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智库发布】张燕生:佛山制造业——机遇与挑战

张燕生/文  

2019年01月11日 17:25  

本文15957字,约23分钟

本文节选自《财经》智库发布的最新报告《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佛山攻略》。这是《财经》智库继2018年1月首次发布《中国制造2025-佛山样本》报告并取得巨大社会影响后,再次成立专项课题组,通过走访69家企业和8个行业协会,深入挖掘佛山乃至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瓶颈,并针对瓶颈找到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给出政策建议和企业发展建议。该报告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朱森第,国家发改委学术委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主持发布,是一份呈现城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全攻略”,为中国从世界制造业的第三方阵上升至第二方阵、乃至第一方阵探路,亦必将为中国其他城市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借鉴和参考。

佛山必须打造现代制造业的三根支柱,一是依靠现代科技、创新和生产率增长驱动的现代制造业体系;二是依靠现代金融、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驱动的现代制造业体系;三是依靠现代规则、规制和依法治理驱动的现代制造业体系

新时代赋予广东“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新使命。佛山作为广东第三大城市、第二大制造业阵营、第一大草根经济集群,正在把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依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引,直面国际国内各种挑战和压力。探索出一条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佛山制造业发展新的辉煌。

第一节

佛山正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他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有关论述,认识到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施新三步走战略的一项历史性任务,是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国际环境形势严峻,国内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突出,跃升高质量发展这个关口非突破不可。

新时代,佛山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遵循系统性、阶段性、动态性、相对性、渐进性的特点,从佛山的发展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辩证思维,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尤其是把发展现代制造业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密切结合、融合发展。

佛山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历史规律和现实选择共同起作用的结果。重点要构造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体系、政绩考核体系。这六大体系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共同组成了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其中,指标体系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政策体系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手段和保障;标准体系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准绳和依据;统计体系是对指标体系的量化;绩效评价体系是成果检验;政绩考核体系是关键一环。

佛山推动高质量发展,其跨越关口的关键就是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适应性调整优化的复杂经济体系,体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跨越由量到质转变的关口,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三大任务的关口,跨越从传统体系到现代化经济体系转变的关口。一是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二是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三是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四是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五是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六是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七是要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其中,重点是要坚持“一条主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涉及方方面面,必须抓住主线;建设“一个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一套经济体制”,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力。

佛山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稳中求进的基础上,推动质量、效率和动力三大变革;要在解放思想、形成共识的基础上,从小事做起,把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方方面面;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质量动态、相对、可逆、渐进的发展大势。

现阶段,应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要站在全球视野和全球格局的高度,从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入手,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聚焦有效解决佛山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主要矛盾,研究制定佛山推动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指导原则和行动方案。

二是要站在历史新起点上,从需求、供给、要素投入产出、分配、宏观循环五大研究分析角度入手,构建佛山推动落实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和结构框架,成为佛山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着眼长远推动落实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着力点和抓手。

三是要站在现代化发展新征程上,从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体系和政绩考核六大体系建设入手,构建推动落实佛山高质量发展的激励导向和实绩评估机制,引导各地区各部门工作重点转向基于高质量的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大潮之中。

在新时代,佛山更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处理好增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突出阶段性和全面性两大特征。不能过度强调GDP增长速度,而忽视发展协同性;不能过度强调量的加速增长,而忽视质的变革;不能过度强调一次现代化,而忽视有效解决主要矛盾。佛山更要坚持稳中向好的原则,处理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键环节是政府改革,营造环境。佛山更要坚持稳中有变,处理好平衡与不平衡、充分与不充分发展的辩证统一,动态渐进化解矛盾。

第二节

佛山制造业转型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一、佛山经济发展实绩突出,制造业转型升级效果显著

佛山不是经济特区,不是省会或副省级城市,也不是国家产业政策和重大项目大力支持的地区,佛山经济靠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合作发力取得了突出的发展实绩。2017年,佛山全市GDP达到9398.5亿元,较上一年增长8.3%,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16位,在广东省内位列第三。2017年佛山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43万元,折合1.8万美元,根据世界银行、联合国相关标准,已步入高收入经济行列。

