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还是顺产?科学家有了更明确的答案

《财经》实习生朱贺 记者 辛颖 / 文 王小 /编辑  

2019年09月23日 17:06  

本文2524字,约4分钟

控制不合理剖宫产手术率,不断深入的科学研究只是改变公众认知的第一步,加强医院管理、增进医患沟通、推广无痛分娩都需要整个社会的配合

呱呱坠地的一刻,脐带被剪断,新生儿与母亲实现了人生第一次分离。

即便分开,母体和分娩时的环境依然对新生儿产生微妙影响。近日,英国一项研究表明,婴儿的出生方式与其体内的微生物群存在重要关联。

科学家发现,顺产新生儿与剖宫产新生儿体内所携带的微生物有所不同。剖宫产新生儿往往缺乏存在于健康儿童和成人体内的肠道细菌群。相反,这些新生儿体内携有医院里常见的有害微生物。该成果由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的微生物学家特雷弗•劳雷团队完成,已刊登于2019年9月18日英国《自然》(Nature)杂志上。

这一研究从新生儿角度诠释了此前未被充分认识的剖宫产分娩风险。加之,此前有研究表明,剖宫产新生儿或将在成长阶段面临更高风险的哮喘病和肥胖症。这些研究相信让新生儿家庭在选择分娩方式时更为谨慎。

差异明显

特雷弗•劳雷的研究团队与三家英国医院合作,对出生4天、7天和21天的新生儿粪便做微生物DNA采样分析发现,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缺乏顺产新生儿体内具有的肠道菌群。相反,剖宫产婴儿肠道中的主要是在医院中循环的细菌。参与此次实验的有596名健康足月新生儿,其中314名顺产婴儿、282名剖宫产婴儿。

差异是如此的明显,以至于特雷弗•劳雷说:“我可以从一个婴儿身上取样,然后准确说出他的出生方式。”

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缺乏在健康人体所发现的共生细菌,这些细菌构成了顺产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大部分。如某些种类的类杆菌能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有助于抑制炎症。

相反,存在于剖宫产婴儿肠道中的主要是在医院中的如肠球菌和克雷伯氏菌,这些有害的微生物。

特雷弗•劳雷的研究继而显示,出生数月后,婴儿体内的微生物群开始变得越来越相似,除了类杆菌,几乎在所有剖宫产新生儿身上都不存在,或者处于较低水平。9个月后,约有60%的婴儿肠道内依然只是携有较少,或不存在类杆菌。

佛罗里达大学(盖恩斯维尔)医学院的新生儿学家约瑟夫•纽研究发现,剖宫产母亲吸收的抗生素可以通过胎盘抵达婴儿,与顺产新生儿相比,她们的婴儿需要更长的住院时间,接受母乳的时间也更晚。

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副所长刘建蒙教授和美国纽约大学的布吕斯坦教授在《英国医学杂志》(BMJ)联合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剖宫产可能使孩子患上1型糖尿病、哮喘和肥胖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约20%。”

特雷弗•劳雷表示,针对新生儿的出生方式以及随之而来的微生物群变化,是否与这些健康问题存在关联,他和团队将在未来展开新的探索。

并非平行之选

究竟是剖宫产,还是顺产,应基于医学诊断。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当符合剖宫产医学指征时,实施剖宫产可以有效的预防孕产妇死亡和围产儿死亡及相关疾病。

然而,与任何外科手术一样,剖宫产也存在短期及长期风险。长期风险可能在实施剖宫产很多年后才会凸显,给母亲及子代的健康、甚至母亲未来的妊娠造成影响。

有些产妇对剖宫产风险毫不在意。《台州晚报》报道,9月17日,浙江台州一名产妇遭遇生育高危病症——脐带先露,胎儿有窒息危险。医护人员紧急准备剖宫产,产妇却拒绝手术,理由竟是两天后是算好的生孩子“良辰吉时”,并甘愿签字,自担风险。几经医生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拖延风险后,产妇和家属才在第二天接受手术。此时,新生儿的肤色略青紫,已轻微缺氧。

高剖宫产率已成亟待解决的全球问题。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5年,全球的剖宫产新生儿数量从12%增至21%,几乎翻倍。

剖宫产一度成为众多中国产妇分娩时的优先选择。2010年,WHO曾在亚洲9国展开调查,彼时中国剖宫产率高达46%。

由于认知差异,围绕剖宫产的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因拒绝为产妇进行剖宫产,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医生郝英东遭患者家属郑某殴打。检方指控称,医院根据临床诊疗规范,认为产妇不符合剖宫产指征,予以解释后,郑某表示不满,随后殴打医生。2019年9月19日该案宣判,打人者郑某获刑9个月。

国际医疗卫生界认为,剖宫产率保持在10%―15%之间最为理想。中国卫生部门将降低剖宫产率作为一项全国性重点工作。

不过,这项世界难题并不易解决。国内剖宫产率2013年—2015年维持在34%—35%,但在最新的《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中,2018年全国剖宫产率上升至36.7%。

全国妇幼卫生监测2016年报告,中国剖宫产率最高的地区为东北三省、天津、江苏、湖北、上海,城市剖宫产率均高于50%。相比之下西藏的城市剖宫产率只有5.6%,而农村更低,仅3.4%。

对于个别地区存在的剖宫产率不合理上升,国家卫健委妇幼司司长秦耕公开表示表示,正在积极通过院内管理、调整自然分娩助产价格等来控制非医学需要的剖宫产。

除了严格遵循医学规律,严格控制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中国还在积极推广无痛分娩。疼痛,是使一些产妇主动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然分娩的痛,是产妇难以承受之重。无痛分娩的推广,使临产妈妈们面对顺产不再望而却步。国家卫健委表示,2019年将在全国913家医院开展无痛分娩试点,同时加强对麻醉科医生、产科医生、助产士等相关专业医务人员的规范化培训,提高无痛分娩的安全性。

预计到2020年,国内试点医院无痛分娩率将达到40%以上。发达国家无痛分娩的比例高达80%以上。目前,中国只有10%左右。

许多母亲的观念也开始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准妈妈意识到,轻率选择剖宫后患无穷。许多待产母亲通过社交网络、科普文章等,了解有关生孩子的信息,提高对剖腹产有关风险的认识。

尽管关于顺产和剖宫产的争议一直存在,但在选择分娩方式上,母亲和新生儿的安全仍是需要考量的首要因素。

“在产妇各项指标正常的情况下,我们会建议产妇尽量顺产,控制无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是业界共识,但是产妇的感受和选择仍然是最重要的。”北京和睦家医院产科主任常玲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