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生:如何让智能制造尽快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

2019年11月13日 12:39  

本文3179字,约5分钟

“智能制造能够用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和新一代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我们总是看到,设备还是老旧的,人还是老旧的人,材料还是老旧的材料,怎么能够用数字技术使它产生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益,这是下一步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11月13日,国家发改委学术委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以“不确定时代的变与不变”为主题的“《财经》年会2020:预测与战略”上强调。

张燕生指出,目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智能制造、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意义重大。但不容忽视的是,“我们现在看到更多的是替代,而不是创造”。

他进一步解释道:“最近我在全国做了一个调研,调研中间谈了工业大脑,也就是如何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它仍然是在一个初始的阶段。我们讲下一步要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就是讲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这也在初始的阶段。”

因此,张燕生呼吁,目前整个科学界、科技界、数字领域的企业以及工业家需要深度合作,真正让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产生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益。

为实现这一目标,未来应创造一流的大学和人才,创造一流的创新链和科研院所,创造一流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公共技术平台,来解决中小企业传统制造业缺技术、缺人才、缺品牌的瓶颈。

同时,近年来中国的营商环境进步显著,若要进一步推动智能制造和经济转型,对于营商环境、投资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及创新环境的改造也迫在眉睫。

以下为发言实录:

袁雪:早上好,今天我们的环节是智能制造推动中国经济转型,这和我们昨天讨论的中国经济如何适应中低增速,如何破解转型的种种问题是息息相关的,因为大家知道,中国制造业仍然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也是我们最具比较优势的部门,制造业能否突破种种发展瓶颈,克服人口红利减少和产业外迁等问题。今天我们聚焦的是制造业的智能升级,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以及与国家所倡导的工业互联网相结合,是我国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的一条道路,但占据我国制造业大半江山的工业企业基础薄弱,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补课,进而抓住智能升级、智能制造的大势,是需要深入探究的。今天的阵容非常强大,而且非常具有代表性,希望他们能够为中国制造如何智能升级提出自己的见解,提供自己的经验。

首先有请第一位发言嘉宾,国家发改委学术委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老师。   

张燕生:非常感谢。我用三张PPT讲一下智能制造如何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

第一张片子讲一下当前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

当前的国际环境是处于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就是百年前曾经发生过的贸易战、大萧条、债务链的中断、德国经济的恶性通胀,最后研发了两次世界大战。

当前的国际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多变和充满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的环境,国内的条件变化也正在发生重大的转折,也就是我们谈的最多的,中国经济如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如何从传统经济体系转向现代经济体系,如何从行政治理转向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看到两个基本的事实:第一,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非常令人堪忧,去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是3.9%,去年7月份,IMF预测,今年全球GDP的增长率是3.9%,但是今年10月份,IMF把预测下跳到3%,也就是说IMF在一年多的时间,从最乐观下调到非比较悲观。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是6.1%,明年呢?IMF是5.8%,当年无论是世界经济的增长,还是中国经济的增长,都是一个下行的趋势。中间影响最大的,一个是贸易,一个是制造业增长明显放缓。

第二,科技战。中美两个大国会不会在科技方面产生脱钩和技术封锁?美国现在正在一个接一个把中国有可能进入世界前沿的高技术企业放进了实体清单,而且美国当前出口的技术管制,14个新兴领域,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的面向未来的高技术领域。

从这个角度讲,一方面是世界经济的前景堪忧,另一方面,两个大国在科技方面的冲突,有可能会是一个比较长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推动智能制造,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就有着特殊的意义。

第二张片子讲一下,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经济学家来讲有一个最困惑的问题,我叫戈登之谜,有一个美国经济学家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讲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它没有带来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数据,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数据,也就是全球劳动生产率却是一个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中国用智能制造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最近我在全国做了一个调研,调研中间谈了工业大脑,也就是如何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它仍然是在一个初始的阶段。我们讲下一步要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就是讲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这也在初始的阶段。无论是我们的工业大脑,还是城市大脑,如何真正把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所有的新一代的科学技术真正深度融入制造业和工业,产生切实的技术进步,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际效果,无论是我们的科学界、科技界,数字领域的企业,以及工业家,我们需要深度合作,也就是真正能够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产生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益。因为我们现在看到更多的是替代,而不是创造。

从这个角度讲,智能制造能够用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和新一代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我们总是看到,设备还是老旧的,人还是老旧的人,材料还是老旧的材料,怎么能够用数字技术使它产生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益,这是下一步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

最后谈一下前景。我们的研究用了两个图表表示,一个是如何为智能制造推动中国经济转型提供重要的支撑条件。在这方面,有五个支撑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一个因素是如何打造能够推动智能制造来改变经济,我们叫创新链,中国创新链的情况是怎么的呢?陡峭增长的曲线是开发和实验研究的经费支出,它的增长是非常陡峭和加速的,但是有两条重要的曲线是平缓增长的,一条是基础研究,一条是应用基础研究。也就是,怎么能够创造一流的大学和人才,怎么能够创造一流的创新链和科研院所,怎么能够创造一流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公共技术平台,来解决中小企业传统制造业缺技术、缺人才、缺品牌的瓶颈。

另一个是中国在世行营商环境、效率和便利化方面,进步是非常显著的。2017年我们在世界银行的排名是78,而2019年进步到31名,我们的位次在全球进步了47位,这说明我们在营商环境、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中,改革已经开始取得成效。但是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就在这四年中,印度提升了多少位呢?67位,而且全要素生产率,最近四年印度的进步是更显著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要想推动智能制造,推动中国的转型,营商环境、投资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创新环境的改造迫在眉睫。

从图表中可以看到,进步最快的是开办一家企业的难易程度,办一个施工许可证的程度和获得电力,这些方面我们过去四年取得了长足进步。相对落后的指标是,税收方面,我们在全球仍然排在105位,在信贷的可获得性,在全球仍然排在80位,我们作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在跨境贸易的效率和便利化方面,排在56位。在执行合同过去四年排位是比较高的第五位,但是登记财产指标,这两年我们还需要取得更大的进步。从这个角度来讲,智能制造要推动中国的转型,需要改变我们的支撑体系,改变我们的营商环境,让科学家能够沉下来做10年、20年、30年的科学研究,让工程师沉下来,做10年、20年、30年的研究,让企业家沉下来发挥企业家的才干,真正推动科技创新。在这方面,我相信智能制造推动中国的转型发展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谢谢!

财经号所发布文章之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