佛山制造业发达,工业生产门类齐全,先进制造业基础坚实。长期以来,佛山工业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0%左右。2017年,佛山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1万亿元,工业经济规模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6位。佛山制造业产业门类齐全,几乎覆盖国家制造业全部31个大类,拥有装备制造、家用电器、金属制品、陶瓷建材、纺织服装等十大优势行业。近年来,佛山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产业迅速形成。2017年,全市先进制造业总产值1.1万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6.2%,成为引领佛山转型发展的生力军。

佛山民营经济发达,发展充满经济活力。2018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有237家民企、263家国企。其中有172家千亿级企业,国企125家、民企47家。2018年,广东企业500强中,有21家过千亿的企业,其中有12家民营企业,占比达到57%。榜单前13位的企业,均成功入围世界500强(见表1-1)。2017年佛山民营经济增加值6069亿元,增长9.5%,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民营企业数达到18家,其中有7家企业进入“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美的集团、碧桂园更是进入世界500强的行列。

佛山镇街经济发达,产业集群特色鲜明。佛山市“一镇一主品”的专业镇街经济形态突出,全市现有国家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4个,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12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26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10个。佛山品牌经济发展迅猛,全市获批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共计9个,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佛山陶瓷、南海铝材、南海半导体照明等品牌入选全国区域品牌,佛山入选区域品牌的数量亦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

佛山创新发展速度加快,新业态与传统产业融合取得成效。2017年,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547家,孵化器累计62家、众创空间57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总数达629个、继续位列全省第二。高端载体平台建设加速推进,启动建设季华实验室,谋划建设“一环创新圈”和禅(城)南(海)顺(德)高端创新集聚区,佛山国家高新区全国排名升至第29位。

佛山积极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新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率先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连续三年举办中国(广东)“互联网+”博览会,全面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以“众陶联”平台为样本探索出了“产业+互联网+金融资本”新型产业集群模式。

二、当前佛山经济稳中有变、变中有忧

2018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实现生产总值7.06万亿元,同比增长6.9%,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见表1-2)。与江苏、山东、浙江相比,前三季度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高出江苏和山东0.2和0.4个百分点,低于浙江0.6个百分点。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2%,高于江苏、山东、浙江;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0%,虽然低于全国平均6.4%和浙江的8.0%,但高于江苏和山东的5.5%;广东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江苏和山东,低于浙江;进出口总额增长5.9%,高于山东的4.8%,低于浙江12.5%和江苏9.3%。由此可见,广东在整体推进动能转换、结构转换、模式转换进程方面,相对东部沿海的其他发达省市,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业绩。

2018年前三季度,佛山经济明显呈现出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发展态势(见表1-3)。前三季度佛山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不仅低于同地区的广州和肇庆,而且比上一年同期低2.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一年同期低2.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上一年同期低19.6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速比上一年同期低6.3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比上一年同期低9.6个百分点。佛山的各类主要经济指标不同程度下滑的趋势在2019年将会继续。

三、佛山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佛山的传统优势产业仍占较大比重,新兴产业发展相对较弱,服务业相对滞后。2017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3840.2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0%,低于全国及广东省的平均水平。生产性服务业供给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有限,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向周边城市外流的情况较为明显。重点产业龙头企业总数偏少,截止到2017年底,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一百亿元的企业共18家,低于宁波和无锡等城市。

生产要素制约明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目前,佛山的土地开发强度接近40%,高于30%的国际警戒线。在佛山的发展过程中,村镇经济形态明显,全市共有1029个村级工业园,占地193平方公里,挤占全市工业用地的三分之一,用地规模大,产出低、环境污染高,经济效益低,亟待整治提升。

