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疫情防控中的形式主义

《财经》杂志 文/刘杰  

2020年03月03日 14:47  

本文2876字,约4分钟

形式主义的危害性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充分暴露出来,中央提出的“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方针,不仅对解决本次疫情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解决常态下的形式主义也有重要意义

2月15日,一辆120 急救车在风雪中驰骋。当日,湖北武汉迎来降雪。图/ 中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形式主义问题,2月3日提出,“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部分地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一些形式主义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国家疫情防控大局。

一是应急措施的“一刀切”主义。也叫机械主义,生搬硬套、急功近利,并常演化为“粗暴主义”。危机处置最有效的手段是危机切割,在传染病防控中更是如此。自中央决定武汉封城以后,多地粗暴地采取断路、封锁等简单的拒绝方式,而不是采取收容的方式,让大量流向外地的武汉人和有接触史的人无处安身,既缺少基本的人文关怀,也加剧了疫情传染风险。

部分地方简单采取“一封了之”“一关了之”的防控措施,导致应急物资生产企业招不到工、进不了原材料,严重影响疫情防控的物资保障,甚至部分地方生活物资供应也得不到保障,影响社会稳定。“一刀切”主义的背后是懒政、惰政,不是以“方便群众”为出发点,而是以“方便自己管理”为出发点,以自己如何“省事、省心、省力”为原则。对于常态下“一刀切”导致的各类社会冲突与矛盾“一压了之”,相关舆情采取“一删了之”“一封了之”。而在疫情或危机状态,“一刀切”演变成的简单粗暴,直接加大了疫情传播的风险和危机冲击。

二是应急组织的松散主义。面对疫情,重点疫区政府没能第一时间成立结构合理的疫情防控指挥体系,统一领导和指挥疫情防控工作。存在综合协调不力、组织机构不精干、指挥链条过长、中间环节过多,不能实现靠前指挥、一线调度和无缝对接等问题,导致应急响应初期疫情防控效率低下,顾此失彼。例如,疫情重灾区的防疫物资调拨和分配不畅,特别是社会参与协调功能瘫痪,社会参与无序,甚至社会捐赠分配混乱,不仅影响疫情防控,而且加剧社会焦虑。

三是指挥程序的多头主义。多头指挥让基层工作人员无所适从,数据多头报送,效果多头督查,降低了防控疫情的工作效率。各级政府几十个部门指导抗疫的文件和表格都涌向基层,形成发文抗“疫”和填表抗“疫”之势。忙于填写这些大多雷同的“文件”与“表格”,使得基层单位不堪重负,没有更多精力倾听、回应群众诉求。

四是指挥手段的面对面主义。信息化手段运用不足,把会议作为应急指挥中传达精神、部署工作的主要手段,以会议贯彻会议,层层开会,会议抗“疫”。指挥人员不在现场在会场,慷慨激昂念稿子,长篇大论读文件,虚对虚地谈方案,浪费一线工作与战斗人员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疫情防控指挥的信息化手段运用不足,部分地方没能较好运用大数据准确识别和隔离危险人群,导致疫情在一定范围内扩散,给防疫造成重大挑战。

五是危机沟通的本本主义。突发事件当中,公众关切多,各类传言、流言也比较多,需要政府快速有效沟通。但通常的情况是“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已经光着脚跑出去了”。一方面,突发事件中,特别是公共卫生事件中,需要公众知情、表达、参与和监督,但部分地方平时透明度低,公众关切点、信息盲点多,易形成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堰塞湖”,地方领导干部不易在危机沟通前找到公众的核心关切,经常准备不足,仓促上阵。另一方面,部分地方领导干部善于常态下的仪式主义,养成了照本宣科的习惯,不能在危机状态下有效沟通,面对媒体,不能从有关灾情信息、个人表情与姿态上给公众传递信息和信心,降低了公众对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的信任与信心。

这些形式主义,有老问题,也有新表现,其实“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常态下的形式主义导致干部管理能力弱化,直接导致应急无能主义,不能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进行危机预防、初期响应,在响应升级后,也没能力有序接受国家力量支援和社会力量参与。

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12日又提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分类指导、分区施策为解决当前疫情防控中的形式主义,并为破解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存在的形式主义顽疾提供了指导。

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既有提高收治率、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的应急处置重点,也有加大诊疗方案、药物和疫苗科研攻关力度的应急支援重点;既有加强社区防控、返程人员的健康监测、切断疾病传播途径、降低感染率的应急防范重点,还有医疗防护物资供应的应急保障重点,此外还要做好群众生活必需品生产供应工作。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要认识到,经济工作仍是基础,不能错过当前的春耕备耕关键时节,更不能让大量中小企业倒闭,造成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失衡等严重宏观经济问题。为防止疫情防控中的形式主义,需要进行分类指导,防止疫情防控中的“一刀切”主义。分类指导不是分类指令,更不是分类计划,而是通过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从自身部门和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政策、方案和措施,解决疫情防控中各部门、各行业的唯上主义。

当前的疫情发展态势,既有重疫区,也有轻疫区;既有劳动力输出区,也有劳动力接收区。为防止疫情防控中的唯上主义、“一刀切”主义等形式主义,中央明确要求“以县域为单元,确定不同县域风险等级,分区分级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实事求是做好防控工作,对偏颇和极端做法要及时纠正,不搞简单化的一关了之、一停了之,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形式主义的危害性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充分暴露出来,中央提出的“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方针,不仅对解决本次疫情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解决我国一段时间以来常态下的形式主义也有重要意义。精准扶贫中的“数字脱贫”、“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同质化、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的极端化、不同类型高校学术考评机制的单一化等都是形式主义的不同表现,这些形式主义的根源就是不能“实事求是”,偏离了“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轨道。形式主义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如果说抗击新冠病毒是一场“歼灭战”,那么抗击形式主义病毒则是一场“持久战”。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后;编辑:王延春)