的结构,等等,现在如此、以后会不会变?如果以后没那么大了,是不是要另作判断?如果说国有企业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发展,做大做强做好,民营企业可不可以同样这样说?这样的比例和结构到底在取向上怎么认识和把握?我觉得仍然值得探讨和澄清。

下面,我把自己从理论上所作的思考向各位做个汇报,来请大家批评指正。我认为,中国社会认识中对现在这样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不应该回避“消灭私有制”的命题,但是要从《共产党宣言》一直推进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代表作——我们过去所称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资本论》这样非常成体系的、严谨的理论著作之上。于是我们就会注意到,从共产党宣言到资本论,有一个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他们的认识线索非常重要:共产党宣言在讲共产党人的主张是消灭私有制之后紧跟着说,共产党人并不否定对财产的私人占有,只是否定利用这种占有奴役他人。共产党宣言接着所说到的,我们未来的理想社会是什么呢?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其他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这就是过去所概括的,马克思主义认识社会发展规律里边所形成的解放全人类的情怀。在这样一个哲理已经结合着对社会发展规律揭示的取向之上,马克思真正在理论上展开的代表作,到了资本论里边,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这个取向上,它实际上又有重要的丰富与发展。对于所有制问题,资本论里注意到,股份制的发展所形成的资本集聚的机制,引出了所谓资本的社会化,进而会产生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扬弃。这个“扬弃”的概念就不是“消灭”了,就不是简单地重复原来所说的消灭私有制的问题,它是指内生的、在原来所有制体现的生产关系的机体内部延续发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式的升级发展。关于这个扬弃的认识,马克思还专门区分了消极扬弃和积极扬弃。马克思特别重要、非常鲜明的在发展方向上的概括,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成就、联合劳动和资本社会化的基础上,未来的社会将“重建个人所有制”。这么重要、这么鲜明的论述,我知道过去理论工作者出于种种条条框框,在进一步的认识阐发这方面,做得很不够。有些人说,只能理解为重建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这就离题了。讨论的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无所谓重建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在马克思分析框架里面,所谓的劳动力再生产问题,V的部分该吃的吃、该喝的喝,天然有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的必然存在,不存在所谓重建的问题。所谓重建,一定还是涉及到马克思一直聚焦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内涵是属于自然发展过程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回到这个视角上来讲,我的基本观点,要断然否定重建个人所有制讲的是生活资料的概念,它应该对应的就是马克思资本论所说的股份制之下的“扬弃”,我们所称的现代企业制度,代表形式就是股份制,对它会形成中央在前面几年已经得出的一个基本认识,就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下一股一股的资产,可以私人持有(现在社会上有大量的私人股民),我们这个股份制里边也可以有民营企业的,看起来是私人占有生产资料所形成的股权、股份,合在一起,却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就是资本可以通过这种形式社会化。

进而,我们要特别注意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是,基本经济制度得到了混合所有制这个重要实现形式,推进深化改革,在股份制这个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之下,我们可以进而通过把国的股、非国的股,公的股、非公的股充分混起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重要实现形式。这样一种取向,在实际生活中间显然追求的是国企、民企、各种所有制它们在混合所有制发展过程中的共赢,这就是包括不同的股,一直到员工的股,一直到各种各样的企业都可以一起持股的微观主体的产权结构里边,大家一起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而追求共赢的方式,去参与市场竞争,在资本社会化的轨道上面共同发展、共赢式地发展。

接下来我觉得要援引总书记的一句话,这是说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候,紧跟着的“摒弃你输我赢的旧思维”——中国和平发展过程中间,我们自己在国内统一市场上,对接着“走出去”的全球市场上,要坚持这个“摒弃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我们已经在反复探讨,这一认识基于战略思维的原点,是邓小平实事求是确定了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从共享经济与核威慑制约的双重角度来讲,我们的时代特征与主题变了,不是“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而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所以就是再也不可错失历史机遇,要抓住经济建设为中心,扭住它100年不动摇地通过“三步走”,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这整个战略原点的认识,和我们现在讨论的民营企业的包容性共赢发展,在内在逻辑上是相通的。

越来越多的混改、混合所有制,在实际生活中间我觉得虽然有种种争议,但是可以接受的这个PPP形式,天然就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减少争论,而做好实事。在中国越来越多推进的公共工程、基础设施乃至产业新城建设运营、连片开发的PPP,形成的SPV特殊项目公司,是新型的股份制产权结构,这里边的股权配比,政府方面天然就不想一股独大,愿意更多让社会资本持有股权,恰恰适应了民营企业要更多发挥他们潜力的愿望和需要,可成为全社会不陷入争论而观察、体会、接受、认同的所做实事。这样的机制也对应着未来“一带一路”全球化过程中间的创新,一定会对接到在总书记所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方面,中国对于世界的推进,和全球一起去建设一个有更好的人类文明提升的未来。这个时候,我们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是不是可以非常鲜明地问:什么时候消灭私有制?我的回答,永远不会是“消灭私有制”的问题了,资本主义实践中间吸收社会主义的成分,“从摇篮到坟墓”托底的社会保障加上“人民资本主义”的大众持股、股权分散化,已经有大半个世纪以上的演变,我们借鉴市场经济国际经验发展混合所有制,同样是资本社会化+社会保障,我们将逐步推进走向天下大同的人类文明。

我的小结是:民营企业的挑战是波浪式创新发展中如何落实所有制中性、竞争中性的挑战,以及民营企业自身如何克服“野蛮生长”中的短期行为特征、提高规范性、成熟性的挑战,而未来,从当下到中国现代化全过程,一直到共产党人初心“自由人联合体”的实现,民企将融入现代企业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形式,从而形成与国企的共赢发展,形成“自己人”的命运共同体。民企将永远不是被“消灭”的问题,而是不断发展、升级发展、公平竞争中发展、走出去发展、走向共融共赢的问题。我认为,这才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和继承者所应该形成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认识。

这些看法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