高等教育资源缺乏。位于佛山本地的6家高等院校中只有广东东软学院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两家具有本科教育资质,其他均为专科院校。截至2017年底,佛山每万人高校在校生总数仅为160人,低于2016年的长沙772人、2016年的宁波255人,人才培养基础能力相对薄弱。最近全国各地引才引智措施层出不穷,佛山在政策力度和行动速度上仍显不足。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足。据相关调查,全市80%的中小企业反映资金需求较为紧张,20%-30%的企业出现融资困难情况,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普遍比上年同期高10%-20%,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较为突出。另一方面,金融“脱实向虚”隐忧依然存在。2017年,全市新增房地产贷款730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的106.3%,是新增制造业贷款(28亿元)的26倍,新增信贷主要流向房地产业,对制造业贷款等挤出效应明显。

区域发展不平衡。佛山五区中禅城、南海、顺德发展较快较好,高明、三水发展相对后发,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各区之间甚至区内镇(街)之间的产业资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均有相当差距,且长期以来形成相对独立发展的思维定势,区域间资源共享、规划布局和制度对接不足。

园区布局不平衡。佛山的村级工业园众多,且土地权属复杂,租赁时间长短不一,土地整理难度较大。此外,村集体为保障集体和农民的经济收入,招商引资的门槛越来越低,短期行为也比较严重。此外,村级工业园内企业多以传统产业为主,产业层次不高,集聚效应不明显,经济效益偏低,综合管理难度较大,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为45%,远低于苏州93%的水平,企业创新动力仍然不足。作为制造业强市,工业机器人等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链技术配套能力不足,区域产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行业龙头企业对基础研究缺乏投入、核心技术、关键性技术积累不足,相关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高端创新资源集聚不足。截至2017年底,佛山在国家级创新载体或平台建设上还未实现零的突破,引进全职院士的工作也无进展,高端创新载体和高水平人才明显不足。根据国家级高新区最新评价排名,宁波国家高新区排名第16位,东莞松山湖排名第23位,佛山国家高新区排名第29位,平台高端化集聚化水平有待提升。

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佛山目前还没有一个集各种创新要素于一体,连接各个创新主体的技术交易平台,也没有足够数量和服务能力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指标在全省占比偏低。

用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从用地成本看,2015年工业用地平均成交价为528.78元/平方米,2016年达到了739.77元/平方米,增幅约为40%,用地成本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从用工成本看,保险费用占人工成本比例为10%,目前佛山社会保险缴纳比例为26.9%-29%,用人单位缴纳比例为18.2%-19.3%,用工成本高于珠三角的不少城市以及国内较多城市。

政策环境需进一步提升。佛山的各区、各镇(街)都有相应的政策来扶持当地经济发展,但受各种因素影响,新老政策之间、不同区域和部门的政策之间,还存在不协调、不配套的情况。一些政策措施缺乏可操作性,实施起来难度较大,部分政策落地难,导致执行效果不佳。此外,改革创新的精神与本领有所弱化。在行政审批、商事制度、投资审批等重点领域的改革仍存在不到位的现象,简政放权存在“两多一少”即转移多和下放多、取消少的问题,事转财不转,基层难以接续,影响简政放权效果。以批代管、偏重目录准入管理等传统审批模式以及对新兴产业的监管方式较为落后,影响了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调研中佛山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

IMF将2019年全球、美国和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期分别下调到3.7%、2.5%和6.2%,WTO对世界货物贸易增长的预测也下调,2019年6月将举办的大阪G20峰会可能带来更大的中美政治经济冲突:传统制造业生存压力将明显加大。

佛山企业反映,2019年经济将更困难。尤其担心美国将对中国出口的2000亿美元产品征收25%税率的关税。企业普遍反映,人民币贬值、苦练内功消化、与国外客户谈判分担、扩大内需市场、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等措施,都很难抵消美国贸易战对佛山企业出口的影响。佛山企业普遍预期2019年全球需求增长乏力、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一是稳中有压。投资、外贸、消费等指标与上一年同期相比总体下滑,尤其是工业投资、民间投资下滑更为明显。佛山民营企业家反映,国外贸易摩擦,国内经济下滑,当前各项成本上升,政策调整不连续不可预见,使实体经济和制造企业生存条件严重恶化。

