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四十年,中国人理财之道从复苏走向成熟

洪永硕|文  

2018年12月18日 19:30  

本文1607字,约2分钟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北京京西宾馆,一群身着朴素中山装的领导人召开了一次会议,这就是后来被无数次提及、已载入史册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执政党领导集体,开启了伟大的改革开放航程。

40年,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这40年,却让占地球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告别了贫穷,让无数中国人过上小康或富裕的日子,中国的GDP一跃世界第二,从1978年在世界经济占比1.8%增长到2017年在世界经济占比15%左右。40年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40年中国经济行进在快车道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被冰冻近三十年的理财之道得到复苏,并开花结果,蔚为大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这句话一锤定音,让中国人有底气、有信心光明正大地追求财富。其实,这是对人类社会常识的一种尊重,也是勤劳的中国人善于理财的传统一种回归。古代圣贤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民间百姓年节道贺最高频率的话是“恭喜发财”。

可是,在改革开放40年内诞生、长大的年轻人很难想象到,在1978年中国经济航船破冰前行的那个节点,“理财”这个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无比陌生,因为无财可理。那时候的中国,大到中央和地方政府,小到一家一户,几乎都是“吃饭财经”。且不说八亿靠天吃饭、一天工分普遍只值几毛钱的农民,即使是在机关、厂矿上班的工薪层,家庭财富的全部来源几乎就是那点死工资——用于全家人吃饭穿衣已捉襟见肘。少数人有一点余钱,唯一的理财方式就是存进银行拿那点可怜的利息。

今天中国人财富来源的方式和世界发达国家一样多元而丰富,薪酬之外,投资越来越成为中国人特别是高净值人群财富增长的主要渠道。如何更好地理财也和如何消费一样成为人们需要具备的基本生活知识。

改革开放以来,投资获利不但逐渐洗刷掉其原罪(极左年代,“投资获利”等于“不劳而获”),而且渠道越来越丰富。1986年,当股票登陆深圳特区时,居民对花钱买这样一张纸将信将疑。企业的原始股没人买,需要向上市公司员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摊派。而后来这些持有原始股的人获利几十倍。中国人通过各种投资渠道来钱生钱的期望和信心被激活了,证券投资、私募股权、经营资产、购买房地产和特定商品,以及购买基金、债券等各种投资理财方式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

在中国人投资热情被激活、理财之道重新得到推崇的过程中,一些从事资产配置服务的专业金融机构也纷纷出现,并在中国人的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逐年增加,资产配置服务成为许多先富起来者的刚需。2017年底财富品质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拥有千万资产以上的超过400万人,资产过亿的富豪15万人,净资产超过100万元的中产阶级人数超过7000万人,拥有财富总量约为30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

毕竟, “术业有专攻”,资产配置是一项需要综合金融、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甚至国内国际政治诸方面知识的专业技能,专业的事情应该由专业的人才和机构来做。随着中国高净值人群理财观念的成熟,更多人选择把自己的财富交给资产配置服务机构去打理,以求资产更加安全和更好的回报。

中国从事资产配置服务的企业呈现了百舸争流的繁荣局面,这正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理财之道从复苏走向成熟的一大标志。而其中不乏佼佼者,如这本杂志所介绍的鑫茂荣信财富。鑫茂荣信财富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强大的专业研究能力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合理化的资产配置服务。鑫茂荣信财富旨在帮助客户实现财富自由,梦想自由。

从鑫茂荣信财富的成长历程和取得的业绩,或可一斑窥豹,从中来体察40年改革开放是如何改变中国,如何增进一个个普通中国人的福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