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人口增长带动市场扩张 大资管时代促行业规范发展

2020年01月08日 12:45  

本文3675字,约5分钟

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世界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大多采取稳定经济的措施,以维持市场流动性。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的难度加大,需求也有了相应的改变。

伴随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财富管理市场出现了显著变化。一方面,我国高净值人群大幅增加,财富管理市场规模可观;另一方面,随着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相关行业造富能力增强,新兴富裕人群涌现。他们普遍更为年轻、教育水平较高,对于财富管理更为理性、专业要求更高。

与此同时,《资管新规》的发布,使资管行业得到进一步整肃。新规基于防范金融风险的全局考量,瞄准多年来的资管乱象精准出击,顺应金融发展的规律,对资管业务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规范,开启了资管行业的新纪元,这亦推动了财富管理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社会环境:高净值人群结构变化 财富管理市场尚不成熟

随着经济的高速成长,我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迅速增加,这也带动了财富管理市场的扩张。根据2018全球财富报告,我国进入全球最富裕10%人群的规模达到8940万,仅次于美国的10247万,居全球第二位。2018年,我国财富管理市场规模达124万亿元,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约190万亿元。按此趋势推测,预计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高净值客户群体市场。

而步入2019年后,高净值人群整体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过去几年,高净值人群中来自新兴行业的占比持续上升近4成。新兴行业所造就的高净值人士之中,年轻人的比例大大高于中年及以上人群;新兴行业的高净值人群中,职业经理人、专业人士和自由职业者的比例更高,而企业家的比例更低。

随着中国大力倡导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兴行业正成为炙手可热的造富领域,且“新富”群体特点鲜明。不同于传统的高净值人群,新兴富裕人群的总体特征除了更为年轻外,还普遍受教育水平更高,对专业投资、成熟金融市场新产品以及复杂产品的接受度普遍较高。

相比传统行业,新兴行业的创富机会更多,财富积累速度成几何倍数增长。跟随改革开放的浪潮,第一代创富人群曾经占据了可观的资源与财富,并在之后的社会资源分配上占据了有利地位,社会阶层固化问题也由此凸显。而随着新兴行业浪潮的到来,社会经济发展逐渐从粗放的、以生产数量为导向的传统企业,向以质量为导向、科技为核心的新兴产业转型,这也为青年一代提供了突破社会阶层的有利入口。

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在持有资产2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客户中,70后至00后的高净值客户占比高达57.65%,70、80后高净值人群占比超过一半。同时,传统的创富人群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房地产等行业,而随着互联网、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企业通过境外上市等方式迅速积累财富,新兴富裕阶层开始批量产生。

在高净值人群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的财富管理市场仍属于不成熟的市场。近年来,连续发生的“爆雷”事件表明:在财富管理市场中,风险约束机制部分失灵,底层资产配置局部失衡。部分财富管理机构过度拉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以争夺市场,部分机构则过多投资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较高的底层资产,使得风险调整后的投资回报率降低。部分投资者盲目相信销售方评估的预期回报率,忽视实际风险,遭受投资损失。因此,财富管理市场仍待进一步规范,同时也需投资人以专业视角进行甄别。

政策环境:大资管时代来临

2018年4月27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管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为《资管新规》)。

2018年7月20日,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并进行说明,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一行两会”同时发文,针对资管新规部分内容进行修正,并出台资管新规配套细则,明确过渡期内有关具体的操作性问题,以促进《资管新规》平稳实施。

《资管新规》基于防范金融风险的全局考量,瞄准多年来的资管乱象而精准出击,顺应金融发展的规律,对资管业务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规范,开启了资管行业的新纪元。其发布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更好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资管新规》对资管业务属性、产品分类、投资者资质划分、标准化和非标准化的界分、禁止刚性兑付、资金池管理、净值化管理、统一杠杆水平、严控嵌套和通道、独立托管、准备金管理以及信息披露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规范。

其中,核心要点在于:

第一、净值化、去刚兑、限期匹配,改变资管行业的“影子银行”模式;