二是稳中有忧。当前企业的经营环境较为困难。部分行业企业面临融资难、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环保社保税费不确定性大的方面因素叠加影响,不乏停产、倒闭的情况,影响了其他企业转危为机的信心。以陶瓷行业为例,佛山陶瓷企业反映遇到多年未遇的复杂困难情况,与往年11月停窑相比,2018年很多企业3月就停窑,全行业7-8月份营业额整体下滑18.9%,产能利用率勉强过半(1-8月生产61.3亿平米,全国产能114亿平方米)。

三是稳中有变。仍有大批大中型企业、品牌企业、合规经营的企业形势保持较好,表现在利润率、市场占有率等指标稳中趋好,区域工业集中度上升,企业通过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了竞争能力和抵御贸易摩擦的冲击能力。

四是当前企业的主要压力还是来自内部而不是外部。企业一方面要应对汇率风险、关税提高、东南亚及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竞争力上升等新情况带来的新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应对前期政策消化、房地产调控、环保力度加大、提高职工保障水平等内部结构改革带来的影响;还包括执行政策过程中存在违反经济规律、产业规律的因素,企业负担加大。

五是民营企业对当前经济预期不稳。尤其是,2018年关于民营企业定位、工会进驻民营企业、职工持股民营企业等问题的讨论,直击民营企业的痛处。对此,中央强调“两个毫不动摇”,这有助于改变之前舆论环境下,民企对政策不可预期性的忧虑。

六是当前地方政府工作强调处处留痕,影响效率和积极性。有地方干部反映,以前是大网,漏了很多鱼,虽然看上去不合规,但是,符合地方的实际情况,企业发展的环境比较宽松。现在网密了,很多潜力企业、很多好的项目失去了初期宝贵的发展空间。

七是考虑到环保要求,产业园区都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作为主导产业,却不允许电镀、化工、注塑、金属加工行业企业入园,没有这些配套工序和环节,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以及生物医药无法生存和发展。

八是大水漫灌式的宏观调控方式加剧市场扭曲。经济上行的时候,干得差的不准干了,干得好的精雕细琢的也不准干了;经济不好时都让干。不合理的干预造成了上游好于下游,垄断好于竞争领域,国企好于民企,大企业好于中小型企业的市场扭曲。

五、佛山制造业转型面临的问题带有一定普遍性

长期以来佛山传统制造业转型一直面对着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才、缺品牌、缺渠道、缺转型经验和能力等发展困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佛山传统制造业一直在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推动转型,包括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军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国内国际优质要素深度融合发展等。佛山传统制造业转型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仍然面对缺技术、缺人才、缺资金等老问题。

一是缺技术。2017年,佛山全社会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即研究强度达到2.65%,研发投入金额超过250亿,佛山作为一个地级市的研发投入超过了山西、广西、吉林、黑龙江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研发投入规模。2017年,佛山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59家,累计2547家,增长率83.5%。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77家,实现五区国家级孵化器全覆盖,孵化和服务企业能力稳步提升。龙头企业创新积极性持续增强,如美的集团2017年研发投入超85亿元,同比增长约40%,研发投入总量居行业第一。

即便如此,佛山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反映缺技术、融资难等问题。原因在于:一是佛山政府在解决企业缺技术问题上,下了很大功夫,引入世界500强企业,引入中国科学院、引入清华大学等名牌大学等,然而关键共性技术和公共技术服务的短板问题不是一个地级市有能力解决的。下一步帮助企业解决缺技术困境,一方面,需要佛山政府构建跨境创新网络,此外,也需要国家和省两级政府支持建立关键共性技术和公共技术服务的支撑体系。二是佛山政府帮助高科技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轻资产高科技企业研发、成长性均不错,但是公司固定资产和可变现资产较少,没有担保和抵押物。另一方面,初创型科技企业发起人多为研发人员,不擅长公司财务和管理,账目较为混乱。高科技企业的负债率也较高,金融机构为了控制风险,不愿意开展相关业务。对此,只有靠深化改革,引入更多风险投资的同时,加强对科技人员创业创新的辅导和咨询服务,提供更好的公共专业服务体系。

