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重塑产业新格局,核心就是‘四位一体’,即创造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3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张燕生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上如此表示。
张燕生称,“四位一体”中实体经济是“本”,而实体经济最关键的是创造制造业能够繁荣发展的场地,促使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对于科技创新来说,中国宏观创新环境改善明显,但如何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则关键在于创新;现代金融的核心则是创造高效率、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 张燕生
从产业发展来看,他将中国产业进行梳理并总结出三大变化:
一是、“三来一补”形成的庞大待工贴牌外包制造业发展到2008年结束,这一年,中国民营企业推动一般贸易出口超过加工贸易的出口。人力等成本提升使得部门企业离开中国,而留下来的企业则开始进行“污水处理”,提升产业链,员工素质,研发创新,使其能够在全球价值链往上走,能够承担高成本负担。
二是,钢铁、水泥、包括重型机械造船等重化产业2003年开始快速发展,在2012年达到高峰。2012年开始,相当一部分重化属于“三去一降一补”范围。在这以后,市场成长性最好的是大健康产业,发改委人员估计2020年中国健康养老产值规模达到14到16万亿。
三是、AI产生大量新产业,说佛山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碧桂园开始投资800亿元在建筑机器人领域;美的小家电企业去年销售额1600亿元,也开始搞工业机器人,新产品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的趋势明显,他们带来服务业与新兴制造业及研发产业的发展。
张燕生称,创造“四位一体”的协同发展产业体系,目前仍然较为艰难,需要带动增长动能、制度结构、模式转换等三大变化。总的来说,高质量发展是“慢中出细活”。
以下为发言实录:
张燕生:高质量发展重塑产业新格局,核心问题可能就是“四位一体”,怎样能够创造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四位一体”是实体经济的“本”,实体经济最关键的是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因此,高质量发展重塑产业新格局,就是怎样能够创造守住“本”的政策环境,也就是能够创造制造业能够繁荣发展的场地。
“四位一体”的第二因素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现在中国宏观创新环境讲条件改善是明显的,也就是从研发强度来看,去年研发强度2.18%,总研发投入超过1.9万亿元人民币。核心问题是怎样提高投入的产出效率,在这个问题上也就是创新,就是基础研究核心的问题。世界大学排名中国进入一流大学前100名的只有两所,这两所大学还没有进入前60名,怎样把中国大学办成世界一流大学,在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挑战。
应用研究核心问题是科研院所,开发试验研究核心问题企业主体,共性技术、公共技术的研究核心问题是政府作用。我个人认为,短板是公共技术研究支撑不够。基础研究方面,中国投入比重比美国低12个百分点,因此,怎样构建支撑产业新格局创新驱动的创新链,对于我们来讲是下一步努力的工作方向。
第三,现代金融,核心是创造出高效率、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第四是人力资源。另外,如何创造“四位一体”的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对于我们来讲很难。
所以,无论是高质量发展园区、支撑还是环境,总的来讲就是发生三个变化:增长动能要变,结构转换;制度结构要变;模式转换,新经济比重要变。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就是“慢中出细活”。
从地区来讲,中国东部七个省市研发强度超过OECD平均水平2.4%,北京研发强度大致5.63%,上海研发强度3.83%,深圳研发强度4.31%,中部14个省研发强度明显偏低,西部更低,用研发强度指标看中国可以看到三个完全不同发展阶段的。
主持人:80年代、90年代很多产业没有了,新的产业出来了,人们不断去适应新的产业格局,现在可能就得预测一下,什么样的新产业格局会出来,什么样的产业格局会消失?从这几十年观察,你能不能举几个例子,什么产业没有了?今天,这些传统的制造业产业理论上应该去越南、柬埔寨,因为中国没有竞争优势了,燕生评论一下产业的变化?
张燕生:中国市场经济的产业构造第一步是“三来一补”,形成庞大的待工贴牌外包的制造业,这个情况到2008年结束,中国民营企业推动一般贸易出口在2008年超过加工贸易的出口。在成本变贵之后这其中相当一部分离开了中国,包括民企、国企、外企,但还是有一部分留下来了。留下来的企业就是在进行“污水处理”,提升产业链,员工素质,研发创新,就是这些留下来的企业变成了跟他们过去完成不同的企业。也就是说,想留下来就要承担高成本,能够承担高成本必须在全球价值链往上走。
第二个产业格局的变化是2003年开始,钢铁水泥包括重型机械造船等重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2012年达到高峰期。从2012年开始,中国产业结构相当一部分的重化属于“三去一降一补”。2012年以来,市场成长性最好的产业是大健康,健康养老产业,发改委人员估计2020年健康养老产值规模达到14到16万亿,也就是说中国老百姓老了之后93%都是居家,居家养老优惠产生大量的养老服务、器具、人力资源开发等,这部分产生大量的新兴产业。
另外一个方面就像AI产生大量的新产业。比如说一个多星期上佛山调研,我看到佛山两家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碧桂园现在开始投800亿分几年搞建筑机器人;美的小家电企业去年销售额1600亿,现在开始搞工业机器人,新产品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因此他们已经不是传统的房地产公司和小家电公司,带来服务业跟新兴制造业还有研发产业的发展。
财经号所发布文章之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