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历史新起点 中国经济迈进转型攻坚新时代

2020年01月08日 12:02  

本文3409字,约5分钟

放眼世界,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中国正成长为新一轮全球化的重要引领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

七十年光阴,可以改变什么?对中国而言,足够书写一部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书。从建国之初的“一穷二白”,到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如今,中国已连续13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第一,经济底盘日趋扎实,发展脉搏更为强劲。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逐渐增加。去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环比下降13%,但中国逆势而上,继续稳居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在不断化解内外挑战的过程中,中国经济稳步迈入新常态,追求高质量发展、加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以创新作为底层驱动力,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不仅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维护全球经济稳定贡献着强大的中国力量。

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

经济格局更协调、更开放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谋求高质量发展,既是政府制定发展思路和具体政策的根本目标,也是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精准描述。

从内部来看,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告别了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模式,经济增长更注重结构优化与社会和谐,提升人民的幸福感、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取代了昔日追求的GDP高增速,成为我们发展的终极目标。

“任何经济体都不可能永远维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速,中国在新常态下呈现的中高速增长,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也是名列前茅的。”此前,美国卡特彼勒公司CEO道格·奥伯黑尔曼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这样表示。

最新数据亦显示,坚定走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中国经济收获了累累硕果。以今年上半年为例,面对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中国经济上半年增长6.3%,前8个月CPI同比上涨2.4%,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基本保持同步。可见,转型攻坚期的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

除了基本面企稳向好,各区域间的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则构成了高质量发展的另一突出特征。当前,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振兴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等深入实施,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得以有效发挥。在城乡之间,以乡村振兴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大举措为抓手,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纵观全局,协调发展已成为目前中国经济的显著趋势。

再将目光转向外部。放眼世界,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中国正成长为新一轮全球化的重要引领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

新时期,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中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从学习、引进、适应国际经贸规则,到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引领国际规则制定,实现了从融入全球化到引领全球化的可喜转变。

“世界越来越聚焦中国的发展,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与长远。”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一带一路”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卡特莉娜·扎基奇强调。

在为诸多成果喝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会一蹴而就,在这一征途中,结构性矛盾凸显、人口红利消失、生产成本上升等挑战亟待攻克,可谓任重而道远。十二年前,英国《卫报》曾刊文指出,19世纪,英国人教会世界如何生产;20世纪,美国人教会世界如何消费;如果中国要引领21世纪,它必须教会世界如何可持续发展。“我们能教会世界吗?这就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特有的使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一鸣如是说。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新能动 不断涌现

在技术革命的浪潮下,一方面,新兴产业层出不穷,新动能不断涌现;另一方面,传统产业积极进行自我改造,焕发出更旺盛的生命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成为当前中国发展的关键词。

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W用2] 数字经济正大放异彩,蝴蝶翅膀由此扇动,引发了巨大的经济变革效应。对中国而言,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应对激烈国际竞争、抢抓战略制高点的利器。

近年来,网络强国战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和行动的实施,使数字经济进入了快车道。去年底,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31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3。今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了5G牌照,标志着中国进入5G元年。

得益于宏观政策的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不可或缺的发展新动能。在微观层面,企业同样对数字经济寄予深厚希望。“互联网等新兴产业蒸蒸日上,我们对中国的经济充满希望。”华设董事长姜玮彦表示。

除此之外,内需增长也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能。自2014-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增长连续五年成为拉动经济马车的第一动力。有观点认为,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庞大,居民消费仍有广阔增长空间,因此长远来看,中国内需潜力依然巨大。

不过也应看到,经济结构的升级步伐仍有待加快。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新图景(2019年)》研究报告指出,2018年美国数字经济规模蝉联全球第一,达到12.34万亿美元,中国以4.73万亿美元保持全球第二,中美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具体到产业结构的升级,则面临着技术缺乏、人才短缺等桎梏。如何巩固和培育技术优势,如何稳妥地转移劳动力,实现产业升级与就业保障“两不误”,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中流击水,破浪前行。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政策工具储备充足。”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看来,“只要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级创新平台

科技创新成为底层驱动力

若进一步探究上述经济结构变革,科技创新无疑是其兴起的根本驱动力,正是乘着创新的东风,中国从昔日的“世界工厂”成功晋级为世界级创新平台。“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进入创新驱动阶段。”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

十九大报告指出,到2050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为实现这一目标,2018年,我国研发投入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权威机构推出的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上,中国排名第十七位,是进入前20名的唯一发展中国家。

除了科技创新的投入不断增加,中国经济的创新版图也持续扩张。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家高新区总数至少已达168家,对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发挥着强大的引领作用。同时,作为重要的创新主体,企业的创新热情也日益高涨,越来越多 [W用3] 企业将科技创新视作经营法宝。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科创板首批28家上市企业的研发费用占收入比平均为13%,其中5家公司研发费用占比超过20%。Wind数据则显示,在科创板已受理的165家企业中,研发支出共计达到153.98亿元,其中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10%以上的就有73家,5%以上的有128家。

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看来,中国企业已经走过了规模扩张的阶段,正在通过科技创新在高科技领域站住脚,从研发和创新来看,其核心竞争力正在不断提高。

不容忽视的是,科技创新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以金融领域为例,互联网、移动支付、区块链等前沿科技正在重塑金融生态,成为撬动金融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华设财富董事长姜玮彦透露,随着金融解决方案不断推陈出新,包括华设在内的诸多金融机构竞相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在获客、产品设计、业务流程、风险控制、投后管理等各环节进行全面变革。不过,技术创新也为金融风险管理带来了更多难题,如何保障稳健前行,是整个行业共同面对的挑战。

砥砺前行七十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经济发展也站在了新起点上。展望未来,更壮丽的改革开放图景已徐徐展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所言:“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