二是融资难。佛山金融业发展在广东排名第三,仅次于广州和深圳。截至2018年9月底,佛山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4983.22亿元,同比增长9.55%,比全省及珠三角平均增速快1.37和1.31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为10244.01亿元,同比增长10.59%,贷款余额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突破1万亿元。佛山市普惠口径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575.1亿元,同比增速31.4%。新增单户授信小于500万的小微型企业信贷余额216亿元,比年初增加65亿元,余额同比增长39.7%。佛山有上市公司58家,90%以上是民营上市公司,累计融资超过980亿元,佛山上市公司市值接近1万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第七。然而,佛山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严重。佛山企业希望国家层面上,银行放宽经营好、信誉好的融资担保机构的授信,希望不要一刀切。佛山迫切需要完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供应链金融、金融租赁机构、企业财务公司、信用体系建设等。如果融资都要担保、抵押,小微企业就很难融到资,且知识产权质押只有少量的企业能做得到。

三是缺人才。包括缺进入制造业生产一线的大学生、缺合格高素质员工、缺转型升级急需的国际化人才。如佛山纺织服装制造企业约11000家。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企业768家。2018年1至9月,纺织服装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总产值约950亿,工业增加值约201亿。佛山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是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2017年全行业投入技术改造资金达20多亿元。佛山纺织服装行业已申请专利约2000多件,其中国家专利局授权的1300多件、发明专利500多件,广东溢达一家纺织服装企业就拥有1200多件专利,占了近80%,不少产品、工艺和设计在国内是首创,污水处理技术也达到一流水平。然而,佛山纺织服装企业不得不面对环保成本不断攀升,用人成本大幅增加等问题。其中人才问题主要表现在一线员工短缺,一线技术人员缺口较大,且现在大学毕业生很难进入企业生产第一线。

调研中还发现,佛山传统制造业正面对国外新竞争对手的竞争。当前,陶瓷产业链正在加快从中国向印度转移。在美国加征关税后,有很多国外客户把瓷砖进口订单转到印度、越南零关税低价格的国家。中国的陶瓷技术和设备大量出口到印度,中国制造的陶机设备在印度市场占有率高达80%,提升了印度的瓷砖制造水平。全球50多条陶瓷大板生产线,意大利有20多条,中国有5条左右,印度进口了20多条,印度砖替代中国砖的竞争态势已然形成。

六、各级政府需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当前中国正处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估计需要5-7年的时间。在这个时期,各项政策制定和执行都带有明显的过渡阶段特征。因此,按照更高一些的质量、更多一些的现代化、更新一些的法定治理的要求,推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和改革就变得更加重要。

在调研中企业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是希望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首先是建议政府部门能够聚焦企业的痛点,拓展减负空间。聚焦企业反映大、社会关注度高的融资成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经营性收费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确保降本减负取得实效。其次是建议加强央地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企业和社会之间的沟通对接,争取有关部门下放部分事权。再次是建议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释放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规范证明材料和证明事项,加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二是建议环保政策应把重点放在引导企业技术升级、采用降低污染的技术和生产工艺上,而不是简单的一关了之。应从产业链的角度研究制定更为科学的政策,避免把污染企业和污染治理企业混为一谈,把有重污染风险但低排放企业和有重污染行为的企业混为一谈。如有家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因其环保指标不达标被宣布停产整顿,其后果是区域内的多个工业项目因为没有废弃物处理能力和场所,而限产、停产,直接把企业“搞死”。在工业生产、废弃物处理等环节上,由于工业废弃处理能力不够而把环保环节关停,而造成了生产环节的企业因为不能达到环保标准而关停减产。另外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关于砂石场关停的问题,造成很多基础设施和建筑用料突然断了原料供应,在替代产品尚未找到的时期,多个项目受到影响。