第二、去通道、去嵌套、管控杠杆率上限。

2018年,《资管新规》系列政策相继落地,“720过渡期意见”后监管边际放松,在过渡期等方面给予宽限,以防范信用风险。2019年初,央行负责人在多个媒体表示:《资管新规》核心监管要求不变,战术上稳妥有序。

目前,监管预期效果初现。自《资管新规》出台以来,资管行业通道压降明显,净值型产品占比快速提升,银行理财期限拉长,破刚兑效果显现。

据某券商统计,截止2018 年末,大资管行业总规模为82.4 万亿(包括银行理财、信托、券商资管、公募基金和基金专户,不考虑嵌套可能造成的重复计算部分),较年初下降9%(14-17年复合+29%),规模减少了8 万亿,预计“去通道”和“去嵌套”是规模下降主因。具有通道性质的资管规模降幅在15%以上,总量减少近10 万亿,即主动资管规模仍在上升,“去通道”和“去嵌套”效果显现。

与此同时,银行理财期限错配规模较大,率先发力转型;信托净值化发行细则尚在筹划中,目前仍以预期收益率型产品为主。

央行金稳局在2019年5月披露,6 个月以上中长期理财产品占比达77%,比年初提高10 个百分点;2018 年银行理财市场报告则披露,2018 年新发行封闭式非保本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为161 天,同比增加约20 天。一方面,资管新规限定封闭产品最短期限不低于90 天,另一方面,资管新规要求期限匹配。从整体看,新发银行理财产品期限拉长符合监管要求。

资管新规出台后,对金融从业者、监管、机构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要求行业需提高产品透明度,尽可能将产品简单化,推动更多的金融产品采取净值化估值;《资管新规》也将促进标准化债权和股权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使不同的金融资管机构处于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之中,投资人也能够逐渐培养“投资有风险、风险要自负”的观念。

认知水平:避险情绪增强 资产配置多样

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世界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大多采取稳定经济的措施,以维持市场流动性。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的难度加大,需求也有了相应的改变。

首先,高净值客户的财产保护意识大幅增强。此前,高净值客户为了获取快速的投资收益增长,更愿意承担风险。但随着近几年GDP增速放缓,且高净值人群年龄不断增长,他们逐渐认为:财产的保全和稳健的收益更加合理。调研显示,越来越多投资者对收益目标的规划有所调低,大多数投资者满意的收益目标区间为10%~15%。

与此同时,在外汇等领域,高净值客户的风险意识不断增强。在过去十年中,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虽然在逐渐增加,但和世界其他货币相比,波动仍比较小,欧元和美元则波动较大。因此,高净值客户倾向于认为:海外资产分配和国内资产分配需要一个平衡的过程。

在财富市场增速放缓与过去两年市场波动的背景下,2019年高净值人群对市场的不确定性认识加深,避险情绪加强。其中,“保证财富安全”和“财富传承”两个财富目标的重要性正逐渐增强。

从资产配置组合上看,高净值人群对单一资产的依赖度正在下降。2015年,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相对集中在股票和公募基金;2017年,其财富主要集中在银行理财产品、信托和股票;2019 年,最大单一资产占比进一步下降,高净值人群倾向于依据市场情况和监管影响对投资标的进行分散和调整。

多位高净值人士表示:在打破刚性兑付、多个单一资产类别出现亏损的市场教训下,他们深刻体会到各类资产的潜在风险,理解到投资需在风险和收益间不断做出权衡;依赖单一热门资产而快速赚取高收益的时代已经过去,财富需要进行专业且长期的配置、积累,动态的调整才能使其保值、增值。

同时,越来越多投资者能更长远地看待二级市场的资产配置价值。数据显示,约26.5%的人对未来一年股市感到悲观,但仅9.9%的人计划减少二级市场配置,计划增持人数占比持续增加。在资产配置地域方面,除了国内市场,海外也是近年来财富管理的重要市场。

经历资本市场的洗礼之后,高净值人群更趋向于将财富交给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而在新的市场背景下,财富管理机构亦需着力提升市场需求适配能力、风险管控能力、金融科技应用能力及金融消费者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