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将扶贫发展升级为主业 “4+X”模式加速乡村振兴

宋金煜/文 舒志娟/编辑  

2019年07月16日 18:08  

本文4935字,约7分钟

连樟村是英德市连江口镇唯一的省定相对贫困村,村里两千多人,2016年还有137人尚未脱贫。此前陆奕和就是其中之一,只靠种几亩田勉强维持生计。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扶贫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帮助了像陆奕和一样的村民相继宣布“摘帽”。近日,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22年来,碧桂园累计投入48亿元,通过结对帮扶全国9省14县3747个贫困村的33.6万贫困户,助力13万贫困人口的收入超过贫困线。

同时,在碧桂园直接或间接帮助下,一批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值得关注的是,自2018年起,碧桂园将扶贫列为主业之一,研究出一套围绕党建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的“4+X”模式,对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等地进行精准扶贫工作,预计2020年底全部完成摘帽计划。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个贫困地区要实现脱贫不返贫,建立起可持续的脱贫机制十分重要,碧桂园“4+X”的扶贫模式和经验已入选国家扶贫案例,成为精准扶贫工作的行动指南。碧桂园通过多元化的举措,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同时,还倒逼了产业发展、生态改善,加速实现高质量可持续脱贫以及乡村振兴的目标。

面临集约化程度低等难题

由于生态恶化、人穷地瘠,东乡族自治县曾是甘肃省脱贫攻坚难度最大的深度贫困县之一。家中有6个孩子的马忠华是东乡典型的贫困户之一,即使养了200多只羊和60多头藏牛,却依然未能脱困。究其原因,不仅本地市场需求量小,对外销售这些牛羊还缺乏冷链运输系统。这意味着,马忠华养得牛羊越多,损失可能越多。

2018年,碧桂园扶贫队伍进驻东乡后,这里曾滞销的牛羊有了新的销路。通过调研,碧桂园扶贫队决定利用集团自有扶贫品牌“碧乡”的平台资源,为东乡羊提供线上和线下的销售渠道。同时,携手当地企业与养殖场,合作发展冷链系统,让东乡牛羊走出深山,帮助贫困户重拾脱贫的信心,并获得持续脱贫的能力。

马忠华成为碧桂园消费扶贫的一大受益者,“以前牛羊不太敢多养,怕卖不掉。现在有了碧桂园这样的企业帮扶,养多少收多少,收购价还提高了。今年,我打算养一千多只。”

截至2019年2月,碧桂园通过“碧乡”品牌挖掘14县优质农特产品109款。目前,碧桂园旗下碧乡、碧家和凤怡三家企业已打通酒店、食堂、社区等市场,累计推广消费扶贫产品近4000万元,链接超30000名贫困人口。

东乡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杨志军表示,东乡发展基础薄弱、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等因素制约,全县产业发展面临着带动能力弱、集约化程度低等问题。碧桂园通过调研对接,推动区域内企业合作,提供产品销路,恰好可以补齐短板。

“在扶贫点的整体规划方面,碧桂园主要结合自身的优势产业和贫困县村当地的优势产业来进行。”碧桂园集团助理总裁、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李静指出,将以上两个要素相结合结合,才能真正可持续地推动产业扶贫。

如在东乡,碧桂园扶贫的重点是帮助挖掘当地东乡羊、马铃薯、东乡刺绣等特色产业。东乡虽然土地贫瘠,却是马铃薯生长的最佳之地,但在东乡种植作物,最大的困难是水和技术支持。

对此,碧桂园通过实验,将挑选出最适合东乡种植、量产最高的品种,以预脱贫户为实施对象,在东乡69个行政村开展土豆种植扶贫项目。预计在今年,其将推广种植5128.2亩土豆,帮扶34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每户可增收约1800元。

而对于东乡县东乡羊、马铃薯等特色产业的深度挖掘,则是碧桂园“造血式”产业扶贫的真实写照,即对每一个扶贫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地域、生态、传统等地缘优势,探索多元化的扶贫路径。

“贫困村要脱贫,关键靠产业。但产业不能只靠一个,要多元化,才能提供多方保障。”兴国县北胜村支部书记邱日汉说。以江西兴国为例,除扶持当地的花卉苗木产业外,碧桂园还引入晚稻种植扶贫项目,不仅免费为贫困户发放水稻种子,还进一步提供技术指导培训。

不仅如此,2019年4月,碧桂园投资5.2亿元在兴国县落户首个绿色建筑产业基地,整体投产后首批带动300多名贫困户就业,预计年纳税约4000万元。

 

同时,碧桂园还在开拓乡村扶贫旅游、培养返乡创业带头人等多种可持续的产业脱贫途径,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在广东英德,碧桂园打造了鱼咀、连樟等示范点,通过发展旅游、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方式带动当地乡村振兴。截至2019年4月,碧桂园完成了首批6县扶贫旅游路线的开发,并组织2600人次参加扶贫旅游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碧桂园下属现代农业公司,在贫困地区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同时,还引导和扶持贫困村创办合作社,目前主要在广东英德、江西兴国、陕西耀州和蓝田落地了无土蔬菜栽培、富硒水稻项目、贝贝南瓜等项目。其中,贝贝南瓜以及舒城姜茶、小兰花茶等产业扶贫产业已进入凤凰优选,直供给碧桂园所覆盖的31个省、269个地级市、1156个县镇的400万的业主。

招银国际研报分析认为,碧桂园以“公司+农户”的模式,探索并建立了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一方面,碧桂园通过旗下零售商店向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便宜和更多种类的农产品,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和收入。另一方面,农民财富不断积累,将更有能力购买碧桂园的住宅,形成良性循环。