三是建议有关方面把国家重要科技资源和优质要素配置在佛山,加速要素创造效应。佛山拥有市场发展活力、内生增长性因素的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草根经济,继续加大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将形成创新链和动力源。尤其是提升佛山原始创新与核心技术突破能力,同时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带动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形成较完整的创新产业链和创新生态体系。

四是建议充分利用“香港+佛山”战略机遇,推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至少应包括三层含义。一层是推动规则开放,学习借鉴对接国际先进规则、标准和管理体系。如要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保护外商在华合法权益特别是知识产权,允许更多领域实行独资经营。需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管理方法和规则体系。二层是推动规制开放,在开放条件下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逐步完善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三层是推动规则等制度性国际合作,中国将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的能力建设、制度建设、跨境网络建设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佛山和香港合作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学习借鉴和对接香港法定机构等治理模式,对改善佛山市场环境、投资环境、营商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节

佛山制造业未来的转型之路

一、佛山制造业对标国际样板推动转型升级

佛山对标德国发展现代化工业服务体系。佛山是最早喊出传统制造业转型对标德国工业服务业的口号并努力践行的地方。为此,佛山规划成立了中德工业服务区,主动与德国关键共性技术和公共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全方位国际合作(见表1-4),引进一汽大众等跨国公司落户佛山,对标德国“二元教育”服务体系,大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我国工信部已印发了《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7年)》,确定了我国优先发展的174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其中原材料工业53项、装备制造业33项、电子信息与通信业36项、消费品工业27项、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25项。然而,如何建立关键共性技术和公共技术服务的支撑体系,仍在探索的初期。佛山应成立开放型的关键共性技术公共服务联合体,与台湾工业研究院、香港科技园和应用资讯研究院、德国弗朗霍夫学会(Fraunhofer)、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院(AIST)等机构开展咨询互助合作。

佛山对标东京湾区推动制造业转型。在世界范围内看,东京湾区具有全球化的制造业布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先进、出口实力最强的新型工业地带之一。其京滨、京叶两大工业地带宽仅仅6公里左右,长100公里左右,其工业产值和GDP规模占全国的比重很高。在东京湾工业带的带动下,日本兴建了一批机械制造、汽车等工业基地,最终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重化工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东京湾区还将其成熟的工厂生产力与全球航运物流相联,催生了全球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同时涌现了一批制造业巨头,如富士通、佳能、奥林巴斯、三菱重工等,东京湾区成为高端制造的代名词。

佛山对标旧金山湾区推动现代创新。旧金山湾区孕育了硅谷,硅谷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为其注入了强大的创新活力,包括推崇创业、宽容失败、鼓励冒险的社会文化观念。“硅谷”集聚了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知识和技术的密集程度居美国首位。风险投资是硅谷高科技企业成长的发动机。美国风投协会的研究数据显示,风投对美国经济贡献的投入产出比为1:11,而对于技术创新的贡献,则是常规经济政策的3倍。

佛山对标纽约湾区发展现代金融。纽约湾区是国际金融中心,在长度仅1.54公里、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华尔街,集中了3000多家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著名学府集中于周边。这里是世界上最活跃的金融创新之城、资讯通达之城、人才济济之城。

佛山对标香港改善市场法治环境。香港长期保持着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地位。连续25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连续5年跻身全球十大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行列;是仅次于纽约和伦敦排名的全球金融中心。香港拥有亚洲最多的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直接融资体系,以及良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佛山对标德国工业服务业、东京湾区现代制造业、旧金山湾区现代创新、纽约湾区的现代金融、香港的国际化法制化和现代治理体系等五个样本,重点是解决佛山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能力建设、体制建设、跨境网络建设。佛山传统制造业要成功实现转型升级,还需要推动五个一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佛山对接“五个一流”推动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1.对接世界一流大学和人才体系

目前,世界上有四个各具特色的世界大学排名体系,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的“世界大学排名”(THES)、英国国防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世界大学排名”(QS)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全球最好大学排名”(UNWR)(以下简称“四大排名”)。

美、英包揽“四大排名”前20名所有大学。“四大排名”前100名的大学,美国以绝对优势领先全球,英国居世界第2。在前300名大学中,美、英平均占比分别为28.6%、11.4%,德、日平均占比分别为8.0%、2.7%。在前500名大学中,美、英、德、日平均占比分别为24.6%、9.3%、7.4%、3.0%。

我国无一所大学进入“四大排名”前20名;仅有2所大学同时进入“四大排名”前100名;从前300名来看,我国的入选数量平均占比为3.8%,虽与日本相近,但不足德国的1/2。从前500名来看,我国的入选数量平均占比为5.4%,略高于日本。我国大学在“四大排名”中分布整体靠后,与美、英、德的差距较大。

佛山要推动基于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文化创新的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吸引全球化人才、企业和资源,就要建立跨境人才网络,与世界一流大学保持密切的合作联系,用全球顶尖智力推动佛山未来的发展。

2.对接世界一流企业和总部经济

中国龙头企业。2014至2018年《财富》列明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上榜企业数量从100家增加到120家,总营业收入却从7.16万亿美元降低至6.10万亿美元。利润总额也从3686.84亿美元下降至3110.09亿美元。其中,有12家中国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约占500强全部亏损企业数量的三成。500强企业盈利能力的后100名中,有41家为中国企业。

美国龙头企业。2018年有126家美国企业上《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略高于中国的120家。中国上榜企业雇佣员工数高出美国企业38%。然而,总营业收入和总利润美国企业分别高出中国企业24%和78%之多。平均销售收入705亿美元,平均利润52亿美元,高于中国企业的597亿美元和31亿美元。其中美国上榜企业的人均利润是中国企业的2.35倍。美国银行上榜8家,平均利润为96亿美元,远低于上榜中国银行179亿美元的平均利润。银行利润也仅占到美国全部上榜企业的11.7%,远低于中国银行利润对总利润57.6%的占比。入榜美国企业集中在卫生健康批发、卫生健康和保险管理式医疗(10家)、食品生产加工(8家)、制药(5家)和娱乐产业(3家)等领域,多达26家。涉及生命、健康、生活等领域的企业数量较多,反映出美国龙头企业所处行业影响力的增加和产业高端化进程的加快。

欧洲龙头企业。德国经济本质上是制造经济,其经济支柱是制造业实体。制造强国德国的主要制造行业是机械设备制造、交通工具与汽车制造、药品和化学产品制造。2018年500强榜单中,德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上榜龙头企业有6家,利润总额为423.77亿美元,占上榜德国企业总利润的42%。上榜的德国制造业企业还集中在制药、化工、工业机械和服装等领域。法国大公司中鲜有房地产、工程建筑和金属冶炼企业,却在生命健康、食品、能源、公共设施等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里存在众多大公司,与中国的产业结构形成较大反差。如制药公司赛诺菲(SANOFI)在2018年是法国500强企业中盈利能力最强的,达到95.07亿美元。此外,法国银行上榜数量也较多。公司盈利能力和行业分布都比较均衡。

日本龙头企业。近年来日本上榜企业数量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然而,总盈利能力和平均利润水平却不减反增。日本国内一流企业如丰田的盈利高达225亿美元,其它企业同样表现良好,无亏损企业。上榜企业均衡发展,企业大而强、利润分布均衡,为日本龙头企业整体盈利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利条件。日本的汽车制造行业,电子产品行业,金融行业、重型机械制造、零售行业的品牌公司,都是榜单上的常青树。

3.对接世界一流科研院所

国内外对世界科研院所评价较有影响的有三类评价体系:

一是汤森路透《TOP25全球最具创新力的政府研究机构榜单》,其评价以专利指标为主,以论文指标为辅。

二是《自然》杂志出版集团《自然指数》中关于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排名,其评价以论文指标为主,根据各国或各科研机构每年发表的约6万篇高质量科研论文的贡献情况,既计算论文总数,又计算不同国家和机构在每篇论文上的相对贡献,按照加权分数式计量(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WFC)作出评分排行。