由“输血”式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要想改变中长期贫穷的困局,除了产业扶贫,还必须靠教育。从1997年起,碧桂园及创始人杨国强就通过开办慈善学校、设立助学基金、乡村教师培训,以及开展修缮贫困县教育设施的“星空计划”、资助建档立卡贫困高中生“晨曦计划”、红军子弟奖学金的“红星计划”等各类有针对性教育的扶贫计划,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在对东乡进行产业扶贫的同时,碧桂园还对东乡投入上千万元进行校舍的重建。针对东乡县龙泉区学校部分学生在临时搭建的板房上课、30名学生住在一间办公室的现状,碧桂园在进驻龙乡县仅3天时间就决定出资1700万元援建东乡县龙泉学校项目,并在一个月后正式动工建设。建成后,碧桂园将该学校移交给县政府,同时为龙泉学校学生送上食品、文具、图书。

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重建后的学校教育规模也在扩大。据统计,东乡县龙泉学校重建后,招生规模扩增180名学生,并解决了316名学生的住宿问题,成为县级“教育示范基地”。

目前,修缮贫困县教育设施被碧桂园命名为“星空计划”,具体落地为“3+3教育扶贫模式”,即包括操场、厕所、水井3大件和3冰箱、微波炉、净水设备3小件。如碧桂园在2018年投资276万元,对北京区域滦平县6所学校按“3+3”模式进行改造,惠及学生744人。

据了解,碧桂园的教育扶贫之路可追溯到1997年的第一笔捐资助学。那一年,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捐赠100万元,设立“仲明大学生助学金”。在这之后, 碧桂园还设立惠妍教育助学基金等多个助学金,帮助家境贫困的学生完成教育梦想。2013年10月,杨国强及联席主席杨惠妍成立国强公益基金会。截至2018年底,共设立24个专项助学金,覆盖37所高校,总认捐32.4亿元。

不仅如此,在碧桂园集团内部,还设立了员工参与的爱心助学专项基金。截至目前,国强公益基金会收到集团员工28002人的捐款1150万余元,将结对资助6724名贫困学生,并给予结对学生升学、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从第一个助学金开始,碧桂园就坚持教育扶贫路线,先后在2002年、2007年、2014年创办纯慈善学校国华纪念中学、国良职业培训学校、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等多所学校。

值得关注的是,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是全国第一所慈善性质的高等职业学院,学费、教材费、食宿费全免。在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下,2014-2018年共招收1830名学生,2017-2018年毕业生共计640人,就业率达100%,其中31人月薪过万。

除了修缮学校、帮扶贫困学生之外,碧桂园还关注乡村教师的教育水平。据了解,发挥旗下教育集团博实乐的教师资源,碧桂园开展了结对英德市开展为期三年的“乡村教师培训计划”。目前,该计划已经开展4期,共有893名乡村教师接受培训。

TPG(德太集团)中国区管理合伙人孙强表示,扶贫不光要从资金的角度考虑,更要考虑教育的角度。贫困的地方是因为教育程度不够,尽管自然资源丰富,但教育资源的缺乏才是限制当地发展的重要阻碍。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张琦认为,教育扶贫是提升扶贫脱贫质量和可持续性扶贫的有效路径,可减少和减低“返贫”现象。因此,从长远来看,要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离不开教育,要将教育作为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提升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脱贫的可持续性。

“4+X”扶贫模式带动精准扶贫

1997年捐资助学成为碧桂园扶贫的主要模式,而2010年其进入试点驻村扶贫阶段。那一年,碧桂园进驻广东清远英德树山村,因地制宜发展绿色苗木产业,按照“借本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的办法,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截止目前产出已超过2300万元,仅苗木产业为村民累计增收1200余万元,户均增收达7万元。

在英德树山村的试点成功后,2017年碧桂园将试点扶贫的经验逐步复制到广东韶关、潮州、广西百色等7个贫困村,并捐资近5亿元帮扶英德下属78个贫困村。2018年,又将帮扶模式推广到甘肃东乡县、江西兴国县、河北平山县等共9省14县,惠及3747个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从2018年起,碧桂园将扶贫列为主业之一。2018年5月20日,碧桂园宣布成立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由碧桂园集团党委书记、总裁莫斌担任组长。集团党委统一指挥,以产业发展和就业培训为主要措施,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扶贫理念,探索一条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乡村振兴道路。

目前,碧桂园已建立党建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的“4+X”扶贫模式,形成创造可造血的扶贫方式、提供可复制的扶贫经验和构建可持续的扶贫机制的三大机制。

由于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极为重要。因此,在碧桂园的“X”自选扶贫路径中,分两条路走,一个是健康扶贫,另一个是美丽乡村建设。其中,有关健康扶贫方面,碧桂园捐赠1亿元支持国家“光明扶贫行动·白内障复明”项目,在帮扶县免费为患白内障的贫困户提供治疗。

2019年初,碧桂园进行了重新定位,成为“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而美好生活的实现还包括全国的贫困村民。为实现该目标,碧桂园在地产、农业、机器人、新零售等领域积极布局。

在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公布2018年企业扶贫50佳案例名单中,碧桂园以“助力精准扶贫、开启乡村振兴新模式“入选。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司长曲天军表示,案例既是评估案例的主要依据,也是企业更好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行动指南,填补了全国企业精准扶贫案例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要彻底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问题,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一个都不能少。”杨国强对于扶贫事业建议,根据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市场的需求,企业需加强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的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就业扶贫。

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看来,衡量脱贫攻坚成效,关键要看能否做到不返贫。而做到不返贫,就要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可持续。一个地区脱贫不返贫,需要建立起可持续的脱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