三是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竞争力评价,是利用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和德温特专利数据库(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 DII)为数据来源,对世界主要大学与科研机构开展竞争力评价研究和综合分析。但“唯论文”的评价倾向并不能完全准确反映科研创新真实情况。

德国马普学会是德国政府办的科研机构之一,凭借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完善的科研体系,在德国的基础科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度被认为是德国基础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备受德国人推崇。通用(GE)技术中心成立于1956年,该技术中心作为世界上专业面最广,技术门类最多的研究组织,是GE发展的基石,为所属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乃至世界科学的发展都有大贡献。

4.对接世界一流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美英建立了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如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证券交易所以及纳斯达克市场;伦敦证券交易所、替代投资市场(AIM)和未上市证券市场(OFEX)。

世界各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发展,大多具有广泛的场外交易市场。没有发展充分及相对成熟、低层次的场外市场,高层次的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就没有了发展的源泉和退出的渠道,其发展必然会面临很大的制约。我国以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为代表的主板市场发展很快,但场外市场的发展则相对滞后得多,制约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层次演进,同时也产生了如主板市场不合格企业的退市流通等诸多问题。

5.对接世界一流绿色发展体系

日本低碳政策以“引爆低碳绿色革命”和“创造低碳绿色世界”为基本目标,正促进日本传统经济向“低碳绿色发展”转变,并推动日本传统社会向“新型低碳社会”转变。日本低碳经济已经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绿色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财税政策

——环境税。日本2007年开征环境税,以化石能源中的碳含量作为计税依据,针对纳税人造成的环境负荷征税。

——特别折旧制度。2000年5月制定发布了《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使用指定节能汽车、节能家电、节能设备、节能建筑的企业,可获得设备标准进价30%的特别折旧或7%的税额减免。

——补助金制度。2001年4月实施《家电循环法》,针对企业、家庭采用节能设备或产品以及实施节能改造的行为,实行补助金制度,企业、家庭可获得一定金额,最高可达到总投资额1/2的补助。此外,购买符合节能标准的空调、冰箱和数字电视等家用电器的消费者可以获得“环保积分”,积分可兑换消费券。

低碳技术

——政策引导。2008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低碳技术到2050年的发展路线图,强调基础研究中政府作用的同时,鼓励私有资本参与研发;建立国家研发体系,各方密切合作、集中管理,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和效率;明确了重点发展的具体创新技术。

——领跑者制度。在同类产品中选取能源消耗最少的产品作为领跑者,强制要求其它产品在规定时间内向行业标杆看齐,以促进企业采取节能减排技术。目前,领跑者制度已经在汽车、家用电器等产品生产领域中应用。

——低碳产品认证。2008年日本尝试引入“碳足迹产品体系”,该试点计划以标签的形式让消费者更加直观的了解产品在设计、制造、流通、消费、废弃回收全过程排放的碳总量,鼓励企业和消费者在生产和消费中减少制造温室气体,最终达到减排的目的。此外,日本还紧密关注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碳标志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将自身低碳产品认证的工作计划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工作动向进行调整。

新能源政策

日本投入巨资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研发生物发电、垃圾发电、地热发电以及燃料电池等,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2009年,日本重启“太阳能鼓励政策”,给予太阳能发电安装成50%的补贴,目标是通过发展太阳能,使包括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比例从2005年的10.5%提高到2020年的20%,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结束语:

支撑佛山制造业高质量和现代化转型的三支柱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里,40年可谓弹指一挥间。佛山制造业在这短短的40年探索出一条充满市场活力的发展之路。未来40年,佛山制造业将踏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入世界制造业阵营前列的新征程。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佛山必须要打造现代制造业的三根支柱,一是依靠现代科技、创新和生产率增长驱动的现代制造业体系;二是依靠现代金融、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驱动的现代制造业体系:三是依靠现代规则、规制和依法治理驱动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创造一个新佛山。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学术委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财经号所发布